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与指南|中国消化内镜内痔诊疗指南及操作共识 (2021)
痔病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其中内痔占绝大部分。消化内镜在内痔的治疗中优点众多,在中国已经开始逐步普及,但是目前缺乏与之相关的临床指南和操作共识来指导消化内镜内痔微创治疗。为了更好地规范消化内镜内痔诊疗和促进这项技术的健康发展,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内痔协作组组织了36位国内从事内痔微创治疗的消化内镜专家和肛肠领域专家,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国内外近期发布的痔病诊疗指南和已经发表的研究数据,从开始的问卷调查到现场专家反复讨论,最终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和消化内镜特点的内痔诊断与治疗指南,即《中国消化内镜内痔诊疗指南及操作共识(2021)》,以期为消化内镜医师在痔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提供指导。
内痔的分类名词:度(ICD-11疾病编码)。(证据质量:Level 1;推荐强度:强推荐;共识水平:100%)
内痔患者如有症状可以考虑早期微创治疗。(证据质量:Level 4;推荐强度:弱推荐;共识水平:89%)
近3年内未行全结肠镜检查或有结肠疾病高风险的患者,内痔微创治疗前应行全结肠镜检查。(证据质量:Level 1;推荐强度:强推荐;共识水平:100%)
内痔微创治疗前应常规指检。(证据质量:Level 5;推荐强度:强推荐;共识水平:89%)
无症状的内痔无须治疗。(证据质量:Level 1;推荐强度:强推荐;共识水平:95%)
内痔微创治疗的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内痔的症状。(证据质量:Level 1;推荐强度:强推荐;共识水平:100%)
根据内痔的严重程度、适应证和禁忌证等综合因素选择治疗方案。(证据质量:Level 5;推荐强度:强推荐;共识水平:97%)
根据患者的耐受性选择治疗方案。(证据质量:Level 5;推荐强度:弱推荐;共识水平:81%)
内痔微创治疗术前检查应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证据质量:Level 5;推荐强度:强推荐;共识水平:100%)
拟行套扎治疗的患者,术前应行较充分肠道准备。(证据质量:Level 1;推荐强度:强推荐;共识水平:97%)
对于急诊出血或不能耐受全结肠准备的患者,术前至少应灌肠。(证据质量:Level 5;推荐强度:强推荐;共识水平:89%)
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建议术前5 d停用或用肝素代替。(证据质量:Level 2;推荐强度:强推荐;共识水平:83%)
推荐选用胃镜,方便倒镜操作及附件的安装和使用。(证据质量:Level 2;推荐强度:强推荐;共识水平:92%)
硬化治疗需要透明帽辅助。(证据质量:Level 1;推荐强度:强推荐;共识水平:95%)
硬化治疗应选用4~6 mm的黏膜注射针,有助于减少错位注射。(证据质量:Level 1;推荐强度:强推荐;共识水平:86%)
根据医师经验及患者意愿选择清醒、镇痛和全麻方式。(证据质量:Level 5;推荐强度:弱推荐;共识水平:76%)
内痔微创治疗根据各地情况自行决定门诊或住院治疗。(证据质量:Level 5;推荐强度:弱推荐;共识水平:78%)
内痔硬化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证据质量:Level 2;推荐强度:强推荐;共识水平:89%)
内痔硬化治疗适合有出血倾向的Ⅰ~Ⅲ度内痔。(证据质量:Level 2;推荐强度:强推荐;共识水平:86%)
内痔硬化治疗对Ⅰ~Ⅲ度内痔有效,但用于治疗脱垂的研究证据还不多。(证据质量:Level 2;推荐强度:弱推荐;共识水平:78%)
内痔硬化治疗应避免单次过度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证据质量:Level 5;推荐强度:强推荐;共识水平:81%)
内痔硬化注射时,应在齿状线上方进针,可减少术后疼痛和不适的发生。(证据质量:Level 5;推荐强度:弱推荐;共识水平:84%)
套扎治疗对Ⅱ~Ⅲ度内痔更有效,被认为对脱垂的疗效更好。(证据质量:Level 1;推荐强度:强推荐;共识水平:95%)
痔上黏膜套扎可以改善内痔脱垂等相关症状。(证据质量:Level 1;推荐强度:强推荐;共识水平:81%)
脱垂严重的内痔患者,在行痔上套扎后依然可以对痔核进行套扎或硬化。(证据质量:Level 1;推荐强度:强推荐;共识水平:86%)
套扎治疗应尽量避开齿状线,在其上方套扎以减轻术后疼痛反应。(证据质量:Level 5;推荐强度:强推荐;共识水平:89%)
套扎治疗应避免过度治疗,可重复治疗,以减少并发症。(证据质量:Level 5;推荐强度:弱推荐)
一次治疗中套扎总环数尽量不超过7环。(证据质量:Level 5;推荐强度:弱推荐)
对于免疫缺陷的患者,内痔的微创治疗是相对安全的方法。(证据质量:Level 1;推荐强度:强推荐;共识水平:92%)
对于妊娠期和产褥期患者建议采取保守治疗。(证据质量:Level 2;推荐强度:强推荐;共识水平:76%)
建议内镜治疗前停用抗凝剂及抗血小板药物或临时用肝素代替。(证据质量:Level 1;推荐强度:强推荐;共识水平:81%)
内痔合并炎症性肠病,只有病情无活动时方可考虑微创治疗。(证据质量:Level 2;推荐强度:强推荐;共识水平:81%)
白飞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陈嘉屿(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陈进忠(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明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陈世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陈颖(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丁辉(河南省人民医院),丁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黄秀江(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金伟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李富军(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李钢琴(武汉市第八医院),李文(天津市人民医院),刘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刘天宇(遂宁市中心医院),马超(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马丽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聂占国(新疆军区总医院),齐兴四(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宋瑛(西安市高新医院),宛新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万荣(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王胜炳(梅州市人民医院),王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吴保平(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吴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晰(北京协和医院),肖勇(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徐雷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晏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杨琦(西安市第三医院),杨莹莹(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原丽莉(山西白求恩医院),张发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赵贵君(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朱颖(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邹多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