邓宁-克鲁格效应

在生活中,你可能遇到过这样的人:

  • 他们刚入职不久,就觉得自己已经能把工作做得相当好,期望升职接受更大的挑战;
  • 他们自己打球水平不高,却总是在论坛上对职业球员的球技、教练的战术安排指指点点;
  • 他们看到一篇新闻报道,就觉得自己仿佛身在事发现场一般,洞悉全局;
  • 在疫情中,他们本来毫无医学经验,却鼓吹一些具有“神奇疗效”的治疗或防控方法,甚至认为可以注射消毒剂……

相反,你也可能遇到一些人,他们精通于某一领域,却始终清楚自己的不足,对别人的指摘虚心接受,并且认为他们能做到的,很多人也能做到。

在评价自己的能力时,能力差的人往往极度高估自己的能力,而能力最强的人却倾向于低估自己的能力,这一现象最早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两位心理学家邓宁和克鲁格通过研究发现,因此被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简称达克效应(D-K effect)。

邓宁和克鲁格做这一项研究的缘起很有意思。在20世纪90年代,已有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们的自我评价中存在普遍的“优于平均效应”,即在各项重要的品质、能力上,人们都会认为自己优于人群的平均值。当然,根据平均值的定义,每个人都优于平均值是不可能的,显然,人们会高估自己。但是,每个人高估自己的程度一样吗?

1995年在美国匹兹堡发生了一起银行抢劫案,抢劫犯没有做任何伪装,甚至还在走出银行前对着摄像头微笑。在逮捕抢劫犯并进行调查后,警方无语地发现,抢劫犯声称在自己身上涂了柠檬汁,以为柠檬汁能让他隐形,因为柠檬汁能作为隐形墨水,用柠檬汁写的字只有在遇热时才会显形。这个抢劫犯没有任何精神问题,他只是搞错了柠檬汁“隐形”的用法……

这件事引起了邓宁和克鲁格的注意,他们推测,能力越差的人,高估自己的程度也会越高。[1]

四个阶段

在邓宁和克鲁格的研究中,他们比较的是客观能力不同的个体,在主观自我评价上的差异。得到的结果显示,能力最差的1/4被试,却认为他们的能力比60%的人更强;而能力最强的1/4被试的自我评价则比客观能力略微偏低。他们分别考察了逻辑、语法、幽默感等能力,均发现了相似的结果。[2]

邓宁后来的研究将这一效应继续推广到了一个人的能力发展,即学习一种新技能时,初学者往往会出现自信心的迅速膨胀,之后随着学习的进行,自信心会有所跌落,而后再逐渐上升[3]。我们可以大致归纳为如果能不断精进,将经过四个不同的阶段。我们以学习一门乐器为例简要介绍。

阶段一:登上愚昧山峰。我从零开始,学会让乐器发出声响,演奏出每个音,短则几个月,长则一两年,就能演奏一些简单的曲子了。这时,我觉得这门乐器不过如此,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可以给别人表演了。然而,其实此时我只掌握了基本功,甚至还没有练纯熟,更不用说高级的技法,但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阶段二:跌落绝望之谷。可能我给别人演奏得到了消极的反馈,也可能在练习较难的曲子时遇到了花费很多努力也难以克服的问题,这些契机让我渐渐发现自己的水平之低,发现这门乐器原来这么难。当然,绝望之谷并不一定是深谷,自信不一定会跌落到最低点,对于不同任务,跌落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阶段三:稳步提升。经历自信崩溃之后,如果我没有放弃,继续耐着性子练习,在多年时间里,我的演奏能力将逐渐提升。知道自己正一一攻关高级的技法,我的自信也将稳步提升。

阶段四:持续平稳。这时我已完全掌握了演奏乐器的技法,演奏的境界上升到了基于对曲子的理解、个性化的演绎。这时我的自信将比较平稳,人们说我演奏得好,我可能也无法告诉人们到底好在哪里,只是心里相信还不完美,还有提升的空间。

为何攀上愚昧山峰

上述的四个阶段刻画出了一条典型的“大师养成之路”。但大师毕竟是少数,能走完这条路殊为不易。其实,从愚昧山峰跌落绝望之谷已是不多见的情况,需要一些契机,因为正如邓宁和克鲁格所说,对于能力不足的人来说,他们不仅会对事物产生错误的理解,做出错误的选择,甚至他们认识自身错误的能力都被剥夺了。不是只有“愚者”才会停留在愚昧山峰,每个人在学习掌握某些知识、技能时都可能受困于此。无知将让你保持无知,这一可怕的事实才是达克效应的核心。[4][5]

为什么能力不足者意识不到自己的能力不足,而会高估自己的能力?有几点原因[6]

第一,不知道能力有哪些要素。以练习乐器为例,初学者往往认为能奏响、演奏出基本的旋律就是掌握了,根本不知道高级的技法是什么,不知道这些技法如何让演奏出的曲子更动听。因此,他们缺乏判断自己能力强弱的依据。

第二,很少接收到消极反馈。我们在社交中总是习惯于给别人留面子,即使别人表现得很差,我们也常常不会指出,最多只委婉地提一句。而人们又习惯于和能力与自己匹配的人一起活动,比如如果我打球打得不好,我的球友通常水平也会和我差不多。因此,能力不足者不仅缺乏自己做判断的依据,还缺少社会线索。

第三,对于明显的失败的认知偏差。对于能力不足的事情,我们一般不会经常做,至少不会经常在他人面前做。而即使我们做了并遭遇了明显的失败,我们的认知中也会有一种“基本归因偏差”,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为外部因素,比如环境、运气等。

这些原因综合起来,共同把我们推上愚昧的高山。

如何摆脱无知

愚昧山峰或许是我们在学习技能、获得智慧时必经的,我们能做的,是降低山峰的高度,争取从一开始就稳步进步。

第一,经常问自己:我评价自己能力的依据是什么?我们总是奔波于匆匆的生活,很少停下来问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而询问自己想法的来源、依据,正是“自我觉察能力”的体现。比如可以时时问自己:能力强的标准是什么(能奏出简单的曲子就是能力强吗)?自己和专家之间有怎样的差距(大师演奏的曲子比我演奏的好在哪儿)?

第二,请身边的人不要留面子,批判性地给出意见和建议。告诉他们这不会伤害我们的自尊,毕竟提高能力、获得真实的自信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7][8][9]

理解达克效应,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身边的人和事,也是为了摆脱这一效应——争取不“翻山”,不“跌谷”,稳步进步。

参考

  1. ^https://aeon.co/ideas/what-know-it-alls-dont-know-or-the-illusion-of-competence
  2. ^Kruger, J., & Dunning, D. (1999). Unskilled and unaware of it: how difficulties in recognizing one's own incompetence lead to inflated self-assessmen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7(6), 1121-1134.
  3. ^Sanchez, C. , & Dunning, D. (2018). Overconfidence among beginners: is a little learning a dangerous th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4(1), 10-28.
  4. ^Dunning, D. , Johnson, K. , Ehrlinger, J. , & Kruger, J. (2003). Why people fail to recognize their own incompetence.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2(3), 83-87.
  5. ^Dunning, D. (2011). The Dunning-Kruger effect: On being ignorant of one's own ignorance. In J. Olson & M. P. Zanna (Eds.),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pp. 247–296). New York, NY: Elsevier.
  6.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here-there-and-everywhere/201910/youre-really-not-smart-the-dunning-kruger-effect
  7.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asics/dunning-kruger-effect
  8.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all-about-addiction/202001/ignorance-isnt-always-bliss-the-dunning-kruger-effect
  9. ^https://thedecisionlab.com/biases/dunning-kruger-effect/
(0)

相关推荐

  • 思维升级--邓宁 克鲁格心理效应

    邓宁 克鲁格心理效应最近流行的一个图: 说明的其实是一条自我成长之路.愚昧颠覆:在图中,把高考完作为一个愚昧巅峰, 如果从进入社会的角度来说的话,确实 这是一个节点. 用通俗的话来说,这个点是不知道自 ...

  • 为什么越没有能力的人,越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

    唐代青原行思禅师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 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第一境界是见山是山,第 ...

  • TED:什么是邓宁和克鲁格效应?为什么人会高估自己

    TED:什么是邓宁和克鲁格效应?为什么人会高估自己

  • 越优秀的人,越懂得承认自己的无知

    每个人的认知都是局限的,优秀的人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认知的边界,边界之外代表着"无知",越优秀的人越能够承认自己的无知,而普通的人则会陷在局限的认知里-- 作者:柳一一 来源:一一道 ...

  • 邓宁.克鲁格心理效应

    第410天 也叫达克效应,它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缺能力的基础上得出自己认为正确但其实是错误的结论.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就 ...

  • 从“邓宁-克鲁效应”谈人的认知

    邓宁-克鲁格效应 邓宁-克鲁格效应是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 ...

  • 管理定律之“贝尔效应”:真正大格局的管理者,都善于使用一种人才

    做生意,悟透这一定律,敢于且善于使用比自己强的人才,赚钱不难.这一定律就是管理学中的"贝尔效应",这条定律告诉我们,真正大格局的管理者,都善于使用一种人才,那就是比自己强的人才. ...

  • 避免破窗效应

    破窗效益: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及时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 古人云: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发现问题,要第一时间纠正,避免小问题发展成大问题.该处罚一定要处罚,以儆效尤.

  • 经济知识:棘轮效应

    (一)概念解释 棘轮效应,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尤其是在短期内消费是不可逆的,其习惯效应较大.这种习惯效应,使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即相对于自己过去的高峰收 ...

  • 有关宝石的光学效应

    宝石矿物的光学性质包括了透明度.光泽.颜色.色散.多色性以及一些特殊的光学效应等,它们是宝石对可见光的吸收.反射.透射.折射.干涉.散射.和衍射等作用所致,并与宝石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集合体结构等密 ...

  • 宝石的特殊光学效应有哪些

    璀璨的宝石绚丽多彩,是通过颜色.光泽.透明度.折光和琢型等衬托出来.由于其结晶时其内部常含有包裹体.双晶纹.晶格结构缺陷等,造成光的干涉.衍射.散射等现象,在光照下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光学效应,常见的特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