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诚不我欺
有人说,现在这个时代,很魔幻,又真实。有人在捡破烂时之乎者也,引来万民“朝拜”;有人直播间少女变大妈,涨了几十万粉。很多人感觉这个世界越来越不可理喻,越来越“人心不古”。
但其实啊,“真实”,很贴切,“魔幻”么?不魔幻,除非认为,人这种生物,从来就是魔幻的。
记得在一篇梳理“流浪大师”事件的文章里面,作者引述了一位旁观者的话:“他们都没疯,他们有钱赚。”很直白的实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古人诚不我欺。
01 演给谁看?
明星为什么要娘?观众喜欢看呀。直播为什么要露?观众喜欢看呀。自媒体言论为什么要极端?观众喜欢看呀。
人生在世,总要演点什么给特定的人看,然后换来钱财和富贵。现在,最有力(消费力)的观众,是逐渐富起来,或没富起来却愿意消费起来的人们。那以前呢?谁是最强的消费力,有谁可以给你荣华富贵?皇帝。
可曾想过为什么唐朝诗词冠誉中华5000年么,曾想过为什么唐朝之后好像文学界就换了一种潮流么?
科举会考啊。
科举之制兴于唐。其科目甚多(秀才系最高科目,高宗永徽二年后停止。此外尚有俊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等科,均见《唐书·选举志》),常行的为明经和进士。进士科是始于隋的,其起源,历史记载,不甚清楚。据杨绾说:其初尚系试策,不知什么时候,改试了诗赋。到唐朝,此科的声光大好。这是社会上崇尚文辞的风气所造成的。唐时,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
——节选自吕思勉《中国通史》(顺便安利一个,这本书是本好书,有一定的官方历史积淀后来看,对很多事情会有全新的认识)
(成熟的读者自然要问为什么要考诗,这一于治理国家毫无用处的玩意儿,这里不是重点,一会说。)
请不要认为这个因果很俗,两个原因:一是,诗词的存在和发展必然在科举对它侧重之前,也就是,风雅才情早已有之,因果也没那么绝对。二是,诗词的大面积推开的刺激,自然科举功不可没,但只是点了一个灯,若是诗赋真的让人愉悦,社会就会自发地推崇和学习诗赋。
——是不是就没这么俗了?但与当今审美变迁理同。
如果生活在唐代,你会觉得诗赋没用所以认为那些大诗人们扭曲了年轻人的审美么,你会觉得那些闷头学“暮鼓对晨钟”的人俗么,你会觉得他们丝毫没有推动国家进步么?
你不会,但你的上一辈可能会,上一个朝代的皇帝也可能会。正如我们理解不了下一辈对流量明星的追捧一样,正如我们组建夕阳红联谊会力战超话一样。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古人诚不我欺。
回头来说说为什么要考诗吧,据吕说,“隋炀帝本好辞华”,进士科在隋朝已经有了,考诗赋也大概是继承自隋。另外隋朝考这个进士,也不是为了选拔官员(确实选的不是治世之才)。而唐自然也不傻,“(科举)在官吏登庸法上,看作唯一拔取人才之途,怕还是宋以后的事,在唐以前,至多只是取才的一途罢了。所以当时的进士,虽受俗人看重,然在政治上,则所取的人并不多,而其用之亦不重”。如此而已,历史书就简单一句话,说科举自隋唐始,事实上界限并不明确,哎,课堂学的实在太浅了。
02 如何立名?
说到出名的方式,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也无非凤姐。最让人感到励志的,必推芙蓉姐姐。说到祖师爷,不得不提陈珂。
祖师爷?nonono,多少年前就有他们的祖师爷了。
每一个时代从来(认为自己)不缺怀才不遇的人。为了受到赏识(在考试制度完善以前,甚至在九品中正占主流之前),能怎么办呢?得让自己的名声传播出去,想要红,先要火。酒香也怕巷子深,那先挂上大红花把人引到巷子里来,自然就能闻到酒香了(在说这话的时候为什么我脑子里不断浮现那瓶酒业博览会上打碎的茅台)。
于是,就有了很多“狂生”的存在。我们自然只会记得那些真的有实力的狂生,毕竟只狂而无才的早就湮灭在历史车轮里。放宽下条件,也不一定非得“狂”,只要“人设”在实际贡献之前,就属此类。
刘邦有个谋臣郦食其,怎么被刘邦“发掘”的的呢?
高阳人郦食其,家贫落魄,为里监门。沛公麾下骑士适食其里中人,食其见,谓曰:“……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摘自《资治通鉴·秦纪三》
托了个关系,卖了个“狂生”的人设。往见刘邦,然后得到重用。在见郦食其之前刘邦并不知他水平如何,即使“闻其贤”,天下贤人多不胜数。但大概是狂生之名,让刘邦有了见他的冲动。郦食其是有水平的,差点以一己之力就替刘邦稳了齐地(因为韩信事败人亡),但既是如此这般就有机会得见上人,可能一次谏言就决定自己一生富贵,好利之徒怎么会少呢?
再往前战国四公子门客加起来怕也好几千了,留名者不过寥寥,这些所谓“门客”里当中装疯卖狂的人难道会少么。
想红,得先火,而火起来的内在含义,是得到了一个机会,或者不止一个机会。即使靠奇怪的人设火了,只要能洗白,就是励志。如果我们认为这些都是狂而无才之辈(看怎么定义“才”了),那Lady Gaga可算一个能力卓绝却先狂而后出名的人了,茅台也算一个曲线营销的案例,情色片出道后洗白的一众演员也是如此。
先用各种方式让自己火起来,让自己的人设跑在实际贡献之前,这种做法只能说是古已有之,都是为利,求利是人性。什么凤姐什么陈珂,千年前不乏其人,百年后必然后继有人。
03 如何打call?
古代没有应援团,没有这周边可以收集(还是有的,春秋时期佩玉成风怕也不是自某个风流公子起),没有热搜可以买,也没有超话可以刷,怎么打call呢,只能把好的作品抄一遍了,一时间,洛阳纸贵。
能把纸价都买上去,魔幻么?抄一篇好文,有那么着急么?不魔幻,很真实。手上拿着一篇手抄《三都赋》,是地位,是面子。屯纸不卖,是生意,是筹码。天知道底下衍生出来多少奇妙的交易。爱好文辞是起因,后面的滚滚潮流,怎不是一个利字在作祟。
04 古人诚不我欺
毕竟用几千年的视角来观察短短百年,有什么好欺呢?
人类社会发展了这么久,人性是不会变的,仅有的变化,可能是吃相一次次变得更好看了而已。千年以来的种种被认为“魔幻”的事情太多了,我们短短一生中的所有经历,都不可能找不到对应。并不是古人不欺我,是人性不欺我,而“我”,也不过是被人性驱使的木偶罢了。
也许我们不应该轻易评价一件事情“魔幻”,毕竟存在大部分时候意味着合理——一切,都很REAL。最简单的概括,这些都是逐利而已。
感谢阅读!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