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宣德炉之精品鉴赏
宣德彝器的横空出世,给大明朝初期的天下,涂抹上了浓重而古老神秘的艺术色彩,顺便也带着敬天法祖、慎终追远的人文关怀,让逝去的灵魂得以安宁,让朝野上下的人心得以稳定,明宣宗这个神一般的创意,看似简单的一个操作,却正是那个时代那个时局最准确最神妙的操作,洪武大帝永乐大帝开创的基业因此而被安全的守成,大明朝国运传十二世十六帝历时276载,朱瞻基以及他的宣德彝器居功至伟。
明宣德皇帝从暹逻国(中国古代对现东南亚国家泰国的古称)进口一批红铜,共三万九千斤,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
大量宣德炉仿制品似乎无太大差别,但是如果我们稍作比较研究,不难看出它的独特之处。归纳起来,它有五个特点不同于一般:一是体现造型上,无论从整体,还是从口沿、双耳、折肩、以及三足等局部看,它的造型都给人以流畅圆润,生动自然的美感,而一般仿制品造型都很笨拙。二是体现在色泽上,它的颜色乌黑莹润,光可鉴人,而一般仿制品表面颜色灰暗,毫无光泽。三是体现在铜质上,它的铜质十分精良,表面光润细滑,抚之若婴儿肌肤,而一般仿制品难有这样的效果,大多带有砂眼等明显的瑕疵。四是体现在铭款上,字体周正,笔法刚柔相济,浑厚有力,具有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鲜明的书法艺术特点,而一般仿制品上的铭款皆生硬僵板,毫无艺术气韵。五是体现在铜种上,它用黄铜铸造,从它的口沿、折肩和蹄足等部位的磨损处可以看到露出的黄铜本色。黄铜属于合金铜,一般由铜、锌、铅、锡等金属合炼而成。从这种合金铜的特点来看,它完全符合文献记载宣德炉由多种合金元素铸造的史实,同时也符合明代宫廷铜器大多用黄铜制作的普遍现象,如明宣德时宫廷御用监“佛作”制作的藏传佛教铜镀金造像,都是用黄铜铸造的。曾经看到有人著文称,明代宣德炉是用红铜铸造的。这种看法明显有误。因为红铜是纯铜,又称自生铜,它与合金铜在金属冶炼技术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既然宣德炉是由多种合金铸成的,它不可能属于单一的红铜,也不可能表现出红铜的颜色。
明史中从未提及宣德三年铸炉这一说。种种迹象表明,《宣德彝器图谱》可能是晚明的伪作。但同样不能肯定宣德三年曾批量铸炉。
德炉的底款几百年来最为标准的应当是单框楷书六字方款“大明宣德炉”为皇 家御用款识。
明朝300年间,制作了不可胜数的器物,可称上乘之作。宣德炉作为其中的一种,可谓前无所师法,后无能为继,不愧为天地间一精美绝伦的古董,是我国古代工匠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在细观炉色的同时,其实也在感受时间赋予的魔法,岁月留下的痕迹,这是宣德炉独有的特质。藏炉者正是在长期的添炭培灰、烟熏包浆、巾围帕裹、把玩摩挲中得到享受和满足,同时等待着皮色缓慢却切实的演变,期待因岁月的造就所带来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