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小半夏汤

小半夏汤,出自《金匮要略》卷中。为理气剂。半夏20克生姜10克。具有化痰散饮,和胃降逆之功效。主治痰饮呕吐。症见呕吐痰涎,口不渴,或干呕呃逆,谷不得下,小便自利,舌苔白滑。

中文名

小半夏汤

别名

半夏生姜汤、半夏汤、鲜陈汤

出处

《金匮要略》卷中

组成

半夏、生姜

功用

化痰散饮,和胃降逆

快速

导航

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义配伍特点运用加减化裁使用注意附方重要文献摘要

歌诀

小半夏汤有生姜,化痰降逆基础方;主治痰饮呕吐证,若加茯苓效力彰。

组成

半夏一升(20g),生姜半斤(10g)。

用法用量

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功用

化痰散饮,和胃降逆。

主治

痰饮呕吐。呕吐痰涎,口不渴,或干呕呃逆,谷不得下,便自利,舌苔白滑。

方义

本方证因痰饮停于心下,胃气失于和所致。痰饮停于胃,胃失和降则呕吐,谷不得下。呕多必津伤致渴,渴者为饮随呕去,故为欲解;若呕反不渴,是支饮仍在心下之故。治宜化痰散饮,和胃降逆。方中用半夏辛温,燥湿化痰涤饮,又降逆和中止呕,是为君药。生姜辛温,为呕家之圣药降逆止呕,又温胃散饮,且制半夏之毒,是臣药又兼佐药之用。二药相配,使痰祛饮化,逆降胃和而呕吐自止。仲景所创该方,对于后世痰饮呕吐或胃气上逆证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已成为祛痰化饮或和胃降逆止呕的常用配伍组合。[1]

配伍特点

方用半夏化湿除痰,和胃降逆;配以生姜既制约半夏毒性,又增强温中和胃止呕作用,为其配伍特点。

运用

1、本方为治疗痰饮呕吐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呕吐不渴,苔白滑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胃炎、内耳眩晕症及化疗后所致的胃肠反应等属痰饮呕吐者。

加减化裁

临床如见脾胃虚寒,加附子、干姜、丁香、吴萸;胃火上逆,加山栀、黄芪、竹茹;饮食积滞,加山楂、神曲;胃阴不足,加沙参、麦冬、石斛、芦根、枇杷叶等。

使用注意

忌羊肉汤。

附方

名称:半夏干姜散

组成:半夏、干姜

用法:上二味,杵为散,取方寸匕,浆水一升半,煮取七合,顿服之

主治:中阳不足,寒饮内盛证

出处:《金匮要略》

功用:温中散寒,化饮降逆

名称:大半夏汤

组成:半夏、人参、白蜜

用法:前二味水煎,汤成去滓,入白蜜和服

主治:胃反证

出处:《金贾要略》

功用:和胃降逆,益气润燥

名称:茯苓半夏汤

组成:半夏、茯苓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大盏,生姜七片;煎至七分

主治:湿痰证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功用:燥湿化痰

重要文献摘要

1、《金匮玉函经二注》赵以德:半夏之味辛,其性燥,辛可散结,燥可胜湿用生姜以制其悍;孙真人云:生姜呕家之圣药,呕为气逆不散,故用生姜以散之。

2、《古方选注》:小制之方,以脾胃二经分痰饮立治法。盖胃之支脉有饮,则胃逆为呕而不渴,主之以半夏辛温泄饮,生姜辛散行阳,独治阳明,微分表里。

3、《医宗金鉴》:半夏、生姜温能和胃气,辛能散逆气。

纠错

参考资料

[1]  小半夏汤 Xiao Ban Xia Tang.中药方剂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引用日期2018-09-06]

【金匮名医验案:小半夏汤】

昊晟堂

2019-09-20分享收藏

小半夏汤

【方药】半夏一升(15克)生姜半斤(24克)

【用法】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二十八)

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二十)

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二十)

【解说】

本方主治支饮之呕吐。胃有停饮,上逆作呕。其证以呕而不渴为主症。用小半夏汤和胃止呕,散饮降逆。本方为呕吐之圣药,止呕之祖方。

【运用】

一、呕眩(内耳眩晕症)

陈嘉栋医案:王某某,女,53岁,1963年5月10日初诊。眩晕3天,呕吐频繁,呕吐物俱是清水涎沫,量多盈盆,合目卧床,稍转动便感觉天旋地转。自述每年要发数次,每次发作长达月余,痛苦不堪,西医诊断为“内耳眩晕症”。刻诊见形体肥胖,苔薄白而腻,脉沉软滑。

此水饮停胃,浊邪僭上,清空不清。法当和胃化饮,饮化浊降则诸症自除。处方:制半夏12克,生姜10克。2剂。5月13日复诊:眩晕、呕吐均止。原方加茯苓12克,续服2剂。并予丸方(二陈汤加白术、姜汁泛丸)常服,以求攻固。追访二年,未发作。(中医杂志1980;(7>:16)

按语:小半夏汤止呕力圣,可见一斑。

二、胃咳

叶天士医案:王某,27岁。脉沉,短气,咳甚,呕吐饮食,便溏泻,乃寒湿幽痹渍阳明胃,营卫不好,胸痹如闭,无非阳不旋运,夜阴用事,浊泛呕吐矣。庸医治痰顺气,治肺论咳,不思《内经》胃咳之状,咳逆而呕耶!小半夏汤加姜汁。(《临证指南医案》)

按语:《素问·咳论》云:“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本案咳而兼呕,乃胃中水饮上逆于肺所致。因水饮内停,故见脉沉、短气。用小半夏汤又加生姜汁以温散胃中水饮,饮去则咳、呕自止。

(0)

相关推荐

  •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二试必考点:降气剂的方歌、功效主治、组成

    已经进入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备考期,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奉上"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二试必考点:降气剂的方歌.功效主治.组成",相关内容整理如下: 降气 1.苏子降气汤 组成:紫 ...

  • 治疗痰浊瘀闭证中风

    涤痰汤一方 [来源]<奇效良方>卷一. [组成]南星(姜制) 半夏(汤洗七次)各2.5克 枳实(麸炒) 茯苓(去皮)各6克 橘红4.5克 石菖蒲 人参各3克 竹茹2.1克 甘草1.5克 [ ...

  • 金匮要略小半夏汤证方证原文与解释

    [原文]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 [诠释]饮邪蓄胃,水气上逆,易致呕吐,呕吐是水饮之邪寻求外出的一种动作,故不宜止,饮去则呕吐自消.况且屡患呕吐之人称之呕家,常呕 ...

  • 小半夏汤 《金匮要略》

    [组成] 半夏12g        生姜12g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诸呕吐,谷不得下者:或心下有支饮,呕不渴者. [方义体会] 小半夏汤为止呕之祖方.大凡呕吐,皆由胃气上逆所致 ...

  • ​金匮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汤

    科普中国 | 本词条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提供内容 审阅专家 周淑媛 小半夏加茯苓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卷中.具有和胃止呕,引水下行之功效.主治1 ...

  • 《金匮要略》——小半夏汤

    <金匮要略>--小半夏汤 小半夏汤 <金匮要略>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千金>云:小半夏加茯苓汤.(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完》

    麦门冬汤 麦门冬 半夏 甘草 粳米 大枣 主治:1.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2.胃阴不足证.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 ...

  • 重温经典《金匮要略》提高临床疗效(三)

    重温经典<金匮要略>提高临床疗效(三) 百合狐惑阴阳毒脉证并治 一 百合狐惑阴阳毒脉证并治 二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论一首证三条 方十二首)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

  • 《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治疗慢性咽喉炎

    <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治疗慢性咽喉炎 <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 厚朴10克  半夏10克  茯苓10克  生姜10克  苏叶5克 用方心得: 本方是治疗慢性咽喉炎的祖方,出自&l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五)

    茯苓杏仁甘草汤 茯苓 杏仁 甘草 主治:胸痹,饮阻气滞证.症见胸中气塞,短气. 橘皮汤 橘皮 生姜 主治:哕逆,胃寒气逆证.症见干呕,哕逆,兼见手足厥冷. 橘皮枳实生姜汤 橘皮 枳实 生姜 主治:胸痹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四)

    苓桂术甘汤 茯苓 白术 桂枝 甘草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 茯苓 甘草 细辛 五味子 干姜 半夏 主治:肺寒留饮,咳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