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散文】苏音《还忆夏夜纳凉时》
文/ 苏音
【作者简介】苏音,本名张跃飞,会计师、中国残疾人作家联谊会会员、汕头社会心理学会会员、市作协会员。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那天,我到一友人家串门,恰遇突然停电,屋内一片漆黑,煤油灯什么的早不知扔那旮旯去了,几根小蜡烛的光实在暗淡。我们便干脆移步到楼盘旁边的绿化景带,从家里取来彩条布和茶具水壶,借着头顶的一轮将圆的明月和远处散射来的灯光,席地而坐,高冲低斟,轻酌细品工夫茶,曼语谈世事人情,顿时有了一种久违的亲切与惬意。
如今的年代,消闲的方式真不少,夜生活还真是丰富,什么泡吧、蹦迪、健身房;歌厅、茶座、舞蹁跹;再不然安坐家中吹着凉爽宜人的空调,开着大液晶,拿个电视遥控器,几十个频道随你看,若是一个也看不上眼,还可以打开DVD看大片,不看电视就用电脑,上网游逛、聊天、玩游戏,不亦乐乎。可就偏偏缺少了一样,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围坐家门前或院子里纳凉神聊。
回想起上世纪的六十年代中期,那时我尚是孩童,家住在一间学校的家属楼,这建筑是坐北向南是凹形的两层楼房,加上一面南墙就是一个闭合的大院。院子里住着好些人家,有着不少年龄相近的孩子。在夏日,每当夜幕初降,各家各户相继在院里摆开饭桌,时常边吃边互相聊起了各种话题。谁家做了好吃的,或盛一碗端过去,或请邻居过来夹几箸尝尝,气氛极为融洽。饭后,大人们泡起了工夫茶,天南地北地闲扯,孩子们便在附近玩耍。我们的院门外隔着校道就是学校的大操场,那无疑更是我们玩耍的广阔天地。
白天的大操场是喧闹的,全校那么多学生,做操、上体育课,还有课外的各种活动、球赛,真个是龙腾虎跃,难得有安静的时候。只有到了夜晚,校内除了几十个内宿的归侨生,就是住在校园内的十来家员工和家属了。偌大的操场沉寂了,变得十分恬静宜人,可总是不乏悠闲休憩的人们。那年月,住房多是比较窄小简陋,屋里没有空调、电风扇;更没有电视机,连收音机也凤毛麟角,户外旷地是个消磨时间的好去处。月色中、星空下,便有着许多回忆。
最怀念的是那月下的夜晚,四周树影婆娑,宽阔的旷地银光一泻铺满地,从大礼堂这端可以一眼望见校门那一边进出的人影。夏天的夜晚,人们常到户外纳凉,大礼堂门前的草坪是块宝地,时常聚集着纳凉的人们。曾经有一段时间几乎每个晴朗的夜晚,吃过晚饭我们就早早着搬着板凳小椅子来到礼堂前面的操场边,围坐着听住二楼的一位老师讲“古”。他肚里有着讲不完的故事,什么东周三国、聊斋说唐,西游记、秋海棠、金陵春梦、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多少故事引人入胜,每到紧要处就来个下回分解,引颈待明晚,遇上讲古人有事没来,就得耐心等着到什么时候再续。这些故事吸引着我们,更开启了我们的心智。
夜晚的操场更多是属于是孩子们的,我们常玩最普及的游戏“捉迷藏”,旷野中不时响起那兴奋的欢呼;还有一个游戏叫“磅地雷”,人分两队,设一“公证”(裁判),坐在中间,人员充沛时为避免“公证”偏袒也可设两个互证。每次各出一人到“公证”耳边悄悄说:要磅某某人,如恰是对方也派出此人到来就炸中目标出局,以哪一方剩下人少为负。这游戏还有一种玩法,把军棋子各执一方,轮流持棋子到“公证”亮出棋子比输赢,那一方吃子多获胜。
后来,我们也搬了几次家,但夏夜和邻居们一块纳凉成了保留节目,邻里之间虽也有过小纠纷、小矛盾,但热情质朴始终贯穿了那个时代的人际关系。八十年代以后,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邻里相处的时间与空间也随之改变了很多,商品楼的钢门铁罩把各家各户分隔开来.有些更是“堡垒森严”,以致“老死不相往来”,连邻里之间姓甚名谁都不知道。电视机的普及,也给人们的交往带来影响,遇到亲朋来访,主人便一边瞅着荧屏一边接待来客,难免时不时心不在焉。客人也不自在起来,惟恐打搅了人家,尽失以前串门那种自然、随意和亲切。电话虽使人们相互联系便捷方便,却也让人与人的距离进一步拉开。访友也得预约,少了那种不速之客的惊喜。加上高档豪华的厅堂装修.进门便要脱鞋,使邻里之间的串门也变得十分拘谨,凡此种种,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就不如从前了。
难为的是现在的孩子们,客观环境的改变加上大多是独生子女,得重点保护,他们只能乖乖地待在家里与电视、玩具、游戏机为伍。虽然也有随父母出门旅游的,却少了和邻居小伙伴们在一起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玩耍的那种天真乐趣。
时尚的生活让我们在体验许多新的享受之时,不知不觉中也抛弃了一些本应珍惜的东西,追求快乐无可非议,可最难忘怀的不是表面荣华的感觉,而是心灵深处的阳光日子。让户外纳凉活动回来吧!这也会让我们更好地回归人与人交往的自然与和谐。
(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