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名词解释(一)

在语文学习中有三大难:“文言文 作文 周树人”,从今天开始,每天一期,小编带你一起厘清文言文常识名词,从此古代文化知识全知道!

------------01  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3)称所厌 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 20 岁、女 15 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如称屈平为屈原,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 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 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 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柳宗元 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龢。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 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 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 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 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
【称爵名】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大书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 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
【谦称】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 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 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 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
(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 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 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 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 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 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麾下。
(4) 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 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7)称 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 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 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
(8)对尊长者和用于 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 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 圣驾等。
【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 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 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 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 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 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 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 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 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 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 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 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 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 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 (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0)

相关推荐

  • 中考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统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视频汇总(第2版)统编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视频汇总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视频汇总(第2版)统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图文解读+ ...

  • 公共基础知识:你应当知道的称谓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 ...

  • 古代人称称谓(2)

    古代文化常识一:人称称谓(2) 13.先 加在已死去的人的称呼之前,表示对逝者的尊敬.父亲过世以后,称先考:母亲过世以后,称先妣.这两个词至今仍在沿用,比如子女在为逝去的父母立碑的时候,会写" ...

  • 文言文阅读之课内文化常识(下)

    [对点训练] 1.下列文化常识表述的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作者为左丘明,是对<春秋>这部鲁史的解释,和<公羊传><谷 ...

  • 学霸题库|2021备考古代文化常识专练:姓名称谓类

    学霸题库|2021备考古代文化常识专练:姓名称谓类

  • 妖的历史干货 | 古风写作必备词汇

    时间 年龄  称谓 衣饰 宫室 什物 礼仪 古风写作素材 时间 十二时辰表 现代时间 十二时 时辰 23-1 夜半 子 1-3 鸡鸣 丑 3-5 平旦 寅(yín) 5-7 日出 卯 (mǎo) 7- ...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一)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一): 五 天文历法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天文学也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其他包括农学.医学和数学,天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 ...

  • 2021考前冲刺|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148道(教师版)

    一.官职沿革 (一)官职制度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 ...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对于中国文化,我们并不能完全丢弃

    如今,各种古装电影电视剧层出不穷,却也鱼龙混杂,单看那些影视剧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呈现,就会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古装影视剧错误百出,他们真该好好的学习一下中国古代文化方面的常识了. 曾看过这么一句话,我们的手 ...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第一篇)

    一.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经济发展,政治主张和哲学看法的不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有儒.墨.道.法等诸家. 儒家: 代表人物一:孔子(至圣),代表作<春秋>及门人据其言语所编<论 ...

  • 260个《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大汇总

    260个《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大汇总

  • 【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高考语文必备!

    [高中语文]一.常见借代词语 二.作者作品 三.中国文学之最 四.文化常识 五.诗句与人 六.一句话评书 七.人的称谓 八.谦称 九.敬称 十.特殊称谓 十一.古代官职任免升降 十二.地理部分 十三. ...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姓氏文化(二)

    姓氏的来源有很多,<风俗通义·氏族篇>将姓氏来源归纳为九种:"或氏于号,或氏于谥,或氏于爵,或氏于国,或氏于官(如司马懿),或氏于字(比如孔子,他的先祖宋公孙嘉字孔父),或氏于居 ...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姓氏文化(一)

    据说"姓"产生于母系社会,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实行"一夫一妻制",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最早的姓都是女字旁,这反映了母系氏族血缘关系,如炎帝姜姓,黄帝姬姓,少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