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黄豆的故事与三个结尾|小说
文/王建平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杨树根的命运与黄豆有缘。
这批黄豆不能如期到达港口,多年通畅的公路瞬间没了。杨树根头顶是一群又一群喝醉酒似的日本飞机从空中向下狂泄,地面上顿时硝烟弥漫,遮阳蔽日。连续的轰炸,码头上正在装船的货轮也被击沉。
轰炸中,杨树根毫发无损,其他兄弟都有伤情。押运这趟货的陈管家懵了,他望一眼天,一句接一句不停地骂日本人。
天大亮,人聚齐,陈管家说黄豆没上成船,他也付不出所有人的工钱。陈管家泪流面满,他手背在脸上一横接着说,板车上所有的黄豆,你们想拿走多少我都不会挡,你们先逃命吧,我们后会有期。
十月的金秋,少不了黄豆的点缀,眼下却硝烟满天。杨树根用布满血丝的眼睛望望大伙,他趁空中没有响声,拾起地上炸弹的碎片,上前“兹”一声划开一袋黄豆,用手将黄豆往一个细长纱布袋子里撮,“沙——沙——沙——”声音低沉悲壮。陈管家巴不得杨树根全部撮走。
拴好袋子,杨树根偏过头对大家苦涩一笑,转身离去。
也不知行走了多少天,杨树根还是没能走出河北地界。原想河北一定平安,哪料到了这一带还是遇上了日本兵。说来幸运,背在身后的那一包黄豆神奇地救了他一命。
这天下午,杨树根在一个村子里转悠,眼里的巷子房子院落都一个样,怎么也走不出去。就在他心急火燎时,身后传来“哇啦哇啦”声,回头一看,见身后有两个日本兵在对自己喊话,估计是要他站着不许跑。两个兵托着长枪,一路追过来。杨树根心想,必须跑,只要拐过前面岔巷口,就能甩掉日本人。哪想,杨树根正跑得急,身后响起了“扑扑”两声枪声。
杨树根觉得背部中弹,但自己却没有倒下,紧接传来“沙啦——沙啦——沙啦——”的响声,原来是自己装黄豆的包被子弹打烂了,黄豆水一样流出来。杨树根没有停下,继续往前跑。差不多跑过二十多米,身后再次响起枪声,杨树根扭头看见一个日本兵猛然倒地,另一个同时跌了个四仰八叉,头盔飞得老远,后脑勺铬在路边的石头上,两个兵在地上都不动弹了。从拐角处往回看,应该是地上的黄豆导致一个兵倒地前误射到另一个兵。两人摔倒都是黄豆的功劳。杨树根立即返回去,他想起一月前关口天上日本人的飞机,便抱起一块脸盆大的石头砸向日本兵……
杨树根不敢歇息,忙伏下身体,用手往拢扫地上的黄豆,他真舍不得地上那一大片在余辉中闪烁金光的黄豆。他将细长的包调过头,洞口朝上,两手交替抓地上的黄豆,两只手掌都破了,黄豆上粘着血,血上粘着泥,他真想一粒不剩地拾走,但又担心起不久前的枪响声会招来日本兵。
天黑前,杨树根赶到一座山的半山腰上,下过雨,山上浓雾笼罩。他逃入一座破庙。黑夜里杨树根两只手钻心的痛,昏睡中念道,是黄豆挡住了子弹,是黄豆助我灭了两个日本兵,是黄豆……这一夜杨树根睡得香。
太阳越过对面山头两丈高了,杨树根被隔墙的声音诧醒,他随着声音去,见另一间屋里有人走动,太阳光照在一堆草丛上,那里蜷缩着的人蓬头垢面,一位50多岁的大叔在屋里打转儿。杨树根随大叔到庙门外,与他并坐门槛上,两人都长声短气的。大叔说了他们是河南逃难过来的,女儿饿了七八天,病倒,实在是走不动,可能活不过来了。杨树根听了大叔的话,恐惧感瞬间袭来,如五雷轰顶。杨树根转身提来装有黄豆的包。
娃?你这是?大叔惊得眼睛发直,没想到在逃难路上能碰上这么多金豆子。
杨树根舀来井水,取一把豆子泡在碗里,在庙外寻到一根一头圆弧的石头,将泡涨的黄豆在碗底舂,舂成细浆,将豆浆放在柴火上煮,过一会儿,豆浆的香气在破庙里弥漫。大叔扶坐起气若游丝的女儿,杨树根用嘴先吹凉调羹再一调羹一调羹往没有血色的嘴里灌。
七天过去,那女子喝豆浆的嘴唇红润起来,睁大眼睛,杨树根第一次看清,对面女子一对乌亮的大眼睛滴溜溜地转动,满目生机,仿佛对他有说不完的话想说。
女子名叫芸芷,娘去世得早,是爹将她盘大的,去年家乡发大水,颗粒无收,今年再不逃,恐怕只有死路一条。芸芷认为自己长大了,不能眼瞅爹被饿死,她就扶上爹上了路,哪想到自己一病不起拖累了她爹。
芸芷站起来后不久她的爹却倒下。大叔是为女儿采鲜菇跌下山崖的。杨树根背回老人,将最后一小把黄豆熬成豆浆,可是大叔顶多喝下三小口,就摇头不喝了。大叔用最后一点力气将杨树根与芸芷的手拉捏在一起,对两人露出幸福的微笑,笑呀笑,胸脯起伏微弱,喉咙里拉大锯似的,笑靥慢慢熄灭,合上双眼。
杨树根的老家在东北,无亲无故,孤身一人出关,来到中原主要是想躲避日本飞机的轰炸。在庙里偶遇芸芷父女俩。杨树根帮芸芷在庙外山坡上安葬父亲,他们继续南行,数月后来到长江上游川南某地,决定不走了,一是那一带地势浅丘,气候宜人,另一个原因是芸芷怀孕九个月了,实在是走不动了,于是二人就在距一座小镇不远也不近的荒坡上,用一块块从江边拾到的烂船板搭建起小屋,安顿下来。
一天芸芷收拾行囊,打算将杨树根那个烂得不能再用的布袋子丢弃,翻动时,听到脚下三声轻薄的响声,原来是三粒黄豆的落地声。树根拾起来,又惊又喜,去门外丢入门前的一堆松土里。
有一天,杨树根发现土里冒出一株新芽,第二天芽没了,他怀疑是自己认错了芽或记错了位置。又一天,门前的土里再次冒出新芽,这次杨树根有意在芽的旁边放一块石头作标记,可到傍晚新芽又不见了,杨树根警觉起来,一定是被鸟啄了。杨树根痛心极了,他不知第三个新芽会不会出来,如长出会不会再被鸟啄掉,于是睡觉前他在油灯下用竹子编制一个大大的护罩,盖在土上。
三天后杨树根揭开竹罩,果然有一棵鲜绿的新芽,最后这粒黄豆变成芽、长成秧。在杨树根跟芸芷两人的精心管护下黄豆秧长成一株壮苗,到了八九月,黄豆成熟了,一数数不多不少整整36颗黄豆。杨树根这一年正好36岁。
杨树根觉得黄豆跟自己有缘有义有情。第二年种下36颗,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后来就送黄豆种请乡亲们种,再后来就用现钱收购黄豆,在川南山区的小镇上创办起了第一家“江南豆制品厂”。
结尾一:二十多年后,满60岁的杨树根被当地小学请去讲故事,杨树根想到自己的经历就讲了自己与黄豆的故事。学生们听得入了神,不少同学深受感动,感谢杨树根爷爷每年为学校添制教具和为贫困学生捐款;有的同学却讥笑杨树根老人在编故事,特别是自己被追杀时黄豆摔倒日本兵的那一段,有的还追问最后那一颗黄豆真有那么神奇吗?问的越多,杨树根老人觉得能讲清的道理就越来越少。后来,学校领导好话说尽,杨树根老人都不去学校讲故事了。
结尾二:杨树根的儿子从小至大,亲眼目睹父亲让黄豆在家乡变成大产业的过程,他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后,注册了“金豆子股份有限公司”,所有种植户都是公司的股东。他在东北的“东方盛达食品有限公司”学习期间,参观了公司的“豆博馆”,儿子看到了父亲当年在黄豆种植基地劳动的图片,上面对应的名字:杨树根。最欣慰的是他见到了父亲当年的好伙伴陈管家。
结尾三:杨树根50岁前功成名就,但进入老年性格变得十分古怪,话越来越少。这天他趁芸芷送孙子上学一个人在家时,又捧出一本东三省地图册,翻到打有记号一页,在阳光下用放大镜反复地看。那图册绘制得很详细,上面标有村道街道名,他很容易找到了“杨家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