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作家 || 月下李说:斑马线之思

  

  斑马线的诞生与意大利有关,那个都市叫庞贝。可以想象古罗马时期的都市一派盛境,人来车往全在混行中。人可随意走入马路的任何一处,任意穿行马路,而马拉车却不得不在人群里吆喝缓行。

  

  看过古老的影片,这种人车与牲灵混行的场面,让人看到了都市的繁嚣和纷乱。很难理解人类生活的早期环境会是那般拥扰不堪。人类缺少自己的秩序。

  

  正是这个时代,出现了时代的智者。他们把人行道加高,把人和车马分离,在路口横砌出一块块凸出的石头,马车穿行,人踩着石块往过跳,这便出现了“跳石”时期,演绎了人类交通文明史上的第一道风景线。

  

  人类社会极速的发展让马车变成了汽车。首次有了汽车的英国伦敦更是混乱不堪。十九世纪中期,又有智者多次试验,在马路上画出横格状的线条,跳石时代一去不返,斑马线的历史无限延续,城市交通有了标准秩序。人类社会在发展中不断寻找着自己的规范。

  

  这种规范让都市有了新秩序,人与车限定在各自的范围里。你行车,我走路,江水不犯河水。但是,人类的思维中总有某种东西难以抑制,那便是“冒险”。人类靠冒险精神在征服世界,在发展自认为的突破,有时就有“人定胜天”的幻想,这种幻想时常变成现实,冒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这是人类进步的一种动力,放在人类征服自然的层面上,便显示出人类的伟大。可偏偏普通的人们,常常将这种精神用于生活中的变通。

  

  不同国度,精神层面不同,落在生活中的认识点就有区别。看似不起眼的斑马线,就有不尽相同的故事。去过美国的人说,那里人不怕车,车见人早早就停住,人过车走。去过日本、韩国的人说,那里同样是人不怕车。去了台湾,尽管路上车水马龙,车速极快,一旦斑马线上有人,车一定是远远看见见人就立即停下。这么看,车让人是个普遍的礼貌。

  

  然而,这种礼貌在我们的国度,显得很是淡薄。中国土地幅员辽阔,有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东西南北中的地理环境差异巨大,人文思想乃至人的精神层面也有明显区别,人们对斑马线的理解不尽相同。

  

  要是去过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就能感受到斑马线的威力,斑马线对车与人的警戒是鲜明的,人有着明确的自律。然而在内陆的北方城市,人的自律性很是淡薄,人们蜂拥而过斑马线已成习惯。车不让人的举动,使斑马线失去威力,特别是进入中小市镇,车辆随意穿行,人群横穿马路比比皆是,似乎我们的时代距古罗马和伦敦时期不远。以至于我们的行为成为“中国特色”。从境外旅游回来的国人,对这种差异深感疑惑,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记得九十年代初,我去了香港,那里道路复杂,网状结构,车辆繁多,令人目不暇接,车速也极快。夜里观景,由山上望去,车灯如流,又高速旋转,这种速度让我吃惊。在这座高速运转的城市中,我该怎么去适应呢!每每走入街头,便有一种紧迫感,遇到红绿灯,走上斑马线,感觉却截然不同。

  

  常常看到红灯亮起,并没有车,就有人穿越而过,后面居然就跟上了一群,叽叽喳喳地嚷着。而道边,仍有站着不动的人,那一定是港人,他们在等待绿灯。这些闯红灯者均为大陆游客,他们的闯入,使得过来的车辆远远的就停下了。

  

  对这种冒险举动的印象极深。我随港人同步,可我的同伴们笑我,说:“没有车呀!你傻站那里做什么!时间就是金钱。”我被说傻了,思绪有些混乱。我们的世界与眼前的世界为什么这般不同,这个差异究竟在哪?这种模糊的思维让我有时违规,有时就遵守,总在是与非之间徘徊。

  

  我相信遵规是对的,可一旦回到自己的城市,这种信念就时时被推翻,被一种逆反的潮流所否定。我经常看到,人们三五成群的抢过斑马线,而此刻亮着红灯,也时常感受到汽车冲过斑马线带来的那股威胁,使站在斑马线上的人胆战心惊,接踵而来的汽车,不是闪灯就是鸣笛。

  

  这种人与车,实际是人与人的某种较量几乎时时刻刻地发生着。在这种较量中,谁究竟是胜者!车要冲过,因为绿灯行,车上人就丢出一句话:“你是活腻了! ”地上人惊出一身汗,回骂道: “妈的!急着寻死去呀! ”这种人车间的冲撞,使得斑马线形同虚设,而人与人的较量真实存在,这里不包括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

  

  我曾目睹一位颤巍巍的老者,站在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前,一二十分钟不敢挪步,看着有点空档,刚刚抬脚,一辆车又呼啸而过,那股风能将老者掀翻。老者的眼睛都不敢眨,直直地瞅着左前方。亏得一位好心姑娘,扶住老者边挥手边挪步,这才走出斑马线。

  

  还见到一位父亲领着孩子,站在斑马线上迟疑不决,父亲要过,孩子后退,迟疑间,呼呼地冲过数辆车。孩子问:“爸爸!这里的汽车为什么不停呀! ”父亲说:“这不是国外,是在中国。”“汽车不一样吗?”孩子追问。“是不一样! ”父亲随口说。估计这对父子久居国外的。

  

  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始终把仁、义、礼、智、信做为这个民族应有的素质和风貌,世代相传,继承发展。使它成为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不同的民族特色。然而国人面的“传统”与世界民族的差异,令今人无法真正面对。

  

  突然一段时间里,在城市的各个道路间、斑马线前,出现了几个大字“车让人”,这种醒目的方块字在向人们提示:在车辆与行人的关系中,车辆应当礼让在先。这样的提示在国外已成习惯,而我们还在提示中。

  

  一段时日过去,三个字并未引起人的注意,车速依旧,行人还是胆战心惊,提示作用一日比一日淡薄。车让人的念法完全可以理解为“人让车”,中国文字真可以做游戏去玩,而中国的许多事情也常如游戏般令人捉摸不定,虎头蛇尾似乎是处理问题的惯用手法。

  

  忽然一日,媒体发布了一道禁令:车让人列入交通法规,扣三分并处罚百元钞票。禁令发布,震动四方,交管部门连续严查,全城哗然,古城人开始注目。

  

  注目之中,人们发现汽车在减速,特别是斑马线前,车速几乎为零。零速度意味着人可以放心通过,也意味着某种东西在慢慢产生。这种东西叫它敬畏最为妥贴,敬畏什么?敬畏法律,敬畏生命。

  

  敬畏之思并非生来具有,它是一种文化,一种文化传统下人对事物的认识态度。古时就有:“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说,而当今社会则需要敬畏法律、敬畏道德、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事业,对生命和法律的敬畏,就让我想到了斑马线。

  

  有人做过一种试验,将一条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进同一池子,用钢化玻璃将它们隔开。鲨鱼每次想捕食都会碰壁,久之,将钢化玻璃取掉,鲨鱼也不再会去捕食了。这个试验告诉人们,习惯可以改变,改变习惯需要限制。对人来说就需要行为的边界意识,形成法规界限与敬畏之心,这样才能“不敢越雷池半步”。

  

  做为有车族的我,人在车上,零速度在斑马线前,而站在斑马线上的人们仍迟疑不决,怯生生地望着我。我笑了,挥手示意,人们才释然而行,这个过程很有故事感。一种变化,人与人的心就会触碰,产生火花,溅出许多闪闪发光的东西,那里有尊敬与理解、愉悦与信任,这种感受充满和谐。

  

  当我们的都市向着高度文明的方向发展时,我便有了一种自豪,无论我是在车上还是在地上,始终记住:在我们任何的行为里,都有着一道钢化玻璃。鲨鱼怕碰壁,人类有敬畏。因为人类的伟大在于创造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自己。

  

  

  

  月下李说,原名李宏志。西安作家协会会员,江山文学签约作者,获江山之星荣誉,八十年代开始发表散文作品,散见省市及国家级报刊杂志,获奖多次。2013年开始网络创作,在文学陕军、江山文学、榕树下、中国散文网、西部文学发表作品百余篇,亦有获奖及选编之作,出版个人散文集两部。

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下面链接

《西北作家》招募全国地市级区域编辑主任

西北作家 || 野水:圣诞狗(小说)

《西北作家》野水 | 小说:浓雾

西北作家 || 王亚凤:鱼,我所欲也

西北作家 || 我不是潘金莲(B版)/电影剧本

西北作家 || 李桂芳:廉政微小说三题

西北作家 || 吕常明系列散文之四:我与石

++++++++++++

“童年故事”主题征文

  

  写童年的趣味故事,写童年玩过的游戏,写童年异样的经历,写童年难忘的悲喜往事……  

  总之,童年发生在乡村和城市的一切故事……  

  但,一定要非同一般。  

  要求语言质朴简练,适合孩子阅读,忌大段铺排。

  

  800-1500字最好,我平台设“童年故事”专栏刊发,有少许稿费,优秀作品可能结集出版,赠入选作者样书作为酬谢。

  

  投稿专用邮箱:xibeizuojia@163.com,主题注明“童年”,方便选稿。

(0)

相关推荐

  • 高速公路上也有“斑马线”?干啥用的?看完绝对涨知识!

    某天,蜀黍看到一位网友的留言 蜀黍!蜀黍!我发现一个大bug!高速公路上竟然有"斑马线",高速上不是不允许行人通行吗?那这条"斑马线"给谁走的? 不看不知道,一 ...

  • 车让人,如何让?你真的了解吗?

    斑马线前 机动车究竟该如何礼让行人? 行人不走 自己的车能不能走? 相信很多司机朋友都有过类似的疑问 别急 今天我们就来帮大家答疑 关键信息 重点 哪些属于停车让行范围? 行人 在人行横道所处位置对应 ...

  • 开车不懂这11点,活该被骂“傻X”!

    随着我们生活中的车越来越多,大部分朋友开车还是很文明的,但还有些朋友开车还是不太文明,乱停.乱开.乱用,开车也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有些行为真的是很容易被人骂的. 今天轮谷就来给朋友们总结了一些容易遭人 ...

  • 西北作家||月下李说:秦岭走笔(二章)

    秦岭走笔  (二章) 文/月下李说 ·天 子 峪· 天子峪在秦岭北酈的山边上,入峪口不远便开始盘山,山路多弯道,坡陡弯急,时常就错不过车,早早看见有车过来,就得寻找一个宽阔处,车停下,轮子便压在了山崖 ...

  • 西北作家 || 陕西/李拴伍:扶贫“遭遇"/小小说

    扶贫"遭遇" 李拴伍 未经谈话,我便被局长送去张村驻村扶贫. 路上,局长简单介绍了张村的情况,说我是山区长大的,老家离张村近,是最佳人选.我心事沉重,思考着以后的工作,有点儿想哭的 ...

  • 《西北作家》李立群小说:断头婚

    断 头 婚 □李立群 胜雪的婚姻是不幸的,还得从7年前的沁园春美食园说起. 沁园春美食园开在黄金地段.是一家环境一流.服务一流.菜色一流的餐厅.园里的姑娘们18-20岁之间,每天午后3-5点之间是姑娘 ...

  • 《西北作家》李红亮:祝福那年那月那日的她

    "2.14"情人节专刊目录 一.张成娟:琥珀之恋 二.翟  杰:过个"潮"人的情人节 三.莫  测:暗恋的滋味 四.李红亮:祝福那年那月那日的她 祝福那年那月那 ...

  • 西北作家 || 李思纯:情 人(小说)

    情  人 1 这是一个落入俗套的故事.故事本身无非用两个陈词就能概括,喜新厌旧,见异思迁. 陶说.彼时,她38岁.在东莞的一个小镇上度过了十年光阴. 她说要回上海看看父母,一去两月,再回来已是物是人非 ...

  • 西北作家||李思纯:惊蛰.花事了

    惊蛰.花事了 文/李思纯 元宵节的热闹仅仅过去三日,便迎来了2018年的惊蛰.人也蓦然警觉,日子过得真快! 上班经过桃园路,一溜斜坡下去,发现两边的白玉兰已是繁花满枝.树干很高,总有三两枝斜斜地掠过头 ...

  • 【西北作家/大赛作品23】李思纯:小五(小说)

    小      五 文/李思纯 1 小五又把她娘打了.她打娘的时候,天下着大雨. 小五也不是一开始起心要打娘的. 头两天她还求娘带着她去庙里找人卜卦,还跟娘说想吃娘腌的皮豇豆和泡菜,娘二话没说,愣是给她 ...

  • 西北作家 || 李思纯:秋来取暖

    秋来取暖 文/ 李思纯 1 好久不见 喜欢听陈奕迅的歌,尤其是那首<好久不见>. 多年前因为一个创作培训在紫阳认识了唱写俱佳的子彬先生.在紫阳盘桓数日,听了他的汉调二黄,便一下子记住了这个 ...

  • 〔思归客特邀作家〕李中芹:我只在心里为你送行

    公告 各位文友大家好: 第十三期<思归客>诗刊封面人物,封底,封二,封三正火热招募中.有意愿的文友可以联系思归主编和晓雨副主编. 抓住正在流逝的青春,留下你在这个季节的魅力,还在等什么,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