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亏损40亿,平安好医生换帅洗牌,互联网医疗下半场路在何方?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近段时间平安好医生的换帅风波引起了大家的关注。5月15日,平安好医生公告称,由于王涛先生的个人原因,董事会决定其不再继续出任本公司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决定自2020年5月15日起免去王涛先生的上述职务。同时,董事会委任方蔚豪先生出任执行董事、临时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自2020年5月15日起生效。

王涛本人于5月15日深夜在个人朋友圈中表示:“经本人提出,董事会批准,我将不再担任平安好医生董事长和CEO职务。”

但令人惊讶的是,平安好医生在5月19号又发布了一则公告,表示由于王涛履行管理职责未达到董事会预期,经董事会决定,自2020年5月15日起免去王涛先生董事会主席等职务。

这样的分手不论是对于平安好医生,还是对于王涛,显然不够体面。平安好医生背后的平安集团与以王涛为代表的平安好医生阿里系高管团队之间的矛盾,慢慢浮出水面。

股价上涨,难掩业绩乏力问题

与其他行业上市公司股价受到疫情冲击大跌不同,平安好医生在疫情期间流量暴涨,平台累计访问人次达到11.1亿,APP 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股价也随之走出了一波暴涨。

图片来源:同花顺

从3月19号的股价低点56元计算,平安好医生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实现了股价翻倍,达到历史高点123元。4月15日,公司股市值首次突破了千亿港元大关。据《财经》报道,王涛还在社交网站发表了“千亿梦想,真的实现了”。

但股价的上涨依旧无法掩盖平安好医生背后的盈利危机,2019年财报显示,平安好医生在线医疗收入8.58亿元,毛利率44.2%;消费型医疗11.12亿元,毛利率36%;健康商城29.02亿元,毛利率8.1%;健康管理与互动1.93亿元,毛利率81.6%。

数据来源:平安好医生2019年报

从表面上看,平安好医生拥有令人羡慕的流量数据,各项业务营收状况也十分良好,但它们却并没有给公司带来多少效益。事实上,自2015年以来,平安好医生连年处于亏损状态。财报显示,从2015年到2019年,公司亏损额分别为3.24亿、7.58亿、10.02亿、9.12亿和7.34亿,5年累计亏损近40亿。

数据来源:平安好医生历年年报

这还是持续依靠平安集团输血的结果。去年全年,平安好医生的前五大客户分别为平安寿险、平安产险、平安健康险、平安银行、平安养老险,这五大“平安系”客户贡献的收入占总收入的39.7%。在关联方的重大交易中,向平安好医生购买产品和服务的公司达15家,其中12家公司直接冠以“平安”的名头。

另一方面,平安好医生的业务增长正在放缓。根据公司历年财报及招股书数据来看,2019年公司的整体营收增速为51.8%,而2018年、2017年这个数据分别是78.7%、210.6%。2018年实现同比增长108.1%的健康商城业务,在2019年的增速也只有55.7%,毛利率也下降了2.7%。

用户增长也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疲软。去年,平安好医生注册用户增幅为18.9%,仅为2018年的一半;MAU(月活跃用户)、MPU(月付费用户)增速只有20%多,远低于2018年超过85%的数据。

无法盈利、过度倚重平安集团,看似风光的平安好医生,背后隐藏着太多让人无法忽视的问题,一路走高的股价更像是疫情时代下的泡沫产物。

背靠大树难盈利?模式是问题

根据平安好医生官网介绍,公司致力于通过「移动医疗+AI」,为每个家庭提供一位家庭医生,为每个人提供一份电子健康档案,为每个人提供一个健康管理计划。在王涛的打造下,平安好医生从在线问诊、预约就诊切入,先实现用户与医院、医生之间的连接,形成了在线医疗、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健康管理及互动四条重点业务板块。

根据平安好医生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平安好医生自有医疗团队人数已经达到1409人,较2018年末增长 17.8%,平均从业经验超过14年。该自有医疗团队可以在AI辅助下为用户提供7x24在线诊疗服务以及一站式会员服务。

平安好医生在线问诊界面

目前,平安好医生已经成立了联盟诊所项目,通过与线下健康医疗机构合作,向用户提 供体检、基因检测及医美等消费性医疗服务;同时与线下药店进行合作,形成“在线看 病,线下买药”的医疗服务闭环。

对于许多互联网医疗平台而言,在线问诊服务是流量入口,但很难获得高盈利,盈利往往需要依靠在流量导入后的后续医疗电商、消费型医疗等服务,平安好医生也是如此。

从平安好医生的营收构成来看,以医药健康类商品提供为主的健康商城以及以体检、医美、口腔等标准化健康服务为主的消费型医疗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健康商城营收更是已经超过总营收一半,达到 57.3%;而以在线诊疗、一站式会员类服务为主的在线医疗板块作为核心业务板块,其营收增速已经达到108.9%,但占比还是仅为16.94%。

平安好医生2019年收入构成表

与其他互联网医疗平台不同的是,背靠平安集团这颗大树,平安好医生从诞生开始就没有担心过流量问题,平安的导流给了平台廉价获客的机会。其次,平安集团的输血也让平安好医生能跑得更快,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平安好医生合作医院已经超过3000家,合作药店9.4万家,诊所、体检中心、医美机构等线下医疗健康合作机构超过5万家。

同时在疫情背景下,互联网医疗流量彻底被引爆,但为何盈利如此之难?

原因还是在于目前的互联网医疗还只是一个工具,在线问诊的费用在去掉分成后,难以完全覆盖运营成本,另外以互联网医院为外衣的远程问诊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其发展的阻碍是:最适合进行远程问诊服务的基层医生的实力和基层医疗机构的配套实力过弱,不能让病人信任。而大医院无论从收入模式还是医生定位上都并不适合做B-B-C的远程问诊。

其次是盈利模式不够清晰。今年3月初,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出台相关医保政策,提出对符合要求的互联网医疗机构为参保人提供的常见病、慢性病线上复诊服务,各地可依规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由于此项政策明确表示互联网医疗支付可用医保结算,被诟病多年的支付问题得到解决,互联网医疗的春天似乎更近了。

但医保基金支付的相关药品的费用,并不可能直接转换为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利润,在这样的情境下,类似平安好医生这样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只能成为一个在线购药平台,所以它也没有改变互联网医疗企业难以盈利的局面,问题根本没有得到解决。

千亿赛道,巨头纷争,路在何方?

关于互联网医疗发展前景,经济学者宋清辉表示,“根据测算,预计到2020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达到1000亿元”。

除了平安、百度这样在互联网医疗深耕已久的巨头,字节跳动日前也加入了这条赛道的角逐。工商资料显示,字节跳动全资子公司于5月15日完成了对百科名医网运营主体北京百科康讯科技有限公司的100%股权收购。后者是国内最大的专业医学科普知识内容平台之一,其经营范围包括信息服务业务、健康管理、咨询(排除须经审批的诊疗活动)。

巨头扎堆,流量不缺的互联网医疗,能在未来交出怎样的答卷,我们整理了以下几点要素。

首先是监管的态度,一直苦于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诊疗活动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在疫情下看到了新的希望。

今年2月初,国家卫健委连续下发文件,鼓励开展互联网诊疗进行疫情防控,要求针对发热患者组织呼吸科、感染科、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精神卫生科及全科医生,通过互联网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诊疗咨询服务,在新冠肺炎的预检上发挥了巨大功用。

经新冠肺炎一役,互联网诊疗的必要性和积极作用已经得到初步显现,放大互联网诊疗发展的步子或正当时。

其次是要加强AI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如何让线上看病跟线下看病无差别,通过AI技术是最好的选择。当下互联网问诊最大的问题可能还是信息传达上不如面对面交流,同时医生在看病的过程中虽说能借助手机、电脑等来看画面,但是毕竟这还是不够清晰,都会影响医生的判断。因此,AI技术在医疗上的应用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

AI医生不仅能够与用户交互,引导用户准确描述病症,形成结构化病史,还能进一步以平安好医生的数亿条在线诊疗大数据为基础,提供智能诊断方案供医生参考,开具智能药方,从而形成整个问诊的智能化。

随着资本的不断介入,互联网医疗赛道的争夺已经进入下半场,同时疫情的出现加速了互联网医疗的改革,谁能在场改革中实现突破,给出新的模式,我们拭目以待。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