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最后一个士大夫

他,近现代中国最后纯粹的文人

他,是文坛泰斗沈从文的学生!

他,脱俗于华丽辞藻的争奇斗艳;脱俗于滚滚红尘的时代刻印!

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最后一个士大夫!'

他就是汪曾祺。

1、 师出名门

汪曾祺师从沈从文先生,1939年夏天,19岁的汪曾祺报考西南联大,因为看过沈老的小说,心中满怀着对于沈从文先生的崇敬。但直到大二,汪曾祺才正式拜师。他说沈老每次都在作业上留下长长的批语,并会介绍一些西方作家的小说品鉴。这也为汪曾祺日后中西结合的文风奠定了基础。不仅如此,沈老发现汪曾祺的白描手法很是独到,在其鼓励下,汪曾祺将这种简约发展成为了自己的风格。谈起他的这位学生,沈从文更是语带谦逊的说道:'他的小说写得比我好。'

2、平淡出真知

还记得在初中的语文课本里那一篇《端午的鸭蛋》吗?那是至今回想起来都觉得恬淡自如的文笔,文章里这样描写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我们不难从简单的三言两语间窥察出作者对于故土之恋以及其简约大方的文风

现今社会,人们似乎已习惯了标新立异,比如吃饭时穿梭于花样繁杂的调味剂织就的重口味中。水不在是水,是一瓶瓶带着色素与香精的混合物。文风也是如此,没有引人入胜的标题、逗趣的句子、弹性十足的语言,仿佛都不再是好文。我们不再评述这是幸或不幸,毕竟时代是文学的故土。

但是汪曾祺先生不同。在他的成名之作《受戒》中,叙述了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女小英子之间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与和尚谈恋爱,我想这是一个可以放置于任何时代都能成为香艳、刺激的题材。然而先生却出人意料的既没有写缠绵悱恻的爱情纠葛,也没有写如火如荼的情感冲突。他用极其朴拙的文笔,将他们的故事浸泡在平凡生活里。简简单单的娓娓道来。

再比如他的另一篇小说《异秉》中有这样一段话:所有灯罩,每天都要擦一遍。晚上,摊膏药。从上灯起,直到王二过店堂里来闲坐,他一直都在摊膏药。'到十点多钟,把先生们的尿壶都放到他们的床下,该吹灭的灯都吹灭了,上了门,他就可以准备睡觉了。先生们都睡在后面的厢屋里,陈相公睡在店堂里。把铺板一放,铺盖摊开,这就是他一个人的天地了。临睡前他总要背两篇《汤头歌诀》,——药店的先生总要懂一点医道。'在汪曾祺的笔下,仿佛故事就是对生活的一种选择,他的小说没有离奇曲折的情节而是通过白描把现实世界里看似普通无味的景象挖掘出真正的趣味,就好像我们炖肉只加了几勺盐一样。传递出文字的原汁原味。

3、受伤无伤痕

1966年文革开始后不久,汪曾祺就因'右派'问题被关进牛棚。这是一个对于文坛堪称毁灭式的时期。无数文人墨客、社会名流都不堪忍受这十年的浩劫。他们或是自杀:像是老舍、傅雷、容国团等。

或是艰难忍受后写下伤痕文学:比如刘心武和他的《班主任》、冯骥才以及《铺花的歧路》。然而几乎在同一时期,我们在《受戒》里却看不到任何蛛丝马迹。给人的感觉是超拔于任何时代之外。有学者写道:他的《受戒》,如东风第一枝,在伤痕文学大行其道的情势下,对中国文学有着鲜明的拐点意义。

晚年的汪曾祺先生依旧笔耕不辍,主要在翻写自己年轻时写过的小说,由此得知,他是着实是一位精益求精的文坛大师。他屹立于一个时代,终究也为这个时代画上了完美的句点。

梁文道先生评到:在生活不能平静的年代,仍然坚持在生活中看见平静的味道,那就是一种对于这种不平静生活的抵抗和救赎。

(0)

相关推荐

  • 林徽因和冰心两个人为什么老死不相来?

    林徽因和冰心两个人为什么老死不相来?

  • 鲁迅与沈从文:因丁玲的一封求助信结怨,沈从文死磕鲁迅半个世纪

    1922年夏天,20岁的沈从文从湘西来到了北京.他的想法特别单纯,就是想来北京考一所大学,最好是北京大学,颇有古代学子进京赶考的意味.此前的他当了六年兵,随军辗转各地看尽了炎凉世态,深感读书才是正道. ...

  • 刘晓林:投资黄永玉的漫想

    投资黄永玉的漫想 刘晓林 学问家黄裳刚走,我想到了另一位走了有些时日的学问家汪曾祺. 离去的黄汪二公据说是有意思的人,我没有见过:进而我想到了见过的.同样有意思的人--黄永玉.确切说,是我想到了汪曾祺 ...

  • 汪曾祺:中国最高学府培养出来的顶尖作家,一生却偏爱吃喝玩乐

    '从小到大,数学不佳.考入大学,成天泡茶.读中文系,看书很杂.偶写诗文,幸蒙刊发.百无一用,乃成作家.'--汪曾祺 如果要问近百年来我最喜欢的文人是谁,那我一定会说,汪曾祺. 汪曾祺不如鲁迅那般为民族 ...

  • 山水中国(41)|广陵首邑洇水墨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图文丨管苏清 春雨画长空,江南处处水灵灵的.重读被翻烂的<汪曾祺文集>,感叹先生文字的水墨韵味,意趣传染,茶香绵绵,雨敲竹林,声声入耳,神情亦悠悠然已. "如果 ...

  • 汪曾祺是我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

    汪曾祺是我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的水墨写意小画,有滋有味,充满秋季美食烟火味,味道好极了,浓浓生活趣味. 心清水墨淡,烟火品人间. 莫道只闲趣,情深学识远.#微头条日签#

  • 吃遍大半个中国,文人都爱来他家蹭饭:汪曾祺,好会吃一老头儿

    论吃,写的比汪曾祺好的少,会吃的没有汪曾祺写的好.因为笔下的吃食太多,让人几乎以为他是个美食博主,光专门谈吃的书就有<五味>.汪老曾被人调侃"文艺界的泥石流".文字偶尔 ...

  • 乡物 | 跟随老饕汪曾祺学烧肉

    写美食,最难是在平实中写出真味. 而汪曾祺的美食散文,平淡无奇中分明是一个人经历了磨练后充满智慧的表达,他真心爱生活,是润物无声的那种爱,就像山涧溪水一般平静,但又充满律动.无论山珍海味,还是萝卜白菜 ...

  • 郭进拴|读《汪曾祺籍》

    郭进拴原创文学评论:读<汪曾祺集> [郭进拴原创]读<汪曾祺集> 前几天,我收到了由汪曾祺和汪朝亲笔签名的限量珍藏版十卷<汪曾祺集>. 为纪念汪曾祺先生逝世二十周年 ...

  • 郭进拴|读《汪曾祺集》

    郭进拴原创文学评论:读<汪曾祺集> 郭进拴  [郭进拴原创]读<汪曾祺集> 前几天,我收到了由汪曾祺和汪朝亲笔签名的限量珍藏版十卷<汪曾祺集>. 为纪念汪曾祺先生逝 ...

  • 汪曾祺:宋朝人的吃喝

    唐宋人似乎不怎么讲究大吃大喝.杜甫的<丽人行>里列叙了一些珍馐,但多系夸张想象之词.五代顾闳中所绘<韩熙载夜宴图>中主人客人面前案上所列的食物不过八品,四个高足的浅碗,四个小碟 ...

  • 汪曾祺:马铃薯

    马铃薯的名字很多.河北.东北叫土豆,内蒙古.张家口叫山药,山西叫山药蛋,云南.四川叫洋芋,上海叫洋山芋.除了搞农业科学的人,大概很少人叫得惯马铃薯.我倒是叫得惯了.我曾经画过一部<中国马铃薯图谱 ...

  • 汪曾祺:七载云烟

    相关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 汪曾祺:七载云烟 天地一瞬   我在云南住过七年,一九三九-一九四六年.准确地说,只能说在昆明住了七年.昆明以外,最远只到过呈贡,还有滇池边一片沙滩极美.柳树浓密的叫做斗南村的 ...

  • 汪曾祺:闻一多先生上课

    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 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