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阅读了吗?

昨天是世界读书日,也有人说是世界阅读日。

1

这个日子没几个人知道,远远没有无烟日、艾滋病日那么有名。而今年这个日子很热闹,媒体也都大加宣传,这与十八大六中全会的一系列精神有关。六中全会主要是讲文化建设。

央视在推出《中国诗词大赛》之后,又推出了一款节日《朗读者》。

《中国诗词大赛》是落实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朗读者》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产物。不同的是《中国诗词大赛》是纯文化类节日,《朗读者》就不是了,是文化加情感,并且越来越往情感这条道上走。首先说情感不是文化,情感是动物本能。其次是情感是有情绪的,会积极,也会消极。所以说,《朗读者》在落实十八大六中全会的精神上有点跑偏,但也没啥不好。问题是里面悲情的东西太多,像个催泪会、诉苦会,可怜董卿,长相也越来越悲情了。

中国人喜欢打悲情牌,还不能说是中国人,亚洲人,特别是东北亚人,表现最登峰造极的是朝鲜人一高兴就是哭。

情感类的节目真不一定就表现悲伤,高兴、兴奋也是情感。但中国人好像不太会表现这方面的情感,这和历史有关。多少年了,我们也是一路悲情走过来的,忆苦思甜,爱国奋进。

现在中国的年轻人心里没有多少悲情情结,也就不要再培养了,一兴奋就哭,一感恩就哭,是一件看了很难受的事。应该让年轻人像傅园慧那样,多点表情很好,看了活泼、轻松、向上。

2

说远了,聊阅读。

昨天,湖南卫视携手QQ阅读推出《2017书香中国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启动式》,也请了不少明星去煽情。不过活动的名字还很好听“书香中国”。湖南卫视和QQ阅读联合起来的这个活动创意还是很新的,把网上阅读拉进来是非常英明的选择。

书香不但书里有,网上也有。没人能阻止时代的进步。

湖南卫视和QQ阅读把“活动启动式”放在了昨天也是看好了昨天这个日子——世界读书日。

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是,这个日子就不叫世界读书日,是我们汉译过来叫的世界读书日,真名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中国人比较会联想,书是用来读的,就叫世界读书日或世界阅读日了。

但这样的译法把这个活动日的主体给更改了,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强调的是作者,世界读书日强调的是读者。

能看出来,西方人更认钱,强调书的所有权,谁的书;我们更注重教化,没事儿多读点书,要不你能有钱吗?管他谁的书呢?

更有意思的是百度百科里这样说: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这个全称总觉得有点怪,因为里面没有读字。

世界图书与版权日是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

定在4月23日是因为这天和文学大师有缘。1616年4月23日,塞万提斯与莎士比亚辞世。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成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看来“名正言顺”。

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的主旨宣言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这个日子的目的是保护知识产权。

我们把这个日子定为阅读也挺好,这些年,很多爱读书的人读了很多书,还真得益于我们的知识产权不保护。虽然有点说不出口,但还真让很多没有钱的人读到了书,里面有积极意义。

3

一说到读书经常有人拿出一些例子说事。以色列人一年读多少书,德国人一年读多少书,日本人一年读多少书,中国人一年读多少书。结论是中国人最完蛋,不读书,这个民族也快不行了,很悲情。

这样比的人就是瞎扯,中国的文化和他们一样吗?中国人生存的条件和他们一样吗?

中国的文化告诉我们读书为了考试,考试为了当官。这个过程走完了也就不用读书了。以色列人和德国人爱读书都有宗教有关,他们想在书中找到归宿。日本人爱读书是总觉得穷山恶水营养不良,要补充营养。

中国人自古读书讲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最后才是当官、齐家、治国、平天下。只不过现代人比较急,想读完书就治国、平天下。

这也不能怪现代人,宋真宗赵恒就告诉大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目的性就此改变了。

但不管怎么比,中国人在世界上还是会读书的人,并能灵活运用。至于读的数量和经济条件有关,这些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是上去了,但到能支撑一个读书社会的经济条件还相差太远。在经济条件上我们比不上以色列、德国、日本,并不是人读书的问题。那么,有人会说,经济比不上不还是人的问题吗?错,经济发展有不同的历史时期,1500年代之前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条件如中国,那要怎么说呢?

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是应该的,但在民族的问题上不应该妄自菲薄。

现在是中国人有史以来阅读量最大的时代,没有一个人一天不阅读,阅读促进了识字,促进了知识的增长。当然这个贡献不是QQ读书,是微信朋友圈。人们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了大量的阅读,虽然朋友圈的信息被无限诟病,但字总是认识了吧,识字是阅读基础。不要说初中毕业、小学毕业的人要识字,大学毕业的人也要持续识字,要不然就很快落到和初中生一个水平。微信朋友圈提供的阅读最起码起到了识字的功能,更何况好坏在分辨中自己就会知道,在朋友圈里传播的内容也有很多是好东西,或者说人们学会了建立一个好的朋友圈。

朋友圈内选择性的阅读也是一种阅读,阅读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最后聊点互联网时代碎片化阅读的问题,知识碎片是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因为互联网还有一个更大的功能——通过互联网能很容易把这些碎片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体系。当然这个过程是主动学习的过程,这恰恰是“读书破万卷”的传统阅读所达不到的,碎片化阅读能表现出更高的阅读效率。

互联网阅读、碎片化学习的一个重点就是对知识产品的分辨能力。

互联网是的知识产品有真有假,别拿百度当权威,每个词条都是用户编的。当然,现在传统图书质量良莠不齐的程度也不亚于互联网,尤其是畅销书。

(0)

相关推荐

  • 胡洪侠 | 当书籍与玫瑰相遇

    这是4月23日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首府巴塞罗那拍摄的庆祝"圣乔治节"的黄玫瑰.当日,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庆祝当地传统节日"圣乔治节".这一天也被称为" ...

  • 世界读书日 | 读一本好书,让阅读给你力量!

    世界读书日 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又名"世界图书与版权日" 设立的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 希望大家能尊重和感谢 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 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 ...

  • 世界读书日,进来分享你最爱的书吧!

    世界读书日的由来 "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 ...

  • 菜鸟记507-微信群通知谁阅读了?这样操作都知晓-答某位网友

    万一您身边的朋友用得着呢? 各位朋友早上好,小菜继续和您分享经验之谈,截止今日小菜已分享400+篇经验之谈,可以文章编号或关键词进行搜索. 微信推送规则发生改变,如果您想看到小菜每个工作日的经验之谈, ...

  • 读书日,准备好拥抱阅读了吗?

    今天是"4·23世界读书日",小克勒和往年一样,依旧不会缺席与您共享文艺生活,沉浸于诗意的栖居. 我们曾两度相约上海图书馆,领略闭馆后的图书馆如何变幻模样,让英国文学与海派文化在此 ...

  • 写老公的段子63万阅读了,看看嫁给一个逗比老公日常是这样的

    无意间看见我写的关于老公的一个小段子已经达到了63万阅读了.由此可见,大家对有点幽默感.逗比的人是挺欣赏的.其实,用一句时髦的话说,我老公是一个十足的草莓味! 一 我们相识半年,转眼就谈婚论嫁,我下夜 ...

  • 鸡娃英语高阶:是时候加强nonfiction阅读了!

    溜爸前言 又有读者投稿啦! 本文作者是橘宝妈. 说来也巧,橘宝妈和溜爸公众号常提到的咖啡姐(参考咖啡姐大作:成都海龟律师鸡娃十条心得)毕业于同一所美国名校,同样都是美国执业律师,橘宝妈更是该校法学博士 ...

  • 名家讲座||苏立军《你要孩子认真读书 那么你学会阅读了吗?》

    你要孩子认真读书 那么你学会阅读了吗? 苏立军老师简介 男性公民,文革发动那一年出生,也算是根红苗正吧.1987年大学毕业开始做很认真的语文老师,还发起组织过学生文学社名曰"南山文学社&qu ...

  • 今天,你阅读了吗?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属于读书人的节日.那么,今天,你阅读了吗? 图为4月23日,恩施高中唐国光老师手捧名著,自然而然地露出幸福的笑容. 图为4月23日,恩施高中李蓓蓓老师一边阅读最新期刊,一边摘 ...

  • 世界读书日5年500本书单:你有多久没阅读了?

    小冒坚持原创的683篇 希望我可以尽可能去做,能正面影响世界的5%的人. 今天依然是忙碌的一天,然后也是世界读书日. 然而,大清早开始,就被明星离婚的新闻刷屏. 说实话,在阅读这件事,越来越式微的当下 ...

  • 我终于喜欢上阅读了

    最近和妈妈视频聊天里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和阅读这件事情有关. 妈妈是一个很爱阅读的人,她认为养成阅读的习惯真的很重要,尤其是阅读那些优秀的书.所以我小的时候,她会经常问我,贝贝你最近阅读了吗?贝贝你最近都 ...

  • 别再让小学生海量阅读了,语文老师的心里话:好成绩不靠阅读书本的数量……

    语文的学习成绩和阅读量往往紧密相连,于是我们常听语文老师.教育专家说,多让孩子看书,海量阅读,甚至各种各样分阶段.分年级的阅读书单层次不穷.看书成了每个小学生的"噩梦",写完作业被 ...

  • 金克木《书读完了》:你真的学会阅读了吗?

    这本书是金克木先生读书和治学的心得体会.它并非是医师开药,给年轻人开出一张必读书单.先生更多的是在谈读书的认识,以及阅读时应当关注的点.阅读的角度和阅读的一些方法.具体阅读时你会觉得它的体系性不是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