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记忆】命运多舛的沧口大庙

明真观是青岛北部地区最大的一座道观,也是老沧口的一座地标建筑,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它坐落在晓翁村西侧的振华路永平路十字路口的西北侧,地铁3号线的永平路站与其近在咫尺。明真观是一座分前殿、中殿和后殿三层殿的二进院道观,一直被人们称作沧口大庙或晓翁村大庙,这与明真观的几次被摧毁又几次被重建有关。

晓翁村是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的自然村落,在清《即墨县志》里就有“瓮窑头村”(又名瓦窑头)的记载。上世纪30年代初小瓮窑头改名为晓翁村。我的童年和少年有不少时间是在晓翁村度过的,因此我对这座大庙也很熟悉。

尽管经常与小伙伴们在沧口大庙周围转悠着玩,但我只进过大庙一次,那还是跟着大人进庙里找匡道长治痄腮。那时候大庙的前殿大门和门框是方形的,那道门槛很高,我在往里迈腿的时候冷不丁看到殿内两侧矗立着威风凛凛的哼哈二将,腿一发软一个跟斗就摔进大门里面了。打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迈进沧口大庙的门槛半步。

作者与王怀山道长

我们几个好友经常在一起讲大庙里曾经发生的事儿,李学峰院长的外曾祖父是当年四沧区商会会长,1945年明真观搬迁到此处的时候就是他号召四沧商会的商人们以及当地乡绅们捐的钱。岛城知名书法家谢增敏的父亲是大庙里的武林高手兼一代名医匡常修道长的得意弟子,谢增敏就是从小在大庙里玩大的,是匡道长最喜欢的小孩子。王书孝(崂山全真道金山派第22代传人)是匡常修道长的嫡传弟子,道号王怀山,他从13岁时起拜随匡常修习武修道,学得一身武功,有着“无影腿”的美誉。作为爱徒和知己,王书孝跟随匡常修道长习武29年余,一直到老道长于1993年在太清宫羽化(去世)

岛城知名书法家谢增敏与王怀山道长

那天,李学峰打电话约我和刘春弟一起去沧口大庙,因为前些日子我和这几位哥们儿说起自己准备写一篇沧口大庙的文章,因为我们都是在大庙附近长大的,大庙的历史我们知道很多。恰逢上级有关部门委托刘春弟为明真观做个沙盘。刘春弟是青岛知名书法家、画家、雕塑家,他曾经获得青岛市沙雕比赛的冠军,有一次他在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海滩上做沙雕,引起当地的轰动,当地新闻媒体对他的沙雕进行了报道。

我和李学峰、刘春弟三个人相约去了沧口大庙。走到前殿门前,刘春弟忙着丈量大庙外围尺寸去了,我和李学峰则走到大庙门前的小广场准备从前殿门进去。现在的前殿大门已改为拱形的了,门槛也不是当年的那种高门槛了。王书孝告诉我说,道观的殿门都是方形门框,门槛很高。佛教的殿门是拱形门框,门槛很低。2003年对明真观进行抢救性修复和保护的时候,是按照佛殿的图纸修造的殿门和门槛,所以现在的前殿门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

既然现在已经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庙宇了,所以也就无所谓什么样的门框了。我们走进了前殿,这也是我第二次走进这座大庙,殿中央迎面是一尊涂着金身满脸笑容的大肚弥勒佛。我又看到了矗立在过道两侧的两尊神像,但那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哼哈二将,而是换成了一位身披金甲红袍、三目怒视、左持风火轮、右举钢鞭、威武勇猛的守护神,它是道教的王灵官。还有一位是头戴凤翅兜鍪盔、足穿乌云皂履、身披黄金锁子甲的韦陀,它是佛教的守护神。在这个不是很大的前殿里,王灵官和韦陀这两位不同教门的守门神面对面共同把守着明真观的前殿大门。

我笑着问李学峰,道教和佛教曾经是势不两立的两大教派,近在咫尺的这一道一佛两尊门神整天大眼瞪小眼的,眼珠子不会冒出火来吧?李院长的一番解释既逗笑了我又化解了我的困惑,他说:明真观已经是一座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庙宇了,而且不光是沧口大庙,青岛地区的很多庙宇都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庙宇了,全国很多的庙宇都这样了,道教和佛教都是一家人了。

穿过前殿,就是明真观的第一进院子,静静的大院里树木葱郁、绿阴扶疏、香火缭绕,迎面就是中殿“灵母殿”。李学峰引领我走到院子西侧的一个石碑前,他指着石碑告诉我说这就是明真观的“功德碑”,上面铭刻着1945年那年明真观重建时的资助人名单。走到近前,我看到功德碑的正面上方刻着“万古流芳”四个大字,但碑文有些已经很模糊了。经过仔细辨认之后,我读出上面有监筑本观领袖总监督的名字、有几位协理领袖的名字、有几位玄都观领袖的名字、有几位玉都观领袖的名字、以及道德观领袖的名字。

我绕到石碑的后边,上方刻着“乐善好施”四个大字,碑文却一个字也辨认不出来了,李学峰说那上面铭刻着当年那些捐钱建造明真观的人名,他告诉我说这块功德碑也是屡遭磨难,在文革中被推倒,后来就失踪了,一直到2003年的11月才被人发现,这块深埋在地底下39年之久的明真观功德碑才得以重见天日,重新矗立在这里。

明真观的旧址在沧口飞机场内西侧靠近四沧马路(现在的四流中路北端)的位置,始建于1925年,属于崂山下清宫的一个分点,当时去往下清宫的交通很不便利,于是就在老沧口建起了一座占地近4000平方米的道院。一期工程有玉皇殿、三教殿和纯阳殿。1935年开始二期工程,增建了功德堂、护法殿和吕祖殿两厢房以及西殿的西院墙。

那座道观刚建起来的时候还没有名字,只是隶属于崂山下清宫的一个小道观,是为了方便老沧口当地那些善男信女们不用跑远路到大山里面的下清宫进庙上香。那座道观建起来之后,有一位叫明真的道长云游到了这里,就留在观里修行练道。后来明真道长羽化了,也就是道家所讲的“得道升天”了。为了纪念明真道长,这座道观被命名为明真观。

建成后的明真观建筑精美,香火旺盛,每年四月初八的明真观庙会都吸引四方百姓前来赶会,那场面热闹非凡。在明真观的不远处还有一座长寿庵,那座长寿庵不算很大,但香火已经延绵数百年,在庵内圆寂的住持就达九位之多。上世纪初,长寿庵里又增建了一座七神殿,与长寿殿相隔仅一米远,形成了“三步两座殿”的景象。

1932年5月份,中国航空公司董事长波安德致函青岛市长沈鸿烈,提出在青岛兴建一座飞机场。同年6月份即开始筹备途经青岛的上海至北平航线,国民政府交通部和中国航空公司派员到青岛,与青岛市政府及有关方面就筹设飞机场一事进行交涉。到了1932年的10月,大瓮村区域被选定为飞机场用地,总面积为3230公亩。因为这片土地早在1921年的3月就被日本山东农事株式会社租用,3年租期过后日方提出再续租30年,遭到青岛方面拒绝。飞机场选址计划确定后,日本人提出土地补偿金。1932年11月7日青岛市政府以25000块大洋将那片土地赎回,交由中国航空公司开辟民用机场。

1933年1月11日,中国航空公司的上海—南京—海州—青岛—天津—北平航线正式开通,青岛沧口飞机场正式投入运用,此航线为当时中国航空公司开辟的中国国内3条主要干线之一,该航线全程1427公里,每周上海、北平各飞3次,标志着青岛从此开始了民用航空运输的历史。尽管沧口飞机场已经投入正常运营,但因为只是一个停靠机场,所以并没有将周边的几个村子拆迁,明真观和长寿庵依然香火很旺。

1938年,日本人第二次侵占青岛,为了增强对胶东地区的军事进攻,他们开始扩建沧口飞机场,后来又筹划拆除明真观和长寿庵。闻听日军扩建机场将明真观和长寿庵也划入拆除范围,当时的市政府、明真观会董、各村百姓、社会各界人士以各种形式请求日军保留明真观和长寿庵,但并没有被日本人所采纳。

1947年,蒋介石在沧口机场

1943年,日军对沧口飞机场的第三次扩建正式启动,他们强行拆除了明真观和长寿庵,只给补偿了10万块钱,而仅仅明真观的神像群搬迁以及存放租房、盖围墙就耗去8万元,剩下那点钱想重建明真观是根本不可能的。与此同时,日本人还拆迁了大瓮头村和大兴村并侵占了大片农田,此举殃及到了东南山村、小瓮头村、西流庄,崂山下清宫的庙产土地以及当地乡绅们的土地也被强占去很多。

因为没有重建资金,明真观迁出的神像供案等物品一直存放在沧口小学,也就是现在的永宁路小学。一直到了1945年,小瓮头的村民捐地4亩、四沧区的商界人士、民间百姓、善男信女们一起集资捐钱,在小瓮头村西头重建了一座明真观。

虽然这座明真观是按照原有的殿院式样重建的,依然还是分前、中、后三层大殿,却与当年的明真观的规模和气派不可同日而语,但比起被拆毁的长寿庵就幸运多了,长寿庵一直没有被重建,只能作为老沧口的历史偶尔被人们提起。重建后的明真观香火很旺,前来上香的近郊远郊香客众多,逢庙会的时候大庙前可谓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王书孝和谢增敏告诉我说,明真观曾经有一位王道长做住持道长,他以前是在华新纱厂工作的上海人,是随着华新纱厂的老板周志俊(周老二)到青岛来的。有一次他买好了船票要回上海探亲,恰好厂里有一位会计有急事要赶回上海。当时交通很不便利,坐的船也只是小货轮,而且搞到一张船票很难。但他与这位会计是好哥们儿,再加上周老板劝他把票先给这位会计,他可以稍晚些时间再回上海,于是他就把这张珍贵的船票转让给了这位会计。可谁知,这位会计乘坐的小货轮在海上遇到了狂风暴雨,船颠覆了,所有的人都遇难了。

听到好哥们儿遇难的噩耗,这位王先生悲痛欲绝,他认为是朋友替自己去死了,于是就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当中,干脆就走进明真观做了一名道士。后来,他又做了明真观里的住持道长,他就是后来被老沧口人常常念叨的王道长。王道长的羽化(道家的得道升天)很奇特,谢增敏的父亲是明真观里名震江湖的武林高手匡常修道长的徒弟,有关王道长的羽化谢增敏了解得最清楚,他也给我详细描述过。

匡常修道长向他的弟子王书孝(王怀山道长)传授道教

明真观里还有一位远近闻名的道长,人称能文能武的“匡老道”,也就是前面我所讲的匡常修道长。我的朋友王书孝,也就是著名武林高手王怀山道长,他对我讲了匡常修道长的许多过往,因为他是跟随匡道长29年之久的嫡传弟子。从王书孝的介绍中我得知,匡常修道长出家于崂山白云洞,武艺高强,他有两绝:一是腿功;一是道家气功,是名震江湖的“铁拳匡飞腿”。匡常修道长的36路腿法和无形脚可以前后左右施展,而且无论对方近身还是远身,都无法躲避他的飞腿。匡道长集金山派武术和道家功法于一身,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青岛流传的陆合拳、陆合刀、陆合棍、陆合枪、36路腿就是匡常修道长在民间传授的。1983年,陆合拳改名为玄真内家拳。

1980年5月,青岛园林局将匡常修请回崂山任下清宫监院,恢复并扩建这座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道观。匡常修道长和王书孝一人骑一辆自行车从沧口去了崂山山里,匡道长在下清宫做了住持道长。道教恢复之后,作为崂山各道观之首的下清宫(后改为太清宫)的住持道长,江湖上人称“匡道爷”的匡常修同时也兼任中国道教协会理事、山东道教协会副会长、青岛市道教协会会长、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武术气功学会第一名誉会长、青岛市气功科学研究会顾问、山东省政协委员、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市人大代表等数职。

匡常修道长与王怀山道长

1983年,国家宗教局邀请匡常修道长去被誉为北方第一道教丛林(崂山太清宫列为第二)、安厝全真龙门派祖师邱处机的灵柩、全真龙门派的祖庭北京白云观做住持道长,他却婉言拒绝了,他说他喜欢崂山、喜欢崂山水,舍不得离开崂山。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知道最多的则是匡道长的医术,因为匡道长的医术很高,在当时那个年代他给当地老百姓也确实医治了不少的病。匡道长性喜读书,既精通武功又钻研医道,可谓文武全才,他除了给人开方治病,还传授武功,当年住在明真观周围那些喜欢武术的青少年们蜂拥而至,就连一些外地有武术根基的人也都慕名而来,拜匡道长为师学习武功。

匡道长在这座道观里一待就是六年,一直到1964年的破四旧运动开始了,身怀绝技医术高超的匡老道被赶出了明真观,回老家胶县做乡村医生去了,其他几位道士也都被遣返回各自的原籍。已经脱离凡尘的匡道长一直惦记着沧口大庙,在老家的那14年间他经常回青岛,来了就住在沧口街上的王书孝家,和王书孝睡一个炕上,并将一身的武林功夫传授给了王书孝。

匡道长他们被赶出大庙之后,里面的神像都被砸毁,三座大殿和所有的偏殿也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说起这件往事,王书孝和谢增敏告诉我说,当时造反派们把大庙里的神像都砸毁了不说,最后还堆积到院子当中,一把大火点着了那些木制神像,那火一直烧了半个月,香气笼罩在大庙的周边,因为那些神像都是用一些从南方运来的上好樟木制作的。

2005年沧口大庙重新开放时的盛况

不久,被毁的晓翁村大庙改建成了一家服装厂,也就是青岛第26服装厂。文革结束后,这座昔日的大庙又被改建成沧口少年宫。2003年,当地政府开始对明真观进行抢救性的修复和保护,修复后的明真观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依然分为前殿、中殿和后殿三层大殿。2005年4月10日,修葺一新的明真观面向社会开放。

三教祖师殿,中奉孔子、左奉释迦牟尼、右奉老子

我们三个人又参观了明真观的中殿和后殿,就连那些偏殿我们也进去看了几眼。玉皇大帝、四大天王、王母娘娘、观音菩萨、八仙、如来佛、灵山老母、眼光娘娘、月光娘娘、胡三太爷、胡三太奶、吕祖、三教合一至尊的孔子释迦牟尼和老子、各门神仙分散在大庙里的几个殿内,甚至红面长髯的关公和花袍净面的岳飞也在其中,明真观确实已经是一座地地道道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庙宇了。

作者:胡宝星,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理事。

(0)

相关推荐

  • 青岛最野的海,在崂山!

    去青岛看海,总绕不开市区那条海滨散步道.35公里的路,串联起了青岛最热门的几大景区:栈桥公园.八大关.五四广场.石老人海水浴场.小青岛-- 沿线还有相对小众的小麦岛.燕儿岛. 来青岛头两天的行程一般都 ...

  • 沧口大庙一代奇人匡老道

    沧口是青岛的老城区,地处晓翁村西侧的明真观(俗称沧口大庙)是一座具有传奇色彩的道观,1958年,一位从崂山下清宫来的道长走进了这座道观,因为这是崂山下清宫的一个属下道观.随着这位崂山道士的到来,沧口一 ...

  • 曾经繁华的沧口大马路,拆迁改造前的最后掠影

    1904年胶济铁路建成通车以后,沧口火车站的建立激发了周边的经济活力.上世纪30年代,建成了一条从四方到流亭河的现代公路,穿越沧口的一段称为"沧口大马路",解放以后在50年代改称为 ...

  • 记忆中的沧口大西洋钟表店

    在我的记忆里,沧口大马路上曾经有三个和钟表有关的店:石门路与四流中路交界处的东北角是一家二层楼的青岛钟表修配四厂门市部:在长虹照相馆门前马路对面也有一个小钟表店:但规模最大的.时间最长的.影响面最广的 ...

  • 【青岛记忆】你是否还记得沧口飞机场的大红墙!

    鱼山路与大学路上的一圈红墙已成为青岛最为经典的一段红墙,可不知有多少人还会记得沧口的大红墙,一处非常普通,却也称得上是承载了无数记忆的城市印迹. 沧口飞机场二航校的大红墙,曾经是老沧口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

  • 【青岛记忆】我的家在大庙山的海军大院

    从小生活在大庙山上的海军大院,当时门牌不叫吉林支路而是叫辽宁路,因为当时的吉林支路还是一条无名的马牙石路,门牌只能随现儿童公园大门而起,朋友串门很是麻烦,要解释半天朋友才能找到我的家. 三十年代的益都 ...

  • 【青岛记忆】振华路上的沧口邮电局

    本文作者为网友"yangh10419",2015年10月30日发表于青岛城市档案论坛.振华路上的这座老邮局,也是老沧口曾经的记忆,却已然定格在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中...... 沧口邮 ...

  • 沧口记忆,难忘二航校的大红墙

    说起青岛的网红打卡地,位于鱼山路与大学路转角的这一圈红墙已成为青岛最为经典的一段网红墙.其实,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它是怎么就红起来的,每天都有许多市民或游客围在那处外墙周边拍照,这里俨然已成为青岛网红第一 ...

  • 1943年,青岛沧口,武工队长王原借着浓...

    1943年,青岛沧口,武工队长王原借着浓黑的夜色,挥动钢钎,把墙上的一块砖撬了下来,墙的后面,就是日军控制的三井株式会社的仓库,日军从青岛劫掠来的很多物资,都放在仓库里. 用了不大一会功夫,王原和其他 ...

  • 【行走沧口】走一段路,看一段记忆

    关于沧口,这个我一直没有去过的地方,今日的一行不知道缘何,也许仅仅是为了沧口火车站,也许是因为朋友的一篇<沧口,被青岛遗忘的角落>.和朋友简单的商量,也顾不得天气的小雨,早上便乘坐24路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