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上到怀疑人生,职业倦怠是一种病吗?

许多媒体说“职业倦怠”是一种“病”。

  小丽感到身体疲倦,上班时心中抗拒,每逢会议或者撞见领导都担惊受怕,每次老板工作交代时,内心都会有说不出的烦躁不安,回到家感觉非常疲倦,不想做事,有时会整天躺在床上不想动……

  这些症状是否再熟悉不过?

倦怠何尝不是如此。而它的危害也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职业倦怠问题并非不可避免,只要企业领导层找出倦怠的根源并“制事机先”,就能重新焕发组织活力。

  职业倦怠是病吗?

  首先,职业倦怠作为一种“病”,其实是个误会。

  职业倦怠是1974年由德裔美籍心理学家Herbert Freudenberger首次提出,他当时发现医院的工作者很容易头痛、失眠、固执、易怒,感觉忧郁,甚至思考停滞,他在论文中将这个现象描述为「Burnout」,即职业倦怠。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6年修订的第十版的国际疾病分类标准中(ICD-10) ,已将Burnout列在其中,不过只简短描述这是「精力耗尽」的状态,并归类在「与生活处理困难有关的问题」当中。

  在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归类为一种可能影响心理健康的风险因子。并给出了明确判定标准,必须同时满足以下3 种状况:

  l 觉得能量耗尽或精疲力竭

  l 与自己工作的心理距离拉长,或者对自己的工作态度消极或充满愤世嫉俗之感

  l 专业效能降低

  注意,这里的归类不管是「与生活处理困难有关的问题」,还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风险因子,都没有明确是一种“病”,所以职场倦怠只是一种与健康有关现象,不是病。

  其次,职业倦怠虽然不是病,但是危害很大。

  职业倦怠的影响非常广泛,在一项不限工作类型的统计中,大约有10%的人有工作倦怠的现象,在助人型工作中比例更高,比如有研究统计,老师的工作倦怠比例约30%,医师的比例高达67% 。

  根据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职场压力导致的医疗支出,占了美国医疗保健支出费用的8%,职场压力还导致美国每年近12万人的死亡。美国心理学会的另一项研究声称,工作倦怠的员工积极寻找其他工作的可能性是普通员工的2.6倍,请病假的可能性高出63%,看急诊的可能性高出23%。

 不论是对于社会还是个人,或者对于企业,这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么,职业倦怠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是谁的原因?该如何应对呢?

  导致倦怠的因素是什么?

目前学界提出的理论认为,职场环境和个人特质共同影响员工的职场状态

在员工个人方面,各项研究发现单身者职场倦怠比例比已婚者高,年轻雇员所占的比例也远高于35岁以上的雇员。此外,责任感越高、抗压性越高,或是对于工作的期待越高,工作倦怠的比例也越高。

而在职场环境的部分,社会心理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荣誉教授克里斯蒂娜·马斯拉奇(Christina Maslach)指出,导致职业倦怠通常有五大原因:

l 工作中的不公平待遇;

l 无法控制的工作量;

l 工作角色不明确;

l 管理者的沟通与支持不足;

l 不合理的时间压力。

许多心理咨询师对职业倦怠者的建议,无外乎多运动多休息,充实自我,以至于寻求专业心理协助等等;但是,我们很容易发现,与造成职业倦怠的员工个人方面的原因相比,职场环境因素更重要,因为这些公司层面的问题可操作性更强——只要领导层在机制层面采取积极的预防策略就可以避免。

  四维激励法

身为领导层成员,应该扪心自问,是什么导致员工如此不健康?为何我们的工作环境缺少让他们事业发展的条件?我如何才能保证他们每天工作的动力?我们必须深入地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

自运行理论创始人戴天宇老师说:“激励员工要从掌握员工的需求开始。

更具体而言,我们必须了解,什么因素能够留住员工,什么因素能够激励员工,什么因素会让员工感到不满。为此,戴老师提出从四个维度考查员工诉求:

  通常,不同人群的利益诉求维度是不一样的。比如,一名业务人员能力很强,他偏好的“薪酬套餐”应该是低底薪和高提成,但新员工往往青睐高底薪低提成;职场新人和职场老兵对晋升的需求程度也不同。

再比如,有的公司业绩翻番,要搞股权激励,但许多基层员工却偏好追求短期利益,此时就不如给奖金来得实在。有一年,华谊兄弟对演员进行股权激励,周迅两次拒绝,最终错失巨大的财富机遇。最后,周迅与华谊兄弟合同期满,不再续约。

诸如此类,需求维度不同,如果强行“错配”,职业倦怠就产生了。

一般的管理者把员工的诉求分为五个层次(这源自马斯洛创立的需求层次理论,但准确的马斯洛需求层次图实质上共有7层)。

戴老师在授课时经常建议企业家,将需求层次图和四维激励法结合使用,最好是采用匿名问卷,或者第三方介入访谈等方法,确保员工有较高意愿配合调研,最后得出一个符合激励主体需求的“激励套餐”。

这样从员工本身利益出发的机制,不仅有助于消除职业倦怠,还能促进员工自管理,最终实现员工为自己奋斗,从工作中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

结语:

对于公司正式或非正式的机制设计部门来说,必须明确机制的出台以什么为基础?机制的基础是利益,机制设计师称之为“利基”。如果领导者更善于询问员工的利益诉求,他们就可以为公司省去大量的员工压力,及随之而来的职业倦怠,以及大量的管理成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