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快黑了,早点儿回吧!”

“天快黑了,早点儿回吧!”

——清明之日,追忆我的父亲母亲

八年前,父亲离我们而去;六年前,母亲追父亲而去。

今日清明,远离故乡的我,没能回去给父母的坟丘添上一把土,没能在父母的坟前烧上一张纸,心里很不是滋味!仅仅能做的,也只是看着父母仅存的几张照片,无数遍地回忆和父母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耳边模糊似又清晰地响起母亲、父亲老重复的那句话——“天快黑了,早点儿回吧。”

我记事儿时,看到别人有爷爷奶奶,而我没有,就在睡觉前老是缠着劳累一天的母亲说我们的家世。从母亲的讲述里,我了解了许多许多。我们一家在六零年代大饥荒时死了好几口人,爷爷奶奶、大爹大娘、三爹等都被饿死了!以至于到现在我还倍感唏嘘,那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年代啊!

从母亲的讲述中,我知道了父母都是出生在上世纪初叶的穷苦孩子。母亲十来岁就到父亲家做童养媳,成年后和父亲结婚,先后生养了七个孩子,除了老大夭折,后来的两个哥哥、三个姐姐和我,都是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吃糠咽菜、含辛茹苦把我们拉扯大。当然,我们也都很争气,后来几乎都走出了农村,成了所谓的城里人。大家日子过得还算幸福!因此,他们在我们村里也算是扬眉吐气、备受敬仰的老两口啦。

母亲是四十六岁时生了我这个老幺,我和最小的姐姐差了六七岁。所以,我刚懂事儿时,一旦惹恼了哥哥姐姐,他们就吓唬我说:“告诉你,你不是咱妈亲生的!再闹就把你给扔了!”于是我便不在敢瞎胡闹!并一直怀疑自己真的不是母亲亲生的呢!这种猜度心理直到上了中学才渐渐烟消云散!

上世纪九十年代,老幺的我也娶妻生子了。子女们总想接他们去城里住,年近八旬的父亲母亲怎么也不情愿,他们总是说住不惯城里的楼房,没有乡亲们唠嗑,一旦闲着就心慌。于是,老两口就一直住在老家,忙点儿农活什么的,农闲时就和邻居们打打麻将、唠唠嗑,这样他们的身体反而一直很健康。所以二老都是九十多岁才离我们而去。

回到题目上来。父母的这句“天快黑了,早点儿回吧”,就重复出现在他们老两口七八十岁那几年间。每当周六日,我总是尽量抽出时间、买点儿二老爱吃的回去看看二老,有时候帮着父亲翻翻地,帮着母亲种种菜。这当儿,每到下午,太阳还老高,他们就催我赶紧回城里。

于是,那些年,那句“天快黑了,早点儿回吧”总是在我耳边响着。我骑自行车回去的那几年,他们那样说;我骑摩托车回去的那几年,他们那样说;直到我十年前开车回去,他们依然这样说。其实,老家所在的村子到我城里居住的地方距离也就十几公里,骑车子也就一个多小时,开车也就半个小时而已。

父母亲理应知道这么远的距离,该有多久就可以由老家到新家的!缘何一直这么多年来,每每我回去看二老,他们总是如此说“儿呀,天快黑了,早点儿回吧”

总想起,父亲每每赶集回来会给我带上一捧炒花生或两个焦麻花;总想起父亲撒鱼我帮捡鱼;总想起母亲纺线我给她递棉花;总想起母亲做饭我给她打水和烧火;总想起从小到大,记忆里似乎没有挨过父母一顿打……

多想再给父母洗一洗脚,多想再陪父母说句话,多想再听听父母的那句“天快黑了,早点儿回吧”!可是所有的想法只能是想法,再无法实现它。

泪目中,模糊着倚在高宅子门口的二老挥手送别的情景;耳朵里,清晰地回响着二老慈爱的叮嘱——“儿呀,天快黑了,早点儿回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