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老屋情怀
昨天,第N次陪母亲看房,虽然她舍不得的老屋,但城市升级改造折迁,必须换房。由于她不舍原址,不愿意走远,所以换房难,难于上青天。难的原因:一是片区大拆迁,原地房源少;二是老屋面积八十平方,相当于近百平方的商品房;三是政府折迁,赔偿标准不高;四是她的二十多年牙缝里省下的钱,还不够换房……
诸多原因的影响,让我更加理解母亲不愿搬迁,更加理解母亲的老屋情怀,毕竟与老屋有四十多年的时光,她今年八十五岁,一半的光阴都献给老屋。
老屋砖混结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建的,坐西朝东,开门见阳,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摧残,寒冬的侵蚀,已是满目疮痍,伤痕累累。
人老恋旧,母亲也不例外;弟弟曾经请她到大城市住,而她却喜欢住老屋。我十分理解,因为哪里不仅有她中年辛苦的时光,还有晚年与同事、朋友笑呵呵逛菜市、住医院、进商场的脚印。前些年房价还未大涨时,曾劝她改善环境,可她拒绝之理由很坚强,她说把省下的饭钱拱手给房地产开发商,还不知把钱存在银行,为养老做准备。钱少的我们只好顺其心愿,为了给母亲一个良好的安居生活环境,帮母亲进行过内部手术式改造。“手术”后的老屋,仿佛重新披上了铁甲银装,换上了铜墙铁壁,又有了“任你狂风暴雨,吾亦岿然不动”的豪气。
母亲的老屋,历史不算悠久,但她经受了近半百洗礼,承载着我家三代生命的繁衍生息。看似平淡无奇,与同类无异,但是我们遮风挡雨之地,父母安居,同时陪我们走过美好的时光。而今老屋虽过时,即将搬离,自然而然有了怀念老屋陪我们走过的岁月,那是一份深沉的情感寄托……
中年在老屋,年迈还睡在老屋,茶余饭后和母亲一起回忆过去困苦的时光,苦寒岁月中的点点滴滴。母亲的记忆特好,常常把我调皮捣蛋的过去汇编成一个个故事,不厌其烦一遍遍重复着讲给我听,讲你女儿听,讲给外孙听……
在我的记忆里,老屋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安定,也给人情世故带来了一束阳光。母亲一直念着楼上楼下左邻右舍乡亲的好,感念他们在生活困难时伸出援手,在缺衣少食时的帮助……
以前逢年过节,母亲总是会打电话叫我们带上儿孙们回家聚聚。每次回去母亲总是忙得不亦乐乎,弄上一桌子的菜,三代同堂围着圆桌,其乐融融相聚一堂,推杯举盏,畅饮言欢,每当儿孙满堂相聚老屋,母亲总是精神焕发,兴奋不已,掩饰不住内心那份喜悦。而今老了,虽然不能操刀,但她会买许多她曾孙想吃的东西。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老屋有母亲人生太多的酸甜苦辣和美好的回忆,更是母亲对父亲的念想,情感的依赖和延续……
如今年逾古稀八十五的母亲,也许余生不多,她原想让老屋伴她至生命终止。而今城市改造,需要她择房,在新地莳花弄草,含饴弄孙,静养余生,享受新生活给她的欢乐和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