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致胜:五点结构形态交易策略与应用(连载四)
1.1.3 均线有支撑作用吗
很多分析师喜欢用均线来判断支撑阻力,他们经常会用30、60日或100日均线来判断市场是否遇有支撑阻力,是否已经“突破”。均线可能有一定的泛概念“压力“或 “支撑”作用,但真正的支撑与阻力的概念从来不是均线。
均线是一段时间内的价格平均值,这个“一段时间”即所谓的“参数”是一个变量,它可以是大于1的任何值。因此,当我们使用均线进行分析时,实际上隐藏了这样一个事实:
在你的图表中有N条均线,你人为的保留了某些均线,又人为地丢了更多的均线。图表中有N条均线,就有N个均线值,请问哪条均线才是支撑或阻力呢?均线的取舍是源于经验还是数据统计呢?
实际上,无论是经验还是数据统计分析,使用均线分析支撑阻力首先已经违背了支撑阻力的原本含义。
其次,支撑阻力应该是一个有限的区间价格,这个有限的区间,不能变成无限的可能,否则我们对支撑阻力的分析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除此之外,均线的“均值”扭曲了市场真正的价格,也不利于分析市场“当前”的状况与变化。
1.1.4 伪法则
习惯使用指标分析的“老师”们总结了很多指标使用经验和“交易定律”,他们可以找出若干个实例证明这种“定律”的存在和正确。不过,如果将这些“交易定律”写成代码,结果会令“老师”们惊异。这就是代码和电脑的厉害之处,因为根据这些规则,代码会立刻找到历史数据中大量的错误判断,这些错误判断完全符合他们自己制定的交易规则。
我并不否认每一个指标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某些积极意义,问题在于单个的指标成功率极低,使用环境界定非常困难。
不尽如此,很多指标的属性和使用规则也是模凌两可,让人不知所云。举例来说,例如布林线,上轨被认为有压力作用,下轨被认为有支撑作用。然而,另一种说法是,当市场突破上轨时,它可能突破再突破,反之同理。那么在上轨到底应该买还是卖呢?这两套说法都有可能成立,我们很难做出判断。所有超买超卖类指标也是如此,超买超卖区可能反转,但超买可以再超买,超卖可以再超卖。那么,在超买区,你买还是卖?
指标的“参数”通常与时间段有关。例如均线,我们可以采集20日均线或55日均线等。但与此相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
同一个指标采用了不同的参数,你可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图2 均线实例
图2显示了参数为13,21,34,55四条均线,在这个图例中最后的位置,如果我的视觉停留在均线13或者均线21,此时两条均线均向上,价格在均线线之上,均线有支撑作用,后市应该上涨。但如果我们的视觉停留在均线34或均线55之上,两条均线向下,均线有压制作用,市场应继续下跌。
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结论,着实令人难以决断。如果我们再加上其他周期的分析,我们得到信息不是清晰,或许更加混乱。
有些人非常害怕有未来函数的指标,因为未来函数会随着后面的数据修正前面的结果。但当我们采用这些没有未来函数的指标时,殊不知,你得到了一个自已欺骗自己的结论。例如我们用均线去判断压力与支撑,图表中实际上有N条均线,你只看到两条均线的值,其它的全部被你丢掉了。均线值虽然不改变,但实际上,任何一个时点都有N个不同的均线值,凡是有时间变量参数的指标都存在这个问题。
智能交易有一种参数优化手段,简单地说,它是利用电脑快速运算的优势,将外部变量(参数)的N个可选值都进行一次运算,找到那个赢利最好的答案并由此来确定和优化参数值。
这有一点类似统计分析。但参数优化更适应于历史数据,因为历史数据是既成事实,总有一个更好的答案,这个答案不见得适应于未来的市场数据。
因此,对于一些商家提供的历史数据测试报告,你需要谨慎对待。真正优秀的交易策略不会因参数的变化而导致结果相差很大,也不需要过多的参数优化。
序言中提到十年前我的第一个智能交易系统,系统没有经过参数优化,资金曲线几乎呈直线上升。如图3所示,足足十年,历史数据测试都接近完美。
图3:我的第一个交易系统2004年数据测试报告
即使没有任何的参数优化,这套系统仍然在实盘操作中遇到了“严重的问题”。所以你有必要了解,对智能系统的评估,必须是不间断的实时测试,历史数据回测只能“仅供参考”。
了解这点对于你选择商业性智能交易系统大有好处,可以避免你不必要的损失。更何况历史数据回测报告还有一些五花八门的“造假”的方法。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