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 232 触龙说赵太后——触龙是如何说服溺爱子女的赵太后把儿子送去做人质的呢?
赵孝成王即位没多久,一直和赵国暗中较劲儿的秦国开始来精神了。赵惠文王在的时候,渑池之会、完璧归赵,搞得自己几次下不来台。现在,赵惠文王一伸腿一瞪眼,走了,只剩下一个半老徐娘和一个半大儿子。秦老大一看:呦呵,孤儿寡母的,此时不欺负,更待何时啊!于是二话不说直接开打,一口气就占了赵国三座城池。这件事儿上,秦国做得很不仗义,赵国刚刚死了老大,你不表示一下悲伤,大家谁都不怪你,趁着人家筹办丧事的时候出兵进攻,那就不厚道了。
面对秦国的进攻,赵国上下乱作一团。是啊,赵孝成王是个半大孩子,即位才一年,能不慌吗?还好,我们还有赵威后,赵太后顶着呢。她是一位巾帼英雄,带有燕赵之人的典型的脾性,是个暴脾气的女子。她一手拉扯着孩子赵孝成王,一手组织军队抵抗秦兵,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赵太后新用事”。
面对来势汹汹的秦国人,赵太后决定向东方大国--齐国求救。齐国现在怎么样了呢?自从二十年以前被五国联军攻破,又被燕国人大砍大杀一番,搞得这个东方贸易自由港,满目疮痍,悄无声息地在诸侯事务当中潜水潜了好多年。不过,人这种生物是很容易繁衍的。二十年?二十年又是一条好汉了。齐襄王和他的相国田单(就是摆火牛阵的那一位),从战争废墟上重新站了起来。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齐国本来底子就很富,所以他们重建的还算是比较像样的,有声有色的。
听到赵国来求援,两人一商量,有点意思,现在是重新插手国际事务的好机会,所以借出兵救赵的机会,重新谋求在诸侯当中的话语权。就像近代的日本一样在二战当中,被炸得稀巴烂了,但是重建之后,现在却是巴不得向海外派兵,目的其实也是一样的。不过,当时的齐国觉得,就这么帮别人太不划算了,不顺手勒索一把,好像太对不起齐国人民了。于是,齐襄王就回信说了:必须以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派到齐国为人质,齐国才能发兵。
这个长安君是怎么回事呢?这个长安君就是太后另外一个宝贝儿子。问题就出在这儿了。赵国的大臣们商量着:“人质就人质吧,只要能解燃眉之急,当人质也挺好啊,也是算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可是掌实权的太后就不答应了:“啊呸!讹诈吧您就!知道长安君是我的心头肉,你就偏要割了去,是吧?不答应!”怎么说长安君也是赵太后最喜欢的小儿子,实在舍不得扔到齐国去吃苦。无论大臣们怎么劝谏,太后一律回绝。到最后被劝得急了,太后放出狠话,明明白白地告诉大臣们:“谁要再跟我说这事儿,老太太我非得吐他一脸唾沫星子不可。”
其实,赵太后的想法没错,你们一大堆大老爷们搞不定的事情,为什么非得拿一个孩子来说事儿?还到我一个女人面前唧唧歪歪的,所以宁可不要救兵,我也不能放我宝贝儿子出去。这一下大伙没辙了,干着急!
赵威后和长安君
可能您也要问,为什么赵太后就这么忌讳把宝贝儿子送去当人质呢?第一,那就是保证赵国如果在未来忘恩负义向齐国派兵的话,齐国就可以用斩掉这个人质作为威胁;第二,如果这一次我派兵救你,你却中途变卦了,我派人出去了,把秦国佬惹毛了,而你自己却退缩或是向秦国私下底求和了,这样,我也有机会回去折磨折磨你派来的人质。所以只要有人质,联合出兵的事,就不会有太大的意外,你也不至于半路向我背后捅一枪。从这个角度讲,去当人质,除了吃苦,还分分钟有可能要命。这种事情,赵太后当然不答应。
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有一个离休老干部,也是赵太后的老朋友,名叫触龙的,自告奋勇,希望去会一会太后。太后一听:“呦呵,老朋友?老朋友怎么地了?老朋友我就不呸你了?”于是就憋了一肚子的怨气,就等触龙来了,宣泄一下,喷他个满脸唾沫星子。
触龙这老爷子大约比太后大一轮的光景,也就小五十岁左右吧。他知道自己想去见赵太后,赵太后早就把气给运足了,就等自己过去当出气筒了。于是,触龙老爷子精心准备了一套步法,好好在家里练习了一番,于是正式上场了。接下来这一段,那经典了,曾经被收录在高中课本当中,名字叫《触龙说赵太后》。如果没记错的话,这篇文章是要求背诵的,不过故事确实很精彩,背得下来,也不算是一种负担。
触龙说赵太后
触龙老爷子岁数不小了,走路晃晃悠悠的,走两步拐一下,再走两步再拐一下,一脸急切的表情,就想快步走的,可两条腿就是不听使唤。远远地见到了赵太后,也没几步路,硬是撑着走了大半天,才一摇三晃地晃到了赵太后的面前,磨磨唧唧的,就开始告罪了:“哎哟,太后您知道的,老臣这腿呀太不给力,有毛病啊,所以很久没来见您哪。最近,咱听说您贵体有恙,是不是有点不舒服?我很是担心您的身体健康啊,所以特地来看你啦,不知太后您腿脚如何啊?”
太后那边正运着气,想着发火,一看,上来问的是这个,有点没思想准备了,撇了撇嘴说:“是不咋地,这还不都是秦王那斯给闹的!现在全得靠坐撵走了。”赵太后所说的撵,实际上就是一种用人拉的王族坐的车。人嘛,不会像马那样蹶蹄子,安全!事实上,赵太后的身体真的不咋样。她没说谎,因为这件事两年以后,她就去世了。
或许就像一般的老年人一样,见了面总是要关心对方身体怎么样?胃口如何?所以,触龙接下来又关心起了太后的日常饮食:“敢问太后您每天的胃口还好不?每天吃饭那个什么,不会减少量吧?”
太后又撇了撇嘴,心说:这老朋友还真老了,还这么啰嗦!就回答说:“嗯!也就是勉强喝点稀粥罢了。”
看见赵太后接茬接得挺快,触龙就继续谈起了中老年人共同关注的健康话题,顺便说说自己的心得:“老臣近来也是吃不下东西,只能勉强出去溜溜弯儿,算是坚持锻炼身体,每天走上三四里地,就能稍微地增加点食欲,身体就舒服好多。”
赵太后听了回答说:“哟!您有福,我可做不到。”
唠嗑完了这些内容以后,赵太后的心情算是稍微好了点,本来以为这触老爷子就是来劝谏的,无非就是唠唠叨叨地劝自己把小儿子送出去当人质,这些内容天天都听,听腻味了都。能说点饮食健康,显然是出乎自己意料的,太后的怒气也少了许多。没想到触龙这老爷子,正式把这个当烟雾弹给扔出来了。
赵太后对触龙说:“啊!今儿个您来就是说这事儿啊,还有别的事儿吗?没别的事儿,那就请回吧。”
看见赵太后的脸色稍微舒缓了一下,触龙就又拐着腿向前凑了凑,没话找话似的,转入了正题:“嗯哪,那个什么,太后,我那儿子舒祺没出息,年纪小不成材,在家待着,最多了不起到海边去拍拍写真什么的。我老了,说走就要走啦,所以咱怕自己一蹬腿儿以后,他没一技之长,连活下去都难哪!所以,咱就想,看看宫里有没有什么个正经事儿,比如您给他补一个卫士的空额,这样我就算死了心里也安心。今儿个就是为了这事,为了给这个不成器的儿子谋个饭碗,所以才冒死罪来恳请太后您答应。”
赵太后一听心想:有多大点儿事儿?这还不简单,让办公室的人去办一下不就成了吗?她觉得触龙这老家伙有点好笑,就说:“可以,这孩子今年多大岁数啦?”
触龙恭恭敬敬地回答:“回太后,十五岁了,嫩是嫩了点儿,但是咱这不是希望趁还没入土,托付给您吗?”
得!这两颗烟雾弹这么一放,终于把赵太后给炸糊涂了,自然而然地就联想起自己的小儿子了,有共鸣了都。于是忍不住就问了:“哎呦!想不到你们男人也会疼爱自己的儿子。”触龙听了,立刻回答说:“那是当然,我们男人疼儿子比你们女人家还厉害呢!”这一下把赵太后给逗笑了:“哎哟!吹吧!别逗了,哪有这种事儿!没听说过父亲疼儿子超过母亲疼儿子的。”
触老爷子很显然不服气,非得跟赵太后争出个子丑寅卯,反驳说:“未必吧!比如我就认为您疼爱您的女儿超过疼爱自己的小儿子长安君。”触龙在这里说到的赵太后的女儿,说的就是燕后,嫁给燕王当媳妇儿了。
赵太后听了,“切”了一声:“你错了,我最疼的,那可是长安君!燕后和长安君相比,那是要差去许多的!”
得,您看吧,老头、老太太开始较真儿了,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这个时候这两位已经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为人父为人母,在讨论自己的孩子了。触老头子为了驳倒赵老太太,就引了一段故事:“父母疼爱他们的子女必须为子女做长远的打算。当年太后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抓着她的脚后跟哭泣,是不愿意让女儿远嫁。但是在您祷告的时候却希望她不要回来,这不就是替她做长远打算,希望她在燕国,生儿育女,一代一代做国君吗?”
这一下把赵太后带到了往事之中,她点点头说:“嗯!是这样的。”
触龙接着说:“从现在往前追三代以前,甚至我赵国刚建立的时候,赵王子孙当时被封侯的,他们后人到现在,还有封侯的吗?”
赵太后回答说:“嗯,好像没有。”
“那除了赵国,其他诸侯国有吗?”
“嗯,好像也没有。”
到了这儿,触龙终于可以把话题可以绕到太后的小儿子身上了。他叹了一口气说:“您给燕后想得这么周到,但是好像给自己的儿子长安君,就想得没这么周到了吧?”
太后一听不乐意了,没好气地说:“你这话是这么讲的呀?”
触龙赶紧补上,说:“你看,眼下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高高的,又是大块的封地,又是金银珠宝,让他在家里养尊处优地待着。您不趁现在这个时候,让他为赵国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足?咱就觉得,您为长安君的打算太不长远了,只顾眼前好吃好喝的。所以,我就认为您疼爱他远远比不上疼爱燕后啊!”
太后一听,好么绕一大圈原来在这儿等着我呢!寻思了好半晌,终于想明白了:“好吧!我知道老头子你厉害,就让他到齐国去接受锻炼吧。”说完,忍不住眼泪都流下来,算是同意了。
有了赵太后的默许,触龙为小孩子长安君,安排车辆百乘,把一切能想到的,好吃的、好用的东西都给他带上了,生怕是到齐国吃亏。长安君终于可以辞别母后,一路东行,到齐国当人质--为赵国立功去了。
这就是《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触龙侃侃而谈、娓娓动听,把一副垂暮之年爱子心切的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可算得上是千古传诵的妙文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父母不可溺爱子女,溺爱等于祸害啊!
文案初校:见贤思齐
文案修订:L'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