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泠学子朱妙根近书百幅匾额题字说起

斋号是中国历代文人雅士常用来表达思想感情、人生憬悟、性格爱好、收藏精粹等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其历史悠久、品位高雅、寓意精深,称得上是历代文人的一种雅嗜,是他们姓名、字、号之外的延伸。见斋号,如见其人。

大道存乎瓦甓间。吴昌硕社长嗜好古砖,高古雄浑、粗率自然、朴拙天真的金石风味正是他艺术灵魂的所在。曾以“禅甓轩”颜其室。友人金俯将自己所藏的一件古缶(一种瓦器,大肚小口)送与吴昌硕,吴甚爱,特将其置于画室,并号其居为“缶庐”。从得缶后,吴昌硕则自号“缶庐”,有时亦自称“老缶”、“缶道人”、“缶主人”等。

1987年沙孟海为灵隐寺题写匾额《大雄宝殿》,已是一段故事。

近日西泠印社理事、吴派篆书集大成者朱妙根老师,上溯师承西泠社长之遗风,此次雅举百幅题斋号活动,受到广泛好评,书体多样,以篆、隶、行书为主,有浑厚、清劲的不同形式,题写匾额者遍及大江南北。亦是增添书斋文化长卷之部分,丰富妙趣横生的中国文人思想史之意义。

【斋号匾额鉴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