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20西部大开发20年:西部地区不止重庆、成都、西安三座城市

山川网:西部大开发,是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其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

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由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担任组长,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担任副组长。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之后,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于2000年3月正式开始运作。这也被外界理解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启动。

2006年12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目标是努力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稳定提高,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的发展达到新水平,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成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出扎实步伐。

2019年8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明确到2025年将基本建成西部陆海新通道。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印发实施。

由此可见,在我国不同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阶段,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侧重点和开展方式不尽相同。

加码西部大开发的背景和重点

2020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出20周年的特殊时间节点。

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了给今天的推送做铺垫,该意见全文我们已于昨日安排了分享。

由于全文较长,超过万字,所以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认真阅读。如果确实时间有限的话,那么其中我用字体加重标注的部分,自然是提醒大家特别关注的要点。

这里,我们不妨先把这些要点再次分享,确保大家做到心中有数——

“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也扩展了国家发展的战略回旋空间。但同时,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巩固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任务依然繁重,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短板和薄弱环节。”

上述这段话出现在意见开篇的位置,是我认为该意见最重要的信息,但却几乎在各类媒体相关报道中缺席。这段话是没有一句多余废话的,虽然只有一短短百余字,但是却将西部大开发过去二十年取得的成绩,当下西部地区发展面临的众多挑战,清晰进行了表述。

这里我要特别提醒大家再三关注的是,西部地区目前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有以下几点:经济问题(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贫困攻坚),民族问题,安全问题。

“确保到2020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提出当下西部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后,紧接着是列出了接下来十余年西部地区的发展目标。这其中,由于2020年已经是当下,所以重点还是在于2035年这一长期目标。

在这一目标中,使用了“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的描述。而要想实现以上目标,显然西部地区在接下来的十余年间,大基建和提收入,依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大核心要务。

“加快川藏铁路、沿江高铁、渝昆高铁、西(宁)成(都)铁路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

“支持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形成西向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支持重庆、四川、陕西发挥综合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支持甘肃、陕西充分发掘历史文化优势,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作用。支持贵州、青海深化国内外生态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支持内蒙古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升云南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开放合作水平。”

“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提高昆明、南宁、乌鲁木齐、兰州、呼和浩特等省会(首府)城市面向毗邻国家的次区域合作支撑能力。”

“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

“加强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合作互动,促进成渝、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打造引领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的核心引擎。推动北部湾、兰州-西宁、呼包鄂榆、宁夏沿黄、黔中、滇中、天山北坡等城市群互动发展。”

以上,则是涉及的具体项目及具体城市相关信息。这些信息,事实上是在过去陆续均已对外公布的,部分项目已经处于建设之中。在这份意见中,做到的其实是将相对分散的项目做了总结。

这里,我需要提醒大家特别注意的一点是意见的用词。由于公文用词涉及的相关知识也比较分散,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迅速精准把握,所以我这里只简单举个例子,大家自行思考——

意见中在谈及西部地区脱贫攻坚战相关事项中,原文是“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大家注意这里使用的是“确保”,其对应工作的优先级和任务性都很高。

而涉及上述我们讲到的多个具体项目描述时,通用的措辞基本为“加快”、“加强”、“鼓励”、“支持”,相较于“确保”,其力度存在明显的下调。换句通俗的话来说,这些不是强制要求,不是百分之百必然实现,而是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争取。

综上,这份意见总字数过万,从多方面多维度对于过去西部大开发取得的成绩,当下西部地区存在的问题,未来西部大开发准备的方向均作出了相对清晰的规划。

从意见本身而言,其表述是中性的,是在客观陈述事实和合理规划未来。但在部分媒体的相关报道中,为了吸引眼球,将所有关注度都放在西部大开发过去取得的“巨大成绩”和未来“无限机遇”两点之上,这显然十分片面,且存在刻意片面的倾向。

所以今天我们虽然也同样讲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出20周年,讲最新的中央相关政策意见。但是我们的侧重点,不妨更多站在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层面去看待西部地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1999/2019年西部12省份GDP变化情况

西部大开发作为中国重要的国家战略,其对应的区域显然是广义上的西部地区,具体包括多达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除上述省级行政区外,另外还包括三个地级行政区:湖北省恩施、湖南省湘西、吉林省延边州。不过今天由于时间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我们重点关注的还是12个省级行政区的发展情况。

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实施阶段,又进一步被分为三个阶段,总体规划时长达到50年之久——

奠定基础阶段:从2001年到2010年,重点是调整结构,搞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科技教育等基础建设,建立和完善市场体制,培育特色产业增长点,使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初步改善,生态和环境恶化得到初步遏制,经济运行步入良性循环,增长速度达到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加速发展阶段:从2011年到2030年,在前段基础设施改善、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制度建设成就的基础上,进入西部开发的冲刺阶段,巩固提高基础,培育特色产业,实施经济产业化、市场化、生态化和专业区域布局的全面升级,实现经济增长的跃进;

现代化阶段:从2031年到2050年,在一部分率先发展地区增强实力,融入国内国际现代化经济体系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加快边远山区、落后农牧区开发,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差距。

显而易见,目前我们正处于西部大开发的第二阶段,即加速发展阶段。这也为什么,在过去的十年间,西部省市众多大型项目不断上马,区域基建规模和经济体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那么相比20年前,近日的西部地区各省,其经济体量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通过上述的“1999/2019年西部12省份GDP变化情况”,我想大家可以对过去20年间,西部12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整体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在上一段落中,我重点向大家提醒了国务院相关意见开篇中就提出的西部地区发展存在的相关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里所说的不平衡,并不仅仅是通俗大家理解的中国东西部地区间的不平衡,更是西部地区内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20年弹指一挥间,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利好情况下,西部12省市的经济总量虽然都有了相对长足的进展。但是将西部12省市放在中国内陆31省市中进行综合排名对比,我们依旧可以看到西部地区内部的发展其实是喜忧参半的——

相比二十年前的1999年,西部12省份经济总量全国排名中,共有5个省份排名出现上升,但同时也还有4个省份排名维持原状,更有3个省份排名还出现了下滑。

5个排名上升的省份为:四川由全国第9位升至第6位,陕西由全国第22位升至第14位,重庆由全国第21位升至第17位,内蒙古由全国第24位升至第20位,贵州由全国第27位升至第22位。

4个排名不变的省份为:新疆维持全国第25位,宁夏维持全国第29位,青海维持全国第30位,西藏维持全国第31位。

3个排名下滑的省份为:云南由全国第17位下滑至第18位,广西由全国第16位下滑至第19位,甘肃由全国第26位下滑至第27位。

从上述情况来看,真正在过去2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快速成长起来的,其实还是个别省份。其中,广为大家熟知的西部地区三个中心城市重庆、成都、西安对应的重庆、四川、陕西三省,均在排名上有显著的提升。特别是在西北地区优势显著的陕西,过去20年间全国排名提升位于西部省份第一位。

而相较于排名有上升的5个省份,西部地区还有7个省份的排名保持原状和出现下滑。这里之所以要将保持原状和出现下滑的省份放在一起来谈,在于这些省份保持的“原状”,是相对落后的原状。

新疆、宁夏、青海、西藏四省,在过去二十年间全国排名持续保持在第25~31位的区间。而这一区间,正是中国省级行政区排名最后的区间。换而言之,以上省份的国内排名,倒数会比正数更容易让人记住其排名。

而同样在此期间,甘肃和云南二省的全国排名均出现了一个位次的下滑,广西更是出现了3个位次的下滑。事实上,在二十年间超越这些西部省份的,正是其他的西部省份。

相较于同一时间内全国所有省份的排名变化情况,我们认为西部地区的排名分化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正好符合了,国务院相关意见在对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描述中,特别强调的“发展不平衡”。

2019年西部12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在国务院相关意见之中,最为大家关注,也是频繁被媒体用以吸引眼球的信息,莫过于这一句——“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

一部分媒体甚至以此为“凭据”,大肆宣传再过十几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就要追平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收入水平就要与东部地区达到同一标准。

而事实上,这样的观点显然站不住脚。其背后的本质其实是,根本没有理解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目的和初衷,没有把相关意见看作是发展规划,而直接对等成为军令状。

中国的西部地区总面积为685万平方公里,占到全国的三成以上,常住人口规模更是达到3.7个亿左右。在这样一个面积辽阔,人口众多的区域,不仅仅只有一些人看到的区域中心城市重庆、成都和西安,还有众多普通人连名字都从未听过的地区。

如果你真的认真阅读了国务院的相关意见,应该可以主要到如下的相关描述——

“加大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力度,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在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基础上压茬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注重高速铁路和普通铁路协同发展,继续开好多站点、低票价的“慢火车”。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加强出海、扶贫通道和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中央财政在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各领域专项转移支付分配中,继续通过加大资金分配系数、提高补助标准或降低地方财政投入比例等方式,对西部地区实行差别化补助,加大倾斜支持力度。”

以上的描述,无一不是直指为了保证广大的西部地区居民都能够过上相对宜居的生活,相关部门将会持续通过扶贫资助,平抑物价,财政转移等方式,进行多维度的帮助。

为什么要采取以上方式?因为按照现阶段西部地区整体实际的经济发展程度,如果纯粹地按照市场经济进行运行,单凭西部地区自己努力,是无法实现全民小康生活的。

所以,才需要持续从经济更发达的东部地区,拿资源,拿资金,拿项目来帮助西部地区,同时严格限制西部地区如房价、物价等生活成本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自由上升,从而尽早实现西部地区的全民小康生活。

2019年,全国人均可配收入为30733元,换算到月收入约为2561元。同期,西部12省份中收入最高的内蒙古,月均收入约为2546元,仍低于同期全国均值,排名在全国第10位。

而事实上,即使到了2019年,西部12省市中也仅有2个省市,在人均收入水平上能够接近同期全国均值,即排在全国第10和第11位的内蒙古、重庆两地。

两地之外,西部地区的其余10个省市,人均收入排名最高仅位列全国第18位。在内陆的31个省市当中,基本上均排在最落后的一个区间内。

从人均月收入来看,西部地区绝大多数省份都还处于2000元上下的区间。而如果想要在人均收入2000元左右的区间实现全民小康,那么显然控制生活成本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这也其实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西部地区的重庆、成都、西安三市,相较于东部同经济规模的城市,房价具有明显的“性价比”。

因为这些城市对于西部地区的重要性,和东部地区同经济规模城市是不一样的。东部地区未来可以有二十个、三十个GDP万亿城市,而西部地区未来GDP万亿城市很长时间内都会保持在仅有重庆、成都、西安三市的阶段(西安预计2020年末可以GDP突破万亿)。

所以意见中提到的是基建设施通达度基本达到与东部地区相当,这一目标通过加大投入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大基建可以有效拉动区域经济规模,且可以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与此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意见中“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这里并不是“人民收入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换句话说,东西部之间的收入水平差异未来还将长期存在。

但是,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因素并不只有单一的收入水平这一点。如果能够有效控制生活成本,综合提升城市公共服务,使西部地区居民生活幸福感得以持续提升,那么这一目标就已然得到了实现。

1999/2019年西部12省份人口体量情况

在经济规模和收入水平之外,我还想重点和大家谈谈关于西部地区常住人口的情况。人口是和城镇化直接相连的,所以多数时候我们谈人口,谈的就是城镇化进程。

在国务院意见之中,关于未来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有如下的相关描述——

“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培养新型农民,优化西部地区农业从业者结构。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目标,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和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在加强保护基础上盘活农村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和品牌。

因地制宜优化城镇化布局与形态,提升并发挥国家和区域中心城市功能作用,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和大中小城市网络化建设,培育发展一批特色小城镇。加大对西部地区资源枯竭等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的支持力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保障符合条件的未落户农民工在流入地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总结城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市)民变股东”等改革经验,探索“联股联业、联股联责、联股联心”新机制。统筹城乡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向周边农村地区延伸。”

和东部地区全面城镇化,未来区域平均城镇化水平可能都要达到八成不同,意见中对于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并没有做出非常明确的要求。

恰恰相反,意见中对于宜居农村的概念进行了清晰的介绍。换而言之,在西部地区实行像东部地区一样的城镇化力度,显然是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未来西部地区会有大量的居民,依旧会长期生活在农村,只不过意见要求的是未来这些地区的农村居民也要达到一定的生活水准,即全民小康。

同时,对于西部地区城市的发展方向也给出了意见。不是像东部地区一样近乎所有城市都在不断做大城市人口规模,四线规划三线,三线规划二线,二线规划一线。未来西部地区会重点培养一些小城镇,这样对应地区的居民即可以就地完成城镇化,又不会脱离当地实际情况出现大量规划失度的“空城”。

在上面的这份“1999/2019年西部12省份人口体量情况”表格中,我们尝试将西部地区各省20年人口规模的变化进行对比。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人口数据不同于其他数据,其精准性相对有限。特别是20年前的分省人口数据,其来源是多方面的,这里仅供大家参考,并不能保证绝对的精准。

通过上述表格,大家是否发现一个问题,那些在过去二十年间,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的西部省份,如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区,其人口规模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提升。

与之相反的是,一些过去二十年间人口体量提升明显,如西藏、青海、宁夏、新疆等省份,其经济发展却相对并不是那么突出。这是为什么?

在过去的差不多一年间,事实上我们一直都在纠正大家的一个错误观点——唯人口增长论。这一错误观点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是认为明显的人口净增长一定带来区域经济发展,其二是认为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一定人口持续快速流入。

与上述对应的,反过来就是认为人口增长慢,或者人口体量长期保持固定规模的区域,经济发展一定受挫。上述观点在中国城镇化整体进程不足60%的阶段,或许尚有实际意义。但是从2019年,特别是2020年开始,这一观点的片面性就会不断升高。

在城镇化的早期阶段,大量的农村居民要进入城市,那么这一阶段的城镇化特征自然就会表现为经济发达地区对于外来人口的吸引力更大,如果再加之本地居民的生育意愿更强烈,那么两项结合自然会出现发达地区和城市人口持续上升的情况。
但是当城镇化进入中后期阶段,周边地区的主要农村居民相当一部分已经完成了城镇化进程,且人口老龄化逐渐攀升,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等因素叠加之后,城市间的人口流动就日渐成为双向而非单向流动。
即城镇化进程不再是单一的农村居民进程,更增加了小城市居民进入大城市,城市群内居民自由流动等多种人口流动形态。在旧的产业结构下,劳动密集产业为主要的产业结构前提下,人口的确会带来明显的经济增长效果。
但是伴随着新的产业结构持续转型升级,在城镇化进程已经基本成熟的区域,拉动经济增长更多需要依靠产业附加值。也就是说,这一阶段的人口是作为资源存在的,而资源只有足够的自由流通才能更好地产生价值。
这样的人口流动,会长期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即不断有人口进入作为资源与当地产业结合,同时也必须不断有人口流出到其他地区与之发生火花,进而产生相应的化合作用。
而仅有外地人口持续流入,本地人口流出意愿十分薄弱的区域,事实是另一种“封闭思维”的体现。本地人口已经出现对外界变化开始变得不敏锐,也不想要主动去了解与探索,这显然并不是一种很好的倾向。
所以,上述表格中我们看到部分地区过去20年间常住人口似乎没有任何明显变化的情况,背后隐藏的其实是每年当地人口的不断流出与流入,而这种人口资源的交换,很好地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的新鲜血液与营养,对当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十分正面的作用。
要知道,未来总有一天中国的人口会完全停止增长,甚至开始下滑,而这一天事实上并不太遥远。而到了这一阶段,我们是否就不需要经济的发展了呢?自然不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入思考。

2019全年: 江苏篇 丨 浙江篇 丨 广东篇 丨山东篇 丨 安徽篇 丨 重庆篇 丨 江西篇 丨 各大区GDP对比 丨 城市三十强 丨 城市二十强 丨长江经济带 丨 各省人均收入 丨 各省GDP增速 丨 各省GDP总量 丨 各省GDP实现情况 丨 29省市GDP增速目标

2018全年:省份排名 丨 城市排名  丨 华东篇 丨 华中篇 丨 华北篇 丨 西南篇 丨 广东篇 丨 江苏篇 丨 浙江篇 丨 山东篇 丨 河南篇 丨 四川篇 丨 湖北篇 丨  湖南篇 丨 河北篇 丨 福建篇 丨 安徽篇 丨 辽宁篇 丨 陕西篇 丨 江西篇 丨 云南篇 丨 内蒙篇 丨 山西篇 丨 贵州篇 丨 新疆篇 丨 甘肃篇 丨  海南篇 丨 宁夏篇 丨 西藏篇

新一线城市圈:济南都市圈 丨 青岛都市圈 丨 徐州都市圈 丨 沈阳都市圈 丨 合肥都市圈 丨 郑州都市圈 丨 成都都市圈 丨 武汉都市圈 丨 杭州都市圈 丨 南京都市圈

城市:一季度河北各市收入 丨 一季度各省财政收入 丨 一季度广东各市GDP 丨 贫困农民月入1073元 丨 一季度城市GDP 丨 长三角机场群 丨 一季度各省GDP 丨 一季度各省收入 丨 杭州地铁补短板 丨 疫情人口管理 丨 合肥徐州地铁建设 丨 北方人迁居长三角 丨 31省市粮食产量 丨 中国城轨城市 丨 佛山GDP过万亿 丨 浏阳花炮 丨 劳动力人年龄37.8岁 丨 徐宿淮盐/连淮高铁 丨 抢人城市越来越多 丨 2019百强区 丨 长三角城市群41城GDP

人文:南方车站的聚会 丨 广州站 丨 天下九州 丨 最宠游客城市 丨 瑞丽缉毒门户 丨 城镇化犯罪 丨 易错地名 丨 国人离婚率 丨 长江断流 丨 长安十二时辰 丨 宏颜获水 丨 广州红专厂 丨 中国啃老族 丨 大洋怪重地名背后 丨 中学地理课 丨 罪案片石家庄 丨 破冰行动 丨 白鹿原 丨 低调的宝藏城市 丨 渤海湾跨海通道 丨 城中村拆迁往事 丨 区域阅读大数据 丨 燕大南迁往事 丨历史文化名城 丨 “妖都”广州 丨 城市建筑设计 丨 离结比 丨 城市选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