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四国联盟”呼之欲出,中国应当如何反制?
△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就在本月初,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四国在东京举行外长战略对话,同意携手维护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一时间,美国主导的“印太四国联盟”阴影再现。
“印太战略”缘起何处
“印太地区”这一概念最早由印度海军上校Gurpreet S Khurana在2007年提出;之后,日本时任首相安倍晋三在访问印度时提过类似的概念;从2011年起,来自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国的政府官员、军方人士和智库人士开始大量使用“印太地区”这一概念;2013年,“印太地区”被写入《2013澳大利亚国防白皮书》中。
△ 2017年11月,特朗普在越南出席APEC峰会时提出了“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用“印太战略”正式取代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为了推动“印太战略”的实施,2018年5月,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更名为印太司令部。
2018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2018年亚洲再保证倡议法案》,旨在为美国制定印太地区的长期战略愿景,强化美国在该地区的领导地位,向区域伙伴与盟国展现美国的决心,同时通过贸易方式帮助美国经济发展。《亚洲再保证倡议法》要求美国为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及台湾等盟友提供“再保证”,建议美国政府连续5年配置15亿美元的预算发展与印太地区国家的关系,以“在印太地区确立长远的战略目标以及综合性、全方位和原则性的政策”。
在提出“印太战略”之后,特朗普政府又主导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的单边外交行动,包括发动贸易战,以及在退出部分国际组织和国际协议时指责中国等。
除了实施“印太战略”、发动贸易战、退出国际机制这些明确、主动、有计划的步骤以外,特朗普政府也针对中国的具体国际倡议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抗方案。
用印太三国当子弹
对“印太四国联盟”的其他三国来说,虽然中澳关系近期有所恶化、中印边境问题持续紧张、中日之间钓鱼岛争端仍未缓解,美国的“印太战略”似乎会给日、澳、印三国带来一定支持,但实际上,三国是为特朗普政府充当了其国内选举的马前卒。
时代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不同的文化和市场之间根本无法脱钩的程度。也许在上个世纪,国际关系还可以通过短期的利益组合维系。但是在今天,在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相互之间联系密切、社会发展主体更加多元、未来挑战更加全球化和一致化的情况下,单边主义行径、以别国为子弹,或者对别国的围追堵截,不仅缺乏远见,而且并不务实,有可能为长远的国际关系带来损害。
中国也有反制之道
而且,国际关系本身是一个动态概念,过程比结果往往更具意义。在国际合作和区域合作进入多元化的时代,建立和维持对话机制,并使之保持开放和常态化才是维护国际关系、建立国际信任的有效行为。这一点,对中美双方来说,也都是一样的。特朗普政府对各种对话机制的利用是有选择、有针对性的,甚至不惜通过关闭对话来获取短期政治效益。
面对世界对中国的不了解和不理解,中国更应加强和善用对话机制,以改善中国的“朋友圈”生态。作为发展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从未向国际社会输出贫困人口和战乱。不断扩大开放的中国市场为其他国家,包括美国和印太地区国家,带来越多越多的增长机会。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原则指导下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各国商品、资本和人才更有效和低成本的流通提供了全球化渠道。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
朱绍明
(美国法律与国际事务学会主席)
编辑 / 张雪松、姜卉
图片 / 网络
美编 / 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