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的瓶颈

最近,网上关于格律诗的争论很多。我认为,在当今,格律诗仍有一席之地,犹如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旁边又建了些宝塔庙宇什么的,不能武断的认为那是违章建筑,即使在传承的意义上,它也不应该在百花齐放的今天凋零下去,我赞同有志于此的人们继续下去。

然而,我特别反对“以辞害意”的格律诗的创作倾向,我越来越明显的感觉到,至少,在《今日头条》里,有一些人,以诗人自居,以精通音律自傲,以“雕琢”为能事,已经严重影响到格律诗的创作。

辞不害意,这是亘古以来诗歌创作的基本要求。有些作者指出,屈原的《离骚》还有《诗经》中的许多诗歌,根本就不讲格律,包括大诗人李白,他的《蜀道难》,也不能说是有格律的,我非常认同这种说法。说到底,格律,只不过是诗歌的装饰,一个人美不美,不是看他穿着怎样的衣服,涂没涂口红,描没描眉毛,而是要看他是否具有自然天成的气质。诚然,一个真正的美人再修饰一下,会更漂亮,比如杜甫的格律诗。可是这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你的诗真正属于你的心灵,二是你必须具备很高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否则,你一定会陷入“雕琢”和“以辞害意”的怪圈。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这个问题,我要举出“雕月书生”的一首七律作为例子:

七律·毛血旺

江湖菜里论谁牛

毛血旺出余者羞

麻辣鲜香非客气

川渝云贵享风流

闻之王母忙来电

吃过嫦娥又探头

今晚还如老规矩

准时邻水第一楼

我不清楚这首诗形成的心路历程,我清楚的是,这是一首以辞害意,专事雕琢的诗,除了押韵,不忍卒读。

我猜想,作者在颔联“麻辣鲜香非客气,川渝云贵享风流”的描写中,一定费了很多心思,但是驾驭语言的能力不够,居然把“非客气”与“享风流”互对,“客气”与“风流”互对尚能差强人意,“非”与“享”怎么能互对呢?这只能说明,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有待提高。

尤其让人生气的是颈联中的“闻之王母忙来电,吃过嫦娥又探头”,它完全可以是“王母闻之忙来电,嫦娥吃过又探头”。为了所谓的格律,不惜把本来很明白的话,说得很别扭。这就是典型的“以辞害意”,这就是一些人自鸣得意的格律!

“雕月书生”的格律诗,我满打满算只读过两首,在前一首里我评论道:雕琢痕迹太重。他没有回应,在这首诗的后面,我要他告诉我,把本来很明白的话,说得很别扭的理由,他的回复相当骄傲。在上一篇里,我交待过了,不重复了。

我在想,在《今日头条》里,并没有多少人懂得古音韵学,即使学过,也忘得差不多了。倘有人为此努力钻研,是一件好事。浅陋如我者,很想听听真正懂得古音韵学的人的指教。我没有撒谎,我学过都忘了,曾经向一个叫做“海鸥”的女孩子讨教过。我很讨厌一些人,把格律挂在嘴上,把诗写得没有灵气,干干巴巴,更讨厌有人拿着格律蒙人。

(0)

相关推荐

  • 诗画 |《清 醒》杨 永

    作者杨永,生于大美新疆,长于天山脚下,汲于玛河之畔,知世事于安集海盐碱滩之上.少年便挑灯夜读世界名著,青年喜颂诗经唐诗宋词元曲古文观止和史记.中年惮于生计奔波操劳.闲时终不能忘记诗歌创作.如今蛰伏于潴 ...

  • 思念母亲/写在母亲节(格律诗一组)

    前言: 和风轻拂,阳光明媚.当满目姹紫嫣红百花艳,杨柳轻摆绿丝绦时,迎着初夏的绚丽朝霞,伴着鸟语花香,母亲节,又踏着轻盈的步伐来到,遥看天际边那火红的朝阳,成为为母亲节点燃的耀眼烛光,兰天下又回旋起祝 ...

  • 【名师名家名人坛】宋名竞格律诗二首

    格律诗两首 一,七律 . 初夏家乡吟 文/雅轩逸人(江西) 饱览青葱别暮春,清歌一曲唱芳醇. 黄莺戏柳溪泉闹,布谷咕枝彩蝶循. 日暖千山昭盛日,人亲万水映忙人. 江南醉眺秧苗绿,古邑繁华幸福臻. 二, ...

  • 格律诗布局一定要起承转合吗,杜甫的《绝句》为何没有这种安排?

    请问格律诗布局一定要起承转合吗?那么杜甫的<绝句>有起承转合吗? 一定要遵守?当然不 这个提问方式是错误的.这个世界上的事情,有很多是一定的.比如不吃饭,一定会饿死,不拉屎,一定会憋死.但 ...

  • 格律诗韵脚字声调的问题

    2015年五一黄金周,闲来无事,在网络上翻阅有关谈论格律诗用韵忌讳的文章,对落韵(出韵).挤韵.撞韵.凑韵.哑韵.连韵.重韵.倒韵.混韵等的论述很是赞赏,充实提高了自己,但是,对某文提出的这样一条格律 ...

  • 格律诗第二讲:何为平仄?格律的第一条法则

    大家好. 今天我们正式开始讲格律诗的知识. 平仄是格律诗的基础 我们上一讲说到了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区别就在于是否严格遵守平仄格律.那么什么是格律?按照我们今天的普遍理解,"格"是格式 ...

  • 格律诗口诀38句,学懂你也会写诗了

    格律诗中平仄明,声律关系要弄清. 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要对应. 两联之间粘相处,一韵到底应平声. 律诗起承接转合,中间两联对仗行. 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

  • 格律是枷锁?一文说清13种拗救,格律诗可以更灵活

    始于南朝末,兴于盛唐的格律诗,可谓将古汉语文学的美推到了极致,它是音乐与文字最完美的结合.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以格律诗的形式呈现出来,寥寥数字间,总能塑造一种令人神迷的意境: &q ...

  • 【诗论4】格律诗对仗句写作技巧 | 查忠华

    格律诗对仗句的写作技巧查忠华格律诗写作中,对五律.七律里的对仗句特别有讲究,也是最精华的部分,对仗句也称对偶句,八句中有第三.四两对仗句.第五六两对仗句:律诗的"起.承.转.合"写 ...

  • 格律诗那些事:外行喜欢评价内行,杠精喜欢给人改诗

    毛泽东七律冬云 在今日头条上看有人为郦波改诗的,郦波原诗是"碧水行舟知水深,山摩万仞也登临.世间惯见风云事,不问荣枯问寸心."读了一遍,觉得基本合格律要求,只有第一句的知字处应该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