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我有三句口号,你们做到了才算不枉此生!

你们年轻人接触的人不多,我有三句口号,是把古人的两句加上一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一万个朋友。”做到了或许对人生能有些了解。
比如我从小在家庭里吃饭,每餐都是好几桌,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好像受到“孟尝门下三千客”遗风的影响。
现在我还是这个作法,人碰到吃饭很自然嘛!我现在很忙,人家跟我谈事情总是在吃饭时候,饭也吃了、话也谈了、大家走了,不浪费时间,不是很好吗?
因此我各种朋友很多,我的一生像是接待员,专门陪人谈话,那很痛苦的,躲人也躲不开。
有时烦起来溜到一个地方关门不见客,不到三个月,又是宾客盈门。譬如我刚来台湾时,住在基隆的一间旅馆中,昼夜不出房门一步,三个月下来,我房间的房门昼夜都是开的,访客不断。我因为交友多了,看得人多。孔子曰:“乐多贤友”,好朋友多有益处,实在有道理,在我个人经验,认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要交万个朋友。常和友人谈笑,他们问我知识哪里来的?
我告诉他们,只是朋友多一点随便闲谈中,就得了学问。
“乐多贤友”这句话是大有道理,要交贤友,我是主张多友的,不交朋友,不能了解人情世故。但今日社会交朋友第一要钱,要仗义疏财,我们穷小子,颇不容易。
孟子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告诉万章说:人交朋友,一定是意气相投,看到对方,也知道对方交的是什么朋友;看到对方交什么朋友,也可以知道对方是何等样人。
一乡的善士,他的朋友也是一乡的善士;一国的善士,他的朋友也是一国的善士;天下的善士,也一定去和天下的善士交朋友,范围慢慢扩大。
但是一个真正的君子,胸罗万象,尤其是一个好的国君,纵然与天下的善士交朋友,还是不能满足求贤、求善、求好的欲望,于是又与古人论交,那就是读古书。
我常劝青年多读古书,不要以为自己学问够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问经验永远不会够的。
古人著书立说,累积了多年成功与失败的经验,穷毕生精力,到晚年出书,流传下来,我们如果不读古书,那才真是愚蠢,因为有便宜不会捡。
读了古书,就是历史的经验,是吸取故人付出辛酸血泪的数千年经验,供自己运用,所以何必自己去碰钉子,流血流汗,茹苦含辛再领悟出同样的经验呢?
或者说,只是读他的书,而又看不见他的人,可以和他交上朋友吗?当然可以呀!我们有古书就看到他的时代背景了。
例如读唐诗,就知道唐代之所以成其为唐代,那种淳厚、朴素、气魄,那是伟大,的确了不起。
杜甫和李白的诗是好,而在文字技巧上看来,似乎不如现代的诗;但现代的诗作就是没有唐诗的风格与气魄,尽管堆砌,也没有唐诗的那种精神与气魄。
看古董也是如此,一个几千年前的陶器,看来似乎非常出粗拙,远不如现代的陶器那么精致美丽。但现在陶器的精美,一眼看过去,就尽在这一眼之中,不耐久看;而一个古陶器放在面前,它的粗拙中,就越看越有意思,有气势,有韵味,有一种盎然的、深远的精神。
诗到了宋朝,如“云淡风轻近午天”,也的确是好诗,但只是那么清清淡淡的,就没有唐诗的那一种浓郁情怀。
后世下来,明诗、清诗更加不同了。文学如此,文化也如此,试看历代人物,气度、政治的制度,一看就知道,一代有一代的味道。
过去历代都有不同,也是循历史的痕迹,渐渐变易而来的,所以从历史渐变的轨迹中,也就可以看到未来发展的方向,这就是“尚论古之人”,与古人交朋友的道理。
清代中兴名臣左宗棠,在未得志前,连吃饭也成问题,但他的书房就有一副对联,“读书万卷,神交古人”,这种胸襟,这种抱负,是年轻人应该效法的,这就是“尚友”,也是与古人交朋友的意思。
孔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孔子说,学识的修养基本,要先读诗。并不是要政治家成为一个诗人,因为春秋战国以上的文化思想,直到孔子删诗书、定礼乐时代的《诗经》,可以说是包括了一切知识的通才之学,所谓虫鱼鸟兽的名称,以及人情风土的知识,由诗的内涵中都可以了解。
培养一个政治人才,必须先使他有充分学识,成为通才,样样都会。在古代知识范围,比现在简单。读诗读得好,学识渊博,不一定做事做得好。所以读诗以后,要授之以政,给予经验了。如果所学与行政配合不起来,不能得心应手,不能通情达理,那就要外放出去,使于四方,各处去多经验、多历练。
这就和后来司马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一样,经验不够,就使于四方,到处去增加人生的经历,然后再回来考察他,如果处理事情还是不能专精、深入,那么再培养、训练也没有用。这种人才,只能成为书呆子,从唐代以后,多半是打入翰林院。
明清两代,进士出身进翰林院的很多,进了翰林院,就是进入研究院去研究研究,有很高的名望,很高的待遇,可是难得外放作官。
在过去有许多人一辈子都待在翰林院里,如果经翰林院出身,而能再从事地方行政的,我们从清朝两百多年的史实来看,多半成为双料大员,纵不能成为国家了不起的能臣,至少也不太错。看看清朝翰林院的制度,是非常妙的,仅仅书读得好的人,就只好翰他一笔在此林中了。
所以孔子说,书读好了的人,从政经验不够,就派他到外面多经历人情世故。回来还不能深入,就不是从政的大才,书读得再多也没有用。由此可见人的才具与学识,不一定能够完全配合得起来。我看了很多书,现代人的书我也看了很多,随时有好书都看。我常常告诉青年同学们一个人生的经验,我说有时候我愿意读那个人的书,但不愿意看到他这个人。
因为我相信三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引用司马迁讲的话。我觉得司马迁的话还不够,依我的经验,还要加一句,交一万个朋友,各行各业很多朋友都要认识,那样才真正能够了解人生。
我发现有些人,看了他的书,觉得非常好,非认识这个人不可。一见到这个人啊,完了,心里就跳出来古人讲的四句话:“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不过如此。”(众笑)因为看了这个人心中感觉很难受,就很后悔去见面。
有时候刚好相反,有些学者学问很好,愿意跟这个人做朋友,却不能读他的书,因为文章写得一塌糊涂。所以,两样配合不起来。
司马迁写《史记》,他自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光读书读多了,不是学问,是书呆子,没有用。还要行万里路,观察多了,才是学问。从我们的经验,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要增加人生的经验,其实这还是不够的,必须加一句“交万个友”,还要交一万个朋友,各色人等都接触了,这样学问就差不多了。

END

(0)

相关推荐

  • 读书人当何立于世

    学员的分享,我能够听得出来,这里的学风很踏实,学长们很谦逊.虽然儒雅之风未感受到,想来一年多的熏习,以后还有很多的学习成长空间.和这样的一群人学习.读书,很荣幸. 我与古典学院的缘分也挺特别,我喜欢传 ...

  • 经验与学问

    成功的经验不一定自己都要去经历,肯问路才会不迷路. 快速喝到牛奶,不一定自己要去养牛,要采取拿来主义. 为人处世的学问:要学要问,边问边学,才能真有学问.

  • 陆游写给儿子的一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蕴含大智慧,值得细细品读!

    唐代无疑是诗的巅峰,诞生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留下了许多精彩绝伦的诗作,更有李白.杜甫这样难以超越的伟大诗人.在唐诗面前,任何朝代的诗作都会显得暗淡无光.但是宋诗的水平也是极高的,只是被宋词灿烂无比的光 ...

  • 【原创】家国情怀百篇诗词鉴赏067~069

    缘起 在中国古典诗词里,家国情怀像一条红线贯穿于其中,并以忧深思远的形象和慷慨沉厚的气韵打动着历代读者. 家国情怀就像川流不息的江河,从<诗经>的时代开始流淌,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

  • 李白读书会,为什么不用忽悠?

    走过的路,读过的书,苟且过的生活, 都记在这里.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1/ 43岁那一年,李白还在帝都长安翰林院上班,每天等着老大唐玄宗通知,然后去给老大的老婆们写赞美诗. 大多时候,李白都很无聊,无 ...

  • 古籍名句|《围炉夜话》名言合辑

    <围炉夜话>儒家通俗读物,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 这本书是作者王永彬"于清·咸丰甲寅二月,于桥西馆"的 ...

  • 听过这三句话的女人,才算没白活

    前天和一个朋友见面,二十多分钟的聊天里,她倒尽苦水. 而事实是,她身体健康,事业顺利,儿女双全,老公也温柔体贴. 她不否认这些拥有,但她习惯说两个字--"但是",明明身居要职,她说 ...

  • 南怀瑾老师:我的这三句口号是从几十年经验而来

    司马迁写<史记>,他自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光读书读多了,不是学问,是书呆子,没有用.还要行万里路,观察多了,才是学问.从我们的经验,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要 ...

  • 不论和谁相处,都不要轻易的说这三句话,说过才明白为什么不能说

    一个理智的文字治疗师,希望你能在我的文字里找到一些人生的慰藉. 作家海明威说:"我们花了两年时间学会说话,却花了60年时间学会闭嘴." 很多情况下,适当的沉默比言语更有力量,学会倾 ...

  • 唐诗三句半,太有才了,笑出眼泪!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有毒.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有雾.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股票.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 ...

  • 领导利用员工时,常说这三句客套话,糊涂员工才会信以为真

    近日笔者看到这样一个案例也是感到非常生气,因为有位女研究生在公司里工作5年而且怀孕,生完孩子之后便遭受到不公平对待,因为回到公司以后,这位女研究生确实被公司老板升职,可是在管理岗位上,很多员工对她并不 ...

  • 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才算真正读懂了《心经》

    <心经>是大乘佛教般若部的一部重要经典,有的人说它是佛教经典中的经典,这句话并不为过.都说"浓缩才是精华",整部<心经>的字数很少,只有260个字,可是却把 ...

  • 人这辈子最好状态其实就这三句话

    人这辈子最好状态其实就这三句话,第三句最难听,但最实在.可惜有太多人真的不明白,真正到了那一刻,就会知道这话不是乱说的. 第一句是活长点. 人到世间来一趟,完全是天地的造化,能够多看看这花花世界,多品 ...

  • 《活着》中三句话,写透人生三重境界,看懂才算没白活

    学会珍惜当下,方能不负此生. 作者:洞见·许朝暮 听过这样一句话: "如果你已经体会过命运得无常,就一定要读一读余华的<活着>." <活着>讲述了一位叫福贵 ...

  • 鬼谷子:人生不顺,谨记三句话,福报不请自来!

    这个世上,真的有人可以一生顺遂,没有挫折和苦难吗? 毫无疑问,肯定是没有的. 正如李太白诗中所云:"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人生之路,有坦途,就会有低洼. 曾经有人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