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奇葩避讳条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张之洞一招巧妙规避

避讳是古代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也是古人全民都必须了解的知识,避讳大致有三种:皇帝的名字是国讳,父母长辈的名字是家讳,周公孔孟等人的名字是圣讳。犯家讳,最多算不符合礼节,但犯国讳和圣讳就是大不敬了。

其中,避开皇帝及其祖先的讳是最严格的,臣民乃至皇帝本人都必须遵守。皇帝祖先的名字常被称为圣讳,当今皇帝的名字被称为御名。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政权,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宽到严,再从严到宽的避讳过程,皇帝取名字在避讳方面是极度严谨的。在古代中国,皇帝的名字是不能随便起和随便改的,清朝皇帝的名字更加严格。

举个例子,康熙的名字叫的玄烨,如果你生活在康熙即位之后,写书写文章就一定要避免“玄”和“烨”这两个字,而用其他的字来替代。你本来想写“天地玄黄”,就只能写“天地元黄”。你本来想写“其光烨烨”,就需要变通写“其光煜煜”。如果你敢直接写“玄黄”和“烨烨”,一旦被举报,就是杀头甚至株连九族。

这些历史,电视剧也常能看到,很多现代人也都知道,但光知道这些还不够,如果穿越到清朝,见到“玄”字就改成“元”字,见到“烨”字就改成“煜”字,照样有可能掉脑袋。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例如,古文中有一个常用词叫“玄鸟”,其中“玄鸟”一词犯康熙的玄烨的讳,可以改成“元”字吗?答案是不能!因为避“玄”为“元”的人太多了,一看到“元”字,就会想到“玄”字,就会想到康熙,康熙皇帝后面加个“鸟”字,到底安的什么心?这就涉及到大不敬了!最保险的做法就是不用这个词。如果你想写“玄鸟”,那就换成另一种鸟代替。

诚然,玄烨的“烨”一字必须避免,但仍有许多字与“烨”同音。比如“晔”、“皣”、“墷”等,不仅是同音字,而且字形相似。我该怎么办?同样的要避免,最好改成“夜”。“夜”的读音与“烨”相同,但字形相差甚远,可以大胆使用,没有任何问题。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字体结构中含有“玄”,也要避免。比如“弦”、“炫”、“舷”、“铉”、“泫”、“怰”,都应该遵循“敬缺末点”,也就是“玄”的最后一点不要点,空着。但当你遇到“牲畜”这个词时,就不能“敬缺末点”了,而是要照原样写,因为玄烨的玄一点也不像牲畜的畜,如果你把畜字写缺最后一点,那就是把玄烨比作畜牲,其心当诛。

说完避免康熙皇名的各种规则,我们再来看看如何避讳雍正和乾隆皇帝的名字。众所周知,雍正名叫胤禛,雍正继位之后,清代学者如果要写“胤”,一般都改成了“允”;写“禛”的,通常改成“祯”。“殷”与“胤”同音,也要避讳,一般也是改成“允”。“祯”和“禛”也是同音,写到“赵祯”、“祯祥”等词时,则没必要改,因为“祯”有吉祥的意思,改了就不吉祥了。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同一个字发展出不同的写法。比如“真”的其他写法就是“蒖”和“眞”等,雍正即位后,这种写法必须严格杜绝,否则,雍正看到会大发雷霆,而且犯讳的人可能被满门抄斩。为什么?因为“蒖”字的头上是个草字头,“眞”字的头上则像挂着一把匕首,皇帝的的名字是胤禛 ,但你把一个草标或一把匕首放在“真”字的头上,是要把皇帝卖了?还是想杀皇帝吗?

乾隆名叫弘历,清代文人写“弘”字,一般用“宏”来代替,写“历”字,一般用“歴”代替。至于那些内含“弘”的合体字,像“泓”、“霐”、“鞃”、“翃”、“纮”,就都跟康熙避讳“玄”字的规矩一样,都要“敬缺末点”,最后一个点省略。遇到“闳”字,就要照原样写,不能省略那一点。否则,你会被判为要把爱新觉罗·弘历关在屋里,那可是谋反的罪名。

清朝皇帝最初的汉化程度很浅,没有那么条条框框,建立清朝国号的皇太极和入关称帝的顺治,都没有所谓的“圣讳”。顺治名叫福临,无论是在他即位时还是之后,“福”字和“临”这两个字都不必避讳,顺治给他的第二个儿子取名为“福全”,雍正给他的第七个儿子取名为“福宜”。乾隆时军机大臣傅恒给儿子取名“福康安”,一点都不需要顾忌冒犯到顺治皇帝的名字。

然而之后自康熙开始就不同了,一方面,清朝皇帝汉化程度越深越深,封建帝制的专制、腐朽也就更加严重。一方面,文字狱越来越频繁,清朝统治者试图镇压和惩罚汉族的文人,最容易用来打压他们的武器就是“不避御名”。因此从康熙到乾隆,禁忌设置越多,打破禁忌就越容易,要除掉某个人,想找类似的罪名是很容易的。

乾隆曾假惺惺地说:“我即位以来,从未以犯御讳处罚过人。”然而,他杀了王锡侯全家,王锡侯本是一个江西举人,因为编写字典,没有避讳他和康熙名讳,结果人头落地。还有一个例子是,河南的一个书商刻印《圣讳实录》,本来是想教大家如何避开清朝皇帝的圣讳,但也因为书上写了康熙、雍正、乾隆的名字而招致杀身之祸。

晚清大臣张之洞非常聪明,他在四川学政时,写了一本一部《书目答问》,附录里教四川秀才怎样避讳御名,每当写到皇帝的名字,就用四方空格来代替,至于这个四方空格里面究竟是什么字,他只给出相关诗句的上下文,你猜就是了。

张之洞

从咸丰帝以后,继位的皇帝也不改名了,也就是第一个辈分用字不再改了,也不用换字或缺笔,只避第二个字,谕旨发布之前所刻书籍都不用改。

1867年,咸丰帝命大学士、军机大臣于“溥毓恒启”四字后,续拟四字,大臣们又恭拟十个字,开单具奏,咸丰帝选定了“焘闿增祺”四字。但大清皇帝到“溥”字辈就遭终结。1908年11月,溥仪继位后,颁布谕旨,溥字“仍旧书写,毋庸改避;其下一字敬缺一撇”。三年后,清朝灭亡,在中国实行两千多年的避讳制度,也在溥仪退位后走到了尽头。

咸丰皇帝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古代的避讳,都觉得很可笑甚至荒唐,而以当时社会的文化和政治制度来看,其实也是一个必然产物,它始于古老的语言禁忌,但最终变成为维护封建政治权威的统治工具。不仅体现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性质,而且也给人的思想和心灵造成了严重损害 。

(0)

相关推荐

  • 乾隆皇帝继位时为何他两个弟弟不用改名?

    1735年8月23日,雍正皇帝病逝.按照雍正皇帝的密诏,他的第四个皇子.24岁的弘历继位为帝,是为乾隆皇帝. 雍正皇帝一共生育了10个皇子.除去早夭者,在乾隆皇帝继位时,还有五阿哥弘昼.六阿哥弘曕.这 ...

  • 浣溪沙·玄烨叹

    浣溪沙·玄烨叹 --(满清第四帝<康熙>) 雲游原创 2021.2.9 满清第四帝康熙 图片源自网络 浣溪沙·玄烨叹 --满清第四帝<康熙> 雲游 熙盛康宁欣万民,三藩平踏拜鳌 ...

  • 当欧洲六千万人死于天花时,康熙大胆种痘避免儿子遭殃

    清朝皇帝的爹味儿 完整视频 文 | 毛立平 上一期专题中我们给大家讲了乾隆皇帝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位女性,是他的母亲和原配妻子,我们借此讲了皇帝作为儿子和丈夫与母亲与妻子之间的关系.那么在接下来的专题中, ...

  • 嘉庆皇帝原名叫永琰,继位后为什么要改名为颙琰?

    乾隆皇帝一共生育了17个皇子.乾隆皇帝在为他们取名时,都以"永"为辈分,后面跟一个以"王"字为偏旁的字,比如皇长子永璜.皇二子永琏.皇三子永璋.皇四子永珹.皇五 ...

  • 浅谈我国古代的避讳制度

    避讳制度是我国古代社会中一种特有的历史现象.它指的是人们在说话或行文等的过程中,凡是遇到君主.长者名字相同的字面或字音,不能够直接说出这些字,必须使用其他的方式来代替.这种称呼变换的方式就是避讳.而要 ...

  • 清朝历代皇帝一览

    清朝历代皇帝一览

  • 大清康熙皇帝玄烨拾圆银币

    大清康熙皇帝玄烨拾圆银币 大清康熙皇帝玄烨拾圆银币 pingpu

  • 女性、学霸、科学家,一个外国明信片上的清朝“奇葩”

    她是一个被中国人遗忘的人:她很神秘,留下了很多传说性但无考证的研究:她是天生的学霸,24岁前留存后世的著作涉及天文.地理.数学:她提出的<地圆说>和"日月食"的解释比西 ...

  • 清末一桩奇案,足足实实上演一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戏码

    清末文言集<闻见异辞>中记载一些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的奇闻奇案,其中一则颇令人玩味,我且写来,你且观来. 话说光绪四年,直隶静海(今属天津)有个寡居七年的妇人赵氏,耐不住寂寞,与夫家侄子宋 ...

  • 战国系列176: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接演前文.宜安之战后,李牧是一战封神.嬴政也因此意识到,赵国虽是日薄西山,但想要灭掉赵国那也绝非是一日之功.而相比之下,韩国就好对付多了. 如果我们回顾韩国的历史,会发现这个国家委实 ...

  • 4000亿“淘宝直播之父”赵圆圆被阿里“秋后算账” 回应: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

    导读 6月30日消息,已经从阿里巴巴离职的淘宝直播原运营负责人赵圆圆最近成为热点.先是网传其因"贪污"被阿里巴巴在内网通报,然后再有一张写着"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

  •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英雄的末日浩叹

    里克是晋国大夫,晋献公的重臣,也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将军.在晋献公开拓疆土的事业中,里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晋献公时期,里克在晋室的地位是很高的. 晋献公死前,将最宠爱的骊姬姐妹所生的奚齐和卓子托付给忠 ...

  •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文丨张是之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非常温和的一篇文章<精英都在体制内>,而且阅读量仅仅 1 万+,很快就被精英拿下了,所以我们还是说美国比较安全. 10月7日凌晨,美国国会公布了一份针对四大 ...

  •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美又将当年对伊拉克那一招用到俄罗斯身上

    在一些国际问题上,美国的做法一向霸道惯了.只要不符合美国的利益,这些被美国指责的国家,无论如何委曲求全都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比如此前的利比亚,卡扎菲宣布放弃核计划并没有让自己更安全,反而最终落了一个身死 ...

  • 大清朝因避讳问题而导致的血案

    在中国清朝文字狱盛行的时期,触犯帝王名讳,就成了死罪,并因此在史册上留下了斑斑血迹. 乾隆年间,江西举人王锡侯认为<康熙字典>的编辑体例未能达到"通贯"的要求,于是自己 ...

  • 《夏侯玄传》: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随你们写罪状吧!!

    更多原创.精彩内容 这是<真·三国志>第 295 篇文章 今天来讲 夏侯玄 注:图片皆源于<三国杀>.<阵面对决>.<三国志>及网络,以文为主. 夏侯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