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告诉你,“买买买”是种病?

网络让我们变得失去耐心?科技日新月异,网上支付、收货等技术带来的便利会让让我们变得愚蠢、注意力不集中、与社会脱节吗?

争论是这样开始的:在这个能随时满足人类要求的新世界里,我们已经不需要去等待任何东西。想看看你刚听说的那本书,在Kindle上订购,几分钟内就可以开始阅读。想看电影?刚刚和同事在饮水机旁谈了两句,回到家就可以立马躺在沙发上,打开Netflix。看书、看电影太过孤独?那就启动Tinder,开始右击,直到有人出现在你的门前。

京东、淘宝、饿了么,各种服务层出不穷,你可以在短时间内收到到送货上门的任何产品或服务。

所有这些让人能即时满足的东西都很方便,但要知道,我们都听过这样的警告,它正在破坏人类长期以来的一种美德:等待的能力。这并不是说等待本身是一种美德;我们所指的美德是自我控制力,你等待的能力多强同时就代表着你有多强的自控力。

延迟满足有优点

这一切都要追溯到“棉花糖测试”,这是一项关于儿童自我控制的传奇性研究的核心。在20世纪60年代,斯坦福大学(Stanford)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曾做了一个让4岁的孩子吃棉花糖的实验,孩子可以选择是立即吃到一块棉花糖,还是选择等待一段时间后可以得到两块……后续研究发现,那些选择等待后吃两块棉花糖的孩子长大后自控能力更强,米歇尔等人这样描述道:

那些实验中愿意等待时间较长的孩子都有共通的特点,他们的父母说他们在4岁时就已经像十几岁的青少年了。他们在学业和社交能力上往往比同龄人更强,更有能力应对挫折,更能抗拒诱惑。

从这一核心观点出发,有大量的文献都描述了自我控制对生活结果的价值。事实证明,等待的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资源:缺乏自控能力的人在等待他们想要的东西时,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

包括成年后的收入,储蓄行为,经济保障,职业声望,身心健康,物质使用,犯罪,以及等等类似后果。值得注意的是,自我控制的能力一般都与智力或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相当。

正因为自我控制力的这种深远影响,使得心理学家、教育家、决策者和家长们都开始强调孩子要从小培养自我控制能力。例如,Michael Presley认为自我语言化(告诉自己等待是好的)、外部语言化(被告知等待)和情感暗示(被告知思考有趣的想法)作为提高孩子抵抗诱惑的策略的有效方式。但是自我控制不仅仅对孩子有好处。阿卜杜拉·j·苏尔坦(Abdullah J. Sultan)等人的研究表明,成年人进行自我控制练习,能有效减少冲动购买

原来自我控制是一种如此强大又可以自我培养的资源——难怪我们对那些让它变得无关紧要的技术心存疑虑,或者说让我们感到更糟的是,它们破坏了我们精心练习的等待满足感的能力。

然而,在颂扬延迟满足塑造人格价值的文学作品中,有一些闪光点为我们带来了对互联网时代人类精神的希望。特别有趣的是:斯蒂芬·m·诺里斯、娜奥米·曼德尔和黛博拉·布朗·麦凯布在2004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内容是选择和消费之间的延迟对消费享受的影响。

诺里斯等人观察到,绝大多数关于延迟满足的研究都假设我们在等待我们期待的东西。但说实话:并不是我们在网上得到的所有东西都像“棉花糖”一样令人神往。很多时候,互联网所提供的只是一种无聊的东西。每周都从亚马逊上购买的卫生纸,或者是老板坚持要公司每个人都读的那本销售策略书。

正如诺里斯等人所指出的,当你在等待着你并不特别渴望的东西时,延迟的主观体验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对于那些正在等待一样真正喜欢东西时的人,满足感的延迟会提升他们对最终奖赏的主观享受;当他们在等待一些没那么期待的东西时,拖延则会加重等待的痛苦,最终还得不到回报。

诺里斯等人提供了一个具体的例子:“那些不得不通过等待才能得到“巧克力”的参与者比那些无需等待的人更喜欢它”,而那些不得不通过等待才能喝到“李子汁”的参与者比那些不需要等待的人更不喜欢它”

而谈到网络满足感,我们得到“李子汁”的次数比得到“巧克力”的次数多得多。当然,等待巧克力的过程也许会使人类精神变得高尚——就像诺里斯和其他人展示的那样,等待可能会提升我们对一直所等待的东西的享受度。

但很多时候,在线技术只是确保了我们的“李子汁”及时到达。我们得到的是等待时间减少带来的效率提高,却没有暗示自己,好东西会降临到那些不用等待的人身上。

自控的潜在弊端

如果我们把巧克力看作是一种“低级欲望”的话,那么对我们来说,即时的满足无论如何都是有害的。在米歇尔的研究之后,一场关于自我控制是否对人有益的激烈辩论开始了。阿尔菲·科恩引用心理学家杰克·布洛克的话写道:

自我控制并不一定正确;缺乏自我控制也不一定,因为它可能“为自发性、灵活性、人际温暖的表达、对经验的开放和创造性的认知提供基础”。“重要的是选择是否坚持、何时坚持、控制自己、并遵守规则的能力,而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这样做的简单倾向。”这样的提法与我们在教育领域和整个文化中看到的对自律的不加批判的颂扬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越仔细研究自控与延迟满足之间的关系,就越发现互联网并没在侵蚀人类的某些核心美德。是的,自我控制能为我们带来许多积极的成果,但它可能需要以自发性和创造性为代价。不管怎么说,即时满足是自控力的敌人这一点都并不明显: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在满足需求还是愉享受快乐,取决于延迟满足到底是自控力的一种,还是仅仅是缓慢的传递。

如果说有什么典型例子能表明我们对即时满足的渴望,那就是我们渴望得到关于互联网本身快速、简单的答案。我们喜欢那些关于互联网如何对我们的性格产生这种或那种巨大影响的故事——尤其是如果这个故事证明了避免学习新软件的想法十分正确。

互联网对我们性格的影响十分模糊、偶然、甚至可变,这些都取决于我们如何使用它。这并不令人满意,因为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 想培养什么样的性格?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END——

原文标题:What’s So Bad About Instant Gratification?

原文链接:https://daily.jstor.org/whats-bad-instant-gratification/

译者:Yeeyh

编辑:航航严重吃土

基于创作共同协议(BY-NC)在译言整合发布

—— 版权声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