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男神

斜杠男神

——读《苏东坡传》有感

瑞安市桐浦镇中心小学  张  跃

寒假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古典《跃迁》一书的结尾看到了苏东坡的故事,于是我对他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决定把放在书架上大半年的《苏东坡传》一书拿来阅读,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废寝忘食,用五天的时间把它拿下了。那几天,苏东坡简直成了我心中的男神,彻底颠覆我对他的认识。

倘若不是读过《苏东坡传》,我大概会和大多数人一样,对苏东坡持有的只是中学时代植入我们大脑的刻板印象,他是中学课本的常客,背过他的诗词无数,耳熟能详的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前赤壁赋》和《定风波》等,我只是粗浅地了解他的豪放与豁达,他的才气与潇洒,他是一位北宋大文豪,仅此而已。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的开始,就对苏东坡本人做了诸多的描述: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这也许算是从古至今对苏东坡总结得最为精辟的一段话,他最后却又补充: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诚然,当校长让我来分享这本书的阅读感悟时,我的脑海一片空白,对苏东坡的爱,一言难尽,不知从何说起……

有两位本书的推荐人这样评价苏东坡:

“一个诗、文、词、书、画都已登峰造极的人,一个拥有丰富多彩的一生的人,一个政绩卓著、爱民如子、文韬武略的人。他自始至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精神,即使是在被贬、诬陷和被囚禁时。”

“岁月失于道路,命运困于党争,生活寄于风雨,襟怀奉于苍生,正是他大江东去、波澜壮阔的一生。” 这正是书中所讲述的苏轼波澜壮阔的一生,它也让我认识了一个世人眼中不一样的苏东坡。

人们对同时拥有多种职业的青年叫做斜杠青年,苏东坡被称为男神级的“斜杠青年”,实至名归。他写诗,清新不受限,其中脍炙人口的诗句颇多,写庐山的《题西林壁》、在西湖边写下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等,他学陶渊明写下一百二十四首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在宋词上的地位,就像李白在唐诗中的地位一样。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婉约派盛行,人们习惯了温柔似水的感觉,这在苏东坡看来是一种病态,于是他奋然出世,他用气势恢宏的豪放词一扫北宋文坛,摆脱词的柔靡伤感之调。在词作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东坡和弟弟苏辙少年得志,欧阳修看了他的诗文,笑称自己的文坛位子不保,三十年后世人不会再谈及他了。在书法方面,他被尊为“宋四家”之首。在绘画方面,他擅长画怪石墨竹,是“湖州竹派”的代表。他又是宋代三大哲学派系中蜀学的代表人物,是美食家、养生家、政治家……他天才般的文化造诣令人惊叹,让人折服,他是北宋文人心中的一座高山,只能仰望,无法超越。

文人对他的追捧到底有多夸张?书中描写了因为他而破坏的一门婚事。有个叫章元弼的学者对苏东坡极度崇拜。他本人长得并不怎么样,却娶了一个美貌的妻子。婚后,妻子发现丈夫整夜读苏东坡的诗,对自己不甚理睬。后来妻子终于不能忍受,对丈夫说:“那么你爱苏东坡胜过了我!好吧,把我休了。”丈夫便把她休了。这位丈夫告诉友人说他妻子遗弃他,全是为了苏东坡。不管他在哪里,他写的诗不到几天就会传到朝廷,仁宗皇帝吃饭的时候举着筷子不动,肯定是在读苏的文章。可见举国上下对他的追捧与痴迷,实乃全民之男神。

斜杆男神之所以活成大家的偶像,除了他的天赋异能外,也离不开他的家庭教育与自身的努力。他的祖父不识字,却人品不凡,为人质朴。他对自己儿子的教育是宽松而自由的,有人问他儿子不用心读书为何不管教,他很平静地回答:“这个我不发愁。”苏洵二十七岁得了苏轼后,才发愤读书。苏轼的母亲受过良好的教育,从小给孩子读经书,后来父亲落榜而回,在家中教导苏轼,告诫儿子写文章一定要持淳朴风格,切忌华美靡丽之文。

这个家庭的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成长,家中各类图书满书架,可供孩子随时随地阅读。而且,苏轼也是个勤奋好学之人。他11岁进入中等学校,那时学生必须熟读古典书籍,甚至背诵,苏轼却是苦读之人,他将经书和正史都抄写一遍,加深记忆,以至于后来他写文章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在他官居翰林学士知制诰期间,给皇帝拟圣旨,他往往引经据史,富有例证,写得轻而易举。苏东坡去世后,有个姓洪的人接他的职位,他对自己的文才很是得意,就去问当年伺候苏东坡的老仆,他的圣旨比苏东坡如何?老仆回答:“苏东坡写得并不见得比大人美,但他永远不用查书。”

文学天才的创造力来源于生活和山水间,在他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时,他成了真正的农民,也是在那时他有了东坡居士之美称,集文学之大成。一得闲,他便泛舟游于赤壁之上,游历于山水之间,写下诸多流传千古的著作。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这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哲学不谋而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