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视物变形为临床特征的桥脑梗死1例报告

患者女73岁。入院前8小时于夜间小便后突发头晕、视物旋转、视物成双、模糊看窗户大小不等看屋顶一处高、一处低自觉视物不成形伴恶心、呕吐觉左手掌及口唇麻木。

既往高血压病史多年。

查体: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左眼内收不完全外展时可见细小水平眼震右眼内收、外展均受限。左下肢肌力Ⅳ级,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余无神经系统示位体征。

入院后第4天行头部CT后颅凹薄扫示,桥脑小片状低密度影位置偏后边缘模糊,提示脑干梗死。

脑干结构相当复杂,受损后可出现多种症状和体征导致定位诊断比较困难。但因其又有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可出现一系列典型的临床表现从而提示病变部位。本例患者以突发眩晕、复视、视物变形起病查体示存在一个半综合征。

此征为纯属脑干内部结构损害的表现可初步定位脑干内部病变。同时脑干某些部位的病变可出现特有症候,一旦出现有助于临床定位。空间知觉障碍见于第四脑室底的脑桥被盖部病变,出现这样病变的患者,可看到有人经墙壁而入邻室且仍能看见邻室中其他物件。墙壁似成弯曲或扭曲状或有倒塌的感觉,出现视物幻觉同时此种幻觉一般发生于内侧纵束所在部位的病变。

该患临床表现为一个半综合征外展神经核位于桥脑下部水平第四脑室底近中线的面丘深部,内侧纵束位于背侧近中线处,同时存在视物变形的空间知觉障碍,这一桥脑被盖部受损的特有症候临床即可定位桥脑被盖部损伤,该患老年患者长年高血压病史,卒中样起病,症状轻体征相对较少,头CT后窝薄扫提示为桥脑梗死位置偏后明确诊断为桥脑梗死。,临床上脑干梗死的患者出现空间知觉障碍的极少见,故临床一旦出现类似症状结合其他表现有助于临床定位诊断。

多发性硬化患者表现为视物变形1例

患者,男,51岁,干部。因双眼视物变形1周,加重3d于2005年12月15日入我院。

患者自诉近1周来无明显诱因出现视物形状扭曲,变大,以视近物时明显。呈持续性,近3d渐进性加重。不伴神志改变、头痛头晕、视力下降、肢体麻木乏力抽搐等不适。

既往曾于1992年因“右上肢乏力麻木”入住我科确诊为多发性硬化,后症状缓解出院。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史。

入院体查:神清,一般情况均正常理解正常,体查合作。双眼视近、远物均变形,余神经系统检查及内科系统均未见异常。头颅MR示左侧颞顶枕叶三角区及左侧额叶见累及灰白质的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边缘欠清,FLAIR及DWI上亦呈高信号改变,左侧枕叶亦见DWI上斑点状高信号改变,双侧侧脑室周围脑白质及双侧额顶叶灰白质交界处见斑点状片状FLAIR高信号影,边缘尚清。脑电图及眼科相关检查无明显异常排除相关疾病。诊断为多发性硬化(缓解-复发型)。入院后予以激素治疗3d后视物变形明显好转,7d后上述症状完全消失。

该患者诊断为多发性硬化的依据为:

(1)双眼视物变形1周,加重3d,无意识障碍及视力改变等;

(2)既往已明确诊断为多发性硬化;

(3)头颅MR显示为多灶性脱髓鞘改变,脑电图示正常脑电图未见异常癫痫放电波;

(4)激素治疗有效;

(5)排除眼科相关疾病及癫痫。

人体视觉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枕叶,故枕叶病变主要引起视觉障碍。此次起病亦经头颅MR证实病灶主要在枕叶,患者上述症状可能因枕叶病变影响光的投射和精细形觉所致。

多发性硬化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白质,以脱髓鞘改变为主的一种疾病,又称脱髓鞘硬化。其病变以时间及空间上的多发性为主要临床特征,最常累及部位为侧脑室周围、视神经、脊髓、小脑和脑干的白质等。常见临床表现为肢体无力、视力障碍和感觉障碍等。而以累及枕叶引起视物变形为主要表现者较为罕见。

因此,临床以单纯持续性视物变形为主要表现者,排除其他相关疾病后,应考虑多发性硬化的可能性,以防误诊。


原文出处:

[1]黄庆梅,于晓红,汪丽静.以视物变形为临床特征的桥脑梗死1例报告[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02):45.

[2]刘小艳,付耀高,王彤歌.多发性硬化患者表现为视物变形1例[J].广东医学,2006(09):130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