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变形金刚

2017年6月23日,过去十年的第五部变形金刚电影来了。

从2007年到2017年,十年时间,一转眼的功夫就这么过去了,一不留神就成了系列电影。

2007年,《变形金刚 Transformers》,豆瓣评分:8.1, 即使扣掉情怀分的加持,这也是一部质量有保证,对得起电影票的爆米花电影,更不要说还有那么多狂热粉丝的捧场,当年算是轰动一时;

2009年,《变形金刚2 Transformers: Revenge of the Fallen》,豆瓣评分:7.6,坦率地说,这部看的还是有点意思,不单单是吃老本,大致符合了续集的常规走势;

2011年,《变形金刚3 Transformers: Dark of the Moon》,豆瓣评分:7.1, 从这部开始,整个系列的质量就出现了断崖式的跌落,鬼知道发生了什么,陷入到一种无法自拔的螺旋式下滑中;

2014年,《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 Transformers: Age of Extinction》,豆瓣评分:6.6,继女主演性感炸弹梅根·福克斯逃之夭夭之后,凭借变形金刚成名的希安·拉博夫也终于忍无可忍,落荒而逃了,接踵而来的是好莱坞继尼古拉斯·凯奇之后的新一代烂片之王,马克·沃尔伯格;

2017年,《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 Transformers V: The Last Knight》,上映才两天,豆瓣评分已经下滑到了惨不忍睹的4.9分,目前尚不知下限在那里,好在迈克尔·贝已经表态说这是他的最后一部变形金刚作品了,不知道对于这个系列来说,这算是利好还是利空;

这么多年下来,迈克尔·贝的电影虽然和过去十年的最佳系列之类称号绝对扯不上半点关系,但是如果评选最强票房收割机,相信还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这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逻辑因果。作为一个观影3000+的骨灰级影迷,当然知道迈克尔·贝的电影从来都不是以设计严密,结构精巧而著称的,他最擅长的就是大场面制作,包括CG动画,特效制作以及声光电配合,特别是招牌的“轰轰轰,轰轰轰轰,轰轰轰轰”,通过强有力的刺激加速观众的肾上腺激素分泌。正因为如此,相比较于电影院的专业化播放设备,影迷自己家里的装备无疑要逊色很多,所以同样一部迈克尔·贝的电影,电影院的欣赏效果要远远胜过观众自己家里的感觉,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他的很多电影都会非常卖座的原因,即使已经被影评的口水淹没,属于典型的不叫好也会叫座。在票房就是一切硬道理的好莱坞,虽然这位大哥已经横扫金酸莓奖,拿奖拿到手软,却依然是各大制片厂商的宠儿,并且赢得了“卖拷贝”这一极其形象的同名绰号。

除此之外,作为一名凭借拍摄MV成名并且转型电影的导演,迈克尔·贝处理影片剪辑方面有相当深厚的功力,特别是结合音乐主题切换来推进情节发展上,已经形成了自己凌厉明快,扣人心弦的风格。比如《勇闯夺命岛 The Rock》,《珍珠港 Pearl Harbor》,《世界末日 Armageddon》,更不要说他的成名作品《绝地战警 Bad Boys》两部曲。

简单点说,如果你想看一部爆米花电影,选择迈克尔·贝,你不会失望。

直到遇到了这部《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 Transformers V: The Last Knight》。

观影之前,关于这部电影的口水已经堪比这几天遍布全国的瓢泼大雨,在各大电影论坛泛滥成灾,各种花式吐槽已经呈现出了不刷屏不罢休的趋势。

可是,我还是去电影院看了,贡献了一张电影票。大概是因为心里还是住着一个变形金刚吧。

不过现实显然要比情怀骨感的多,纵然已经有了足够多的心理准备,身为影迷还是感觉到了导演对于观众,或者说是变形金刚迷深深的恶意和蔑视。

没有好的故事情节,没关系,反正你的电影从来也没有过硬的故事情节。迈克尔·贝早期作品的成功很多是仰仗于一个好的编剧在幕后打点一切细节漏洞,但是名气大了之后,他显然更多是想要依靠自己的能力来完成一切自己其实没有能力完成的工作;

众多明星压阵似乎白白浪费了豪华的卡司阵容,没关系,反正我们看的是机器人,又不是人,但是就连安东尼·霍普金斯 Anthony Hopkins这样演戏已经成精的老戏骨,无论个人多么精湛的表演,放在整体已经陷入一片混乱的大锅乱炖中,恐怕也难品尝出其中的好味道了;

各种脑洞大开的设计,连亚瑟王和刺杀希特勒都搬出来了,没关系,反正我们看了那么多的漫威动画超级英雄如何拯救世界,早就已经习惯了好莱坞的套路。再说了,对于饱经各种穿越剧蹂躏的天朝观众来说,你没有插入秦始皇大战霸天虎,汽车人火拼蒙古军团,我们都不会表示惊奇的;

意料之中的各种硬广插入,作为久经考验的老影迷,对此已然熟视无睹。不管是酷狗音乐,还是优信二手车(不知道汽车人心中会不会有一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没关系,总不会比上一部里面的建设银行德克萨斯州分行ATM机和电梯里的伊利舒化奶更让人恶心了;

但是迈克尔?贝导演,你连自己最擅长的场面戏都没有拍好,这个就令人无法原谅了。

所有的剪辑支离破碎,从头到尾只有一个节奏。影片是要有高低起伏的,有低谷才会有高潮,如果高潮来的太快太猛烈,并且一直持续不断的高潮,观众除了迅速疲惫并且觉得索然无味,不会有任何刺激到兴奋点的反应了,毕竟这是一部一百五十分钟的电影,不是一首四分半钟的音乐录影带;

各种角色,正派和反派,强行反转再反转。擎天柱因为一记耳光就成了反派,然后因为大黄蜂的一句话就幡然醒悟。唉,大哥,你是汽车人的扛把子,地球人的保护神,这么幼稚的表现实在是对不起围观群众的信任,下次选角色,你很难再当主角了。

各种莫名其妙的打酱油演员以各种姿势乱入,那个明显早熟过了头的十四岁小尤物除了以各种蠢不可及的行为刷存在感,她和整个影片有什么关系吗?那个叨逼叨叨逼叨的黑人无业青年除了叨逼叨叨逼叨以外,对于情节推进有任何作用吗?至于马克伯格先生,强烈建议你以后选择那种没有台词,不需要说话的角色。如果想耍酷,只要皱眉就可以了,这个你擅长的。

最后吐槽一下国内的3D播映设备,我已经选择的是4K每秒60臻的片场,仍然感觉整部电影色调偏暗,影片的爆破力完全没有展现出来。据其他看了普通3D的小伙伴反映,感觉还要更加的糟糕,似乎全程一直都在努力的分辨屏幕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到底是谁在打谁?且不论他们为什么会打起来。如果实际情况确实如此的话,观影可以说是毫无乐趣可言。此处,再次问候国内的电影院经营者们。

所以,这是一部烂片,即使我有极其浓厚的变形金刚情结,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尤其是想到了还付出一张电影票的代价。

记得当初《变形金刚 Transformers》上映的时候,一个人特意跑去观看首映式。剧场内乌压压的坐满了一水儿三十岁左右的老爷们儿,别说小朋友了,连女同胞都很少,满满当当的电影院内弥漫着浓郁的雄性荷尔蒙气息。电影从一开始,场内气氛就是极其严肃凝重的,大家好像不是在看一场电影,而是回到了儿时挤在电视机前欣赏动画片的年纪。直到擎天柱出场,在一个泳池旁边完成了回归大荧幕之后的第一次变身,全场起立,就差掌声雷动了。

伴随着招牌的“喀喀喀,咔咔咔”配乐,一个机械感十足,气宇轩昂甚至有点凶神恶煞的汽车人领袖就这么闯进了成年男人的视线。实话说,当时擎天柱的造型其实完全突破了人们的传统印象,骨骼外露,表情狰狞,各种电线,轴承,支架全部赤裸裸的展现在眼前,就连皮肤都是充满了冷冰冰的金属质感。如果不是标志性的红蓝配色和那一句“I am Optimus.”,和隔壁不共戴天的死对头霸天虎领袖威震天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分辨,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他们扭打在一起的场面,小伙伴们都不知道该如何加油助威了。

顺便提一句,由于当时情绪过于激动,对于擎天柱到底是怎么从一台大卡车变成一个机器人,在电影院里其实是没有看清楚的。脑残粉自然对于这个问题一直耿耿于怀,所以后来在第一时间买了一张蓝光大碟,坐在电视机前一帧一帧的播放,终于把全套动作完整的拆分了一遍,至此方茅塞顿开,心满意足。

所以大概因为之前如此之多的情感投入,才会使得自己在影片结束,全场灯光亮起,伴随着影院工作人员“没有彩蛋!没有彩蛋!”的催促声中,慢慢走出电影院,却有一种欲言又止但又不吐不快的冲动, 或许还有那么一点点怅然若失。

如果用文字来描述的话,就是好比你曾经拥有一件精美的瓷器,可是随着岁月流逝,也许是因为保管不善或者注定如此吧,你看着上面今天出现了一条裂纹,明天出现了一个豁口,各种各样的伤痕越来越多,终于到了这一天,心里的宝贝突然变成了一地碎片,然而再也拼不回去了。

一切都到了该结束的时候。

不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变形金刚

但是我心中有。

PS: 纯属YY,如果有一天换成克里斯托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来拍变形金刚系列,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惊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