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林原创散文丨灯光向前

灯光向前

文/杨正林

蓉城初冬的夜晚,姗姗来迟。

细雨菲菲的街道,阴冷的寒风将路边金黄的银杏树叶吹撒地面。

斑驳的路灯下行人稀少,等了一阵盼来了一辆老旧的公交车,这车贯穿城市南北,停靠几十个站,上下乘客较多,上车后见有空位,我便坐在靠前的位置。

环顾四周,为预防新冠病毒,车内乘客都戴口罩,多数人都埋头看手机。

我对面是一对老年夫妻,男的戴毛线帽,手攥着不锈钢保温杯。女的脖子上围着红纱巾,像小鸟依人依偎在男的身旁。

车刚起动便听到驾驶员一阵轻微咳嗽声,抬眼望女司机三十多岁,文静的脸庞,身着蓝色公交装,扎条马尾巴辫子。

行驶中当红灯亮时她便把头伏在方向盘上,显得疲惫。绿灯亮了,她便猛地抬起头,坚毅地眼神注视前方,右手把换挡杆推得嘎嘎直响,头上的马尾巴也随着老旧的公交车抖动。

车内很安静,我在女儿家碰了一鼻子灰,很郁闷。作为工薪阶层退休后为了多给孙女攒点奶粉钱我继续工作。

可如今几年过去了,三岁的孙女告诉我钱都交学费了,还弯着小手指说:“上了四个班,早教,游泳,外语,还有一个刚报名的‘领导人培训班’。是个阿姨说她有领导气质,但要引导培养。爸爸不同意,但妈妈还是报了名。”

我问孙女:“你想学吗?”她摇头:“不想学,想玩玩具。”

在女儿家提到此事,女儿瞪大眼睛反驳我:你懂什么?时代不同了,老古董还是少操点心。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儿从气势上压倒了老爸。

车继续行驶着,女司机仍轻微地咳嗽,虽戴着口罩还不时用左手捂住嘴,把脸涨得绯红。

这时,坐在对面的老人摘下口罩,男的说牙疼,继而张大嘴,露出被烟污染的黄牙。

女的掏出随身带的小药瓶,用右手两手指夹着几颗药丸,颤抖而熟练地向男的嘴左边牙龈放进。

两个老人在大众前公然取下口罩,还张大嘴出气,没有一点顾忌,前排几个乘客怒目而视。

而我却特羡慕他们,深情不及久伴,厚爱不需多言。这对老人朴实无华的举止,不正是那相濡以沫的糟糠之妻吗。

夜幕中,公交车灯光透过细雨射得很远。

一会儿,车驶过了霓虹灯闪烁的玉林街道,在衣冠庙站上来一个佝偻着腰,拄着拐杖,满脸皱纹的老太婆。

太婆没戴口罩,女司机扭头提醒她,戴好口罩,几个好心人也争着让位给太婆,可她昂着头不理也不挪位,估计耳朵背。

女司机从侧边拿出一个口罩递给太婆,可她仍不接收。

无奈,女司机停下车叫乘客帮助这位满头银发的太婆。

太婆不仅不听,还将拐杖敲得地板当当响。车上乘客急得喊:太婆坐下嘛,如此折腾几番婆婆才勉强坐下。

很快到站了,在一位姑娘扶助下老婆婆蹒跚下了车,回头还朝司机吼道,好闺女,我都九十几了,还老麻烦你们。

此刻,全车乘客被老态龙钟,满口一望无牙的老人严肃的回答逗笑了,车内的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纷纷议论起这个慈眉善目的神仙太婆,喧笑声给车内带来一股人气的温暖。

好笑的太婆那神态也扫去了我心里的郁闷,抬头从车窗向外望去。

细雨蒙蒙的站台上有两个等车的年轻人,漂亮的女孩把口罩拉到下巴,左手拿一包巧克力棒,右手把一支巧克力伸向张开嘴的男孩,女孩向上翘起鼻子,轻轻合拢嘴唇,而男孩低头专注而含情对视女孩,头上灯光浅浅的映照着。

多么恩爱的情侣,多么美的画面,

想起一句话:天冷了,情谊不会冷;雪飘了,牵挂依然在。那些爱你和你爱的人,永远都站在你的身后,给你支撑一片蓝天,给你暖阳般的笑脸。

是啊!幸福无时无刻不在,关键是用心去感受和发现。

公交车继续行驶在城市大街上,灯光驱散了前方的细雨和雾霾,载着平凡人的喜怒哀乐,前行在回家的方向,灯光向前!

【作者简介】杨正林(男),笔名:杨老三,成都七中学子,曾下乡到西昌冕宁县泸沽区先锋公社。高级工程师,建筑设备专家,成都航空学院客座教授。业余爱好旅游,写作,在四川工人日报,建筑报发表数十篇通讯,诗歌散文等。著有《建筑空调杀手》系列短文和《监理郝人传》等文章。知青故事《成都知青在冕宁》2019年获中国知青作家杯优秀作品一等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