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散文】王梦恒《与天地而同久》
文/王梦恒
【作者简介】王梦恒,笔名灞桥冷月。现就读于陕西咸阳市三原县南郊中学,咸阳市诗词学会三原分会会员。自幼喜欢文学,历史,尤其喜欢诗词歌赋,阅读欣赏之余,积极学习创作,作品登载于省、市、县级刊物,并获省、市、县级奖励。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记游览于右任先生故居
社会的“快节奏”让人们的生活匆忙而无趣,每每想逃离压抑的现实,躲避尘世的喧嚣,我往往都会寻一处历史遗迹或者古代建筑,那是一派别人无法体会的静谧和美好!适逢放假,又有两位挚友相陪,惦着不远的于右任先生故居,于是“伴携君子,欣然起行”。
转进三原西关斗口巷,不远便看见了镌刻着“于右任故居”五个大字的门匾,那是先生的外孙屈北大题写的,字体铁画银钩,风骨铮铮,顿时一种敬仰之感油然而生。
向西穿过一条窄道,便进入了院落,也就是先生故居的主体部分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先生的一尊雕塑,和平时见到的一样,这尊雕塑依旧采用了先生平时的风格:一袭旧衫,一双布履,长髯飘飘,精神矍铄,面容慈祥,亲切可掬。东侧墙壁上则是先生所创的“标准草书”《千字文》壁刻。行云流水却不失严谨,笔走龙蛇却独具章法。先生被誉为“当代草圣”,他长期钻研创立的“标准草书”,已成为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大杰作。如果时光可以回溯到盛唐,不知道张旭、怀素看到这样的草书,又会发出什么样的惊赏和慨叹呢?
继续向西便是一座古朴雅致的青砖瓦舍,那是先生的养母房太夫人居住的院落,也就是故居的西院。先生两岁丧母,父亲于新三常年在外地经商,先生与养母房太夫人相依为命。院落的南房陈列着先生一生的事迹。先生一生忧劳国事,为中国民主革命和国民建设贡献了毕生之力。他一生奠定监察,发展铁路,兴办水利,办学育人,把一切都毫无保留的贡献给了他爱之恋之,思之念之的祖国和魂牵梦绕的故乡。参观展览,我和朋友敬意崇生,家国情怀一次又一次的跃动。北房则陈列着房太夫人的生活用物。土炕之上的蜡像,是房太夫人督导幼时的先生读书的场景:房太夫人专心指导,先生面容坚毅,尤为认真。
出了西院,向北行走,就是先生居住的“三间老屋一株槐”的北院了。北院是先生的书房和卧室。踏进书房,只见一桌、一椅,一书架。而卧室之内也只有一座土炕,一张木桌,两张木椅,桌上一碗一壶一镜,如此而已。简陋的房屋,屋内简单的陈设,不由让我和朋友肃然起敬,叹服先生廉洁奉公,清风两袖之精神。“这可真是`斯是陋室,唯公德馨'啊”朋友如此叹道。是啊,没有多么华丽高大的建筑,但那种古朴凝重,却实实在在的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天下为公”的博大襟怀。
伫立在六百多年的古槐之下,夕日渐沉,古槐在地上撒下一片片斑驳的树影,煞是一派婆娑和朦胧。这“起死回生”的古槐虬劲苍然,依旧盘根错节,昂扬向上。就如先生那“落落乾坤”的布衣风范和“高山仰止”的品格情怀,虽历经数十年风雨沧桑之侵染,依旧光芒不减一般。让人为之感慨振奋,为之心动神往……
参观匆匆结束,感悟颇多,意犹未尽。站在门边回望整个院落,凝视着远方的天宇浩瀚。仿佛听到一老一少的声音悠悠传来:
“伯循啊!吾屋虽漏,然放声读书较自由也!”
“儿尊父命,必努力治学,期为国用!”
踏出先生故居的门,犹念先生的品行,心感先生的情怀。我希望自己和朋友就像先生写的那样,“德业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已历一夜,心潮尤不能平息,于是翻身起床,写下了上面的话。写给自己,写给朋友,也写给先生的故居……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