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黏液表皮样癌的三种分化类型超声表现

该患者术后病理为:腮腺黏液表皮样癌,由于免疫组化的病理结果尚未出结果,因此还未对其进行分型。

腮腺黏液表皮样癌

超声技术与诊断

黏液表皮样癌是腮腺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一种以黏液细胞、中间细胞和表皮样细胞为特点,兼有柱状细胞、透明细胞和嗜酸性细胞的上皮恶性肿瘤,约占所有涎腺恶性肿瘤的28.8%,可见于任何年龄段,最常见于中年(35-65岁),以女性多见。

黏液表皮样癌的病因可能与暴露于射线有关。根据其细胞坏死、神经浸润、核分裂活性及核的非典型性分为三种类型,即高分化型(具有分化良好的细胞,细胞异型性极小,黏液细胞比例高,有明显的囊性变)、中分化型与低分化型(细胞异型性明显,鳞状细胞比例高,几乎完全实性成分),其恶性程度依次对应为低度恶性、中度恶性和高度恶性,这种分类方法对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极高的意义和价值。

黏液表皮样癌的病程一般较长,多为无意中发现面颊部或耳下肿块就诊,当肿瘤与周围组织出现粘连时,可出现包块区域的局部疼痛,当肿瘤侵犯面神经时,可出现面瘫症状。

根据黏液表皮样癌的分化程度不同,其超声表现也有所差异。

高分化型黏液表皮样癌声像图表现类似于多形性腺瘤,多表现为腮腺内单发的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楚,形态较规则,少数可呈分叶状,肿瘤周边有时还可见不完整的包膜回声,其内部回声尚均质或欠均质,肿瘤内部可出现部分或完全囊性成分,CDFI:其内见散在点状血流(本病例有此表现:分叶状肿瘤,明显囊性变,CDFI:周边见点状血流)。该类型容易被误诊为腮腺良性肿瘤。

低分化型黏液表皮样癌为高度恶性肿瘤,其声像图与其他涎腺恶性肿瘤类似,表现为腮腺内的低回声团块,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质,质地较硬,团块活动度差,CDFI:团块内见丰富血流信号,PW呈高速高阻力型血流频谱(RI>0.55,有研究表明,PSV>60cm/s对于诊断黏液表皮样癌有重大参考价值)。另外,还可于同侧颈部探及转移性淋巴结声像。

病例来源Brendon Friesen博士(Radiopaedia网站)

中分化型黏液表皮样癌声像图表现界于高分化型与中分化型之间,表现为腮腺内的实性低回声团块,边界欠清楚,形态欠规则,内部回声欠均质。

 腮腺黏液表皮样癌需要与以下病变进行鉴别:

①腮腺混合瘤:高分化型的黏液表皮样癌的超声表现与混合瘤表现类似,容易被误诊为混合瘤,腮腺混合瘤的内部回声常高于黏液表皮样癌,为乏血供肿瘤,血流信号少于黏液表皮样癌。

②腮腺囊肿:囊肿常表现为腮腺内边界清楚、形态规则的无回声包块,囊壁菲薄,囊液透声可,后方回声增强。

③腮腺腺淋巴瘤:好发于老年男性,常有长期吸烟史,具体详见文章:浅表超声 | 腮腺腺淋巴瘤不是你以为的那个“淋巴瘤”

④腮腺炎性病变:发病时间短,肿痛明显,超声表现为腮腺弥漫性肿大,回声不均,合并脓肿时,表现为腮腺内的不规则无回声区,透声差,抗感染治疗后好转。

文献:

1、 王娅,黄雪莹等,腮腺黏液表皮样癌的影像学表现[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8,40(2)

2 、陆林国,徐秋华等,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超声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21(7)

3 、邱建平,杭东跃等,腮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0,35(6)

4 、Dr Yuranga Weerakkody,Assoc Prof Frank Gaillard et al.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of salivary glands

5、郭万学《超声医学》(第6版)

<完>

超声技术与诊断

如果对你有帮助,记得点击在看支持一下哦

点击下图了解↓↓

夏焙、郑春华、陈文娟主编《儿科超声诊断临床图解》

超声技术与诊断(cs-zdx)

1. 文章整理自专业图书、期刊及网络,我们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请支持正版图书,如若觉得侵犯您的权益请直接微信发送给我们或发邮件至515330743@qq.com。

2. 欢迎分享及转载,转载请保留所有信息,包括文章来源及整理人员或平台

3. 投稿请发送稿件至515330743@qq.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