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是中年人的价值救赎——读《心》

醒醒是一个鬼点子多的90后,她最近在捣鼓各种五花八门的开源方法,诸如打新债、名酒套利、读书会赚会员差价等能让她一周小赚3000~4000元的收益。其中有一个稀奇古怪的方法很有意思:'夸夸群'运营。

'夸夸群'怎么运营呢?

首先,她拉人组建一个小规模人数的群,9.9元/人入群,为期15天,主题明确为:求夸奖,帮助大家建立自信心。然后每天抽取一名次日被夸者,被夸的人发布自己的'夸夸需求',为什么想要被夸,想要以什么样的形式被夸等。而其他人配合夸奖即可。

如图:

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她带来几百块的收益,虽然不是最赚钱的项目,但是让醒醒觉得很开心。她说她办夸夸群的初衷并不指望挣多少钱,只是因为自己通过别人的夸奖获得了自信,也想组织这样一个群来帮助'丧丧'的人,愿大家能与世界的美好相拥。

这是一种'利他'思维,人对了,钱自然来了。世界著名实业家日本京瓷创始人稻盛和夫老先生在他的书《心》中曾写到: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命运自然就会好转。宇宙中俨然存在这样的因果法则。

《心》是稻盛和夫先生的收官之作,之前他的作品还有《活法》、《干法》等,主要内容传达了他一生的嘱托:从人生经历、经营理念、到人生哲学智慧。整书的文字浅显易懂,读起来轻松,基本上花一个小时就可以读完,没什么负担。对于读者而言,本书看不进去的话,会是无用之书,看进去了则会豁然开朗。

读第一遍时我大失所望,虽然老先生本人确实了不起,可当时读完,对于道行不深、德行不够的我来说,觉得内容鸡汤、无启发、无干货。

重读时的感觉与第一次相比大有不同,书中提到了六大人生的精进方向: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谦虚、每日反省、感恩、利他、不要有感性的烦恼。其中'利他思维'对我有所启发,合上书时我内心坚定了一个观点:幸福人生的经营总是有方法的。利他是中年人下半生的价值救赎。

'坚信每天的生活中,尽可能地不断努力、做利他之事。只要这么做,命运就一定会好转,幸福的人生就一定会到来。 '

一、什么是利他之心?

百度百科中解释:'原为用语,给予他人方便和利益不求回报。指是为了使别人获得方便与利益,尊重他人利益的行为,出于自觉自愿的一种利他精神的有益于社会的行为。 '

在稻盛和夫的心目中,利他则是代表一种'良善的动机',真正的为他人、为他好。注意要施'大善',而非'小善'。给一个穷困潦倒的人一块面包是'小善';教他一个长远的谋生技能是'大善'。

二、利他之心为何如此重要?

稻盛和夫认为,建立成功的大厦,地基是'利他'。良好的动机会带来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

他举了个自己做生意卖纸袋的例子,他小时候做很多事情都是不顺意的,只有卖纸袋行商成功了,而当时的动机是'不想看到母亲和家人的眼泪',对此,他得出结论:如果出发点是为了他人着想,那么事情的结果就不会太差。

他认为这是宇宙自然的法则要求,冥冥中宇宙自有定数。虽然这个结论推导有很强的唯心主义,但若是从'吸引力法则'的角度来讲,'同频共振,同质相吸',利他之心确实有助于激发人的希望,符合人心想事成的美好愿望。

对此我有一个感悟:利他,其实是中年人的一次价值救赎。

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说,年轻时我们在安全、温饱、个人发展等方面苦苦挣扎,等过了一定阶段后,慢慢步入人生的下半场。这个时候,大多数中年人的人生已经开始进入到自我价值实现的阶段,物质欲望不再能满足自己,取而代之的是社会需要和自我价值肯定。而行利他之事,则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前两天看了《人物》关于云南华坪女子高中张桂梅校长的访谈,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并非是她的唱红歌、军事化管理、'让全职太太滚出去'这些事件,而是张桂梅原来也曾'爱和被爱'过,她在丈夫未过世之前,有着极其开朗乐观的性格,在大理过着幸福的婚姻生活。丈夫死后,她抱着骨灰盒寻死未成,'她失去了生命力,头也不洗,只是躺着,什么都不想干。'

她来到了华坪当老师,'为了能让他们走出大山,我做了一点小事,我感到快乐',当她接触到贫穷、大山里女孩子的悲剧时,她开始思索如何做得更多,开始有了朴素的梦想——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接受教育,然后才有了我们所看到的张桂梅。

利他,谁说不是命运给中年人的一次摆渡呢,度人,然后度己。

三、如何培养利他之心?

1、为身边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稻盛和夫先生讲到:如果有家庭,就要做一些为了家人幸福的事情;在工作,就要做对公司、对职场、对客户有意义的事情。

2、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

在我看来,利他之心对应的是我们天赋优势中的'体谅',或者说是'共情能力'。从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同理心的状态去理解、去思考他的难点,寻求一种合作、双赢的解决办法。

有了共情能力,不会随意充当'键盘侠'指责他人,更懂得'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懂得体谅,交警不会轻易脱口怼人'你不容易跟我没关系';

有了同理心,更懂得丈夫的职场压力、妻子的身份迷失、孩子的升学焦虑等…….

懂得这些,都可以培养我们的利他之心。

总之,《心》是一本更像哲学书,当我们对世事疑惑、对人生诸多苦难不解时,不妨读一读,领略一种光明的智慧。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终究要学会如何成就他人,放过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