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大补气血名方-十全大补丸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陈花

导语

据《中国医学通史》记载,北宋重视文官,尤其重视对医学著作的整理研究,专门组织人员校勘、编写方书,于是就有了我国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成药方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全大补汤就是其中一个流传较广的经典方子。在医学并不发达的古代,其经过历史神化,有“起死人而肉白骨”之称。它在韩国也很有名,我们经常可以在韩剧中看到用十全大补汤来调理身体。而随着现代制剂工艺不断发展,陆续出现了许多剂型,如蜜丸剂、浓缩丸剂、口服液、颗粒剂、片剂、膏剂、糖浆剂、胶囊剂、酒剂等。接下来着重给大家介绍该方剂的丸剂。

组成

十全大补丸由十全大补汤演变而来,由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蜜炙)、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黄芪、肉桂十味中药组成,具有温补气血的作用,可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月经量多等症。方中包括了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和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两者组合又称为八珍汤。十全大补丸就是八珍丸加上黄芪和肉桂而成。清代张秉成于《成方解读中》所言:“八珍并补气血之功,固无论矣。而又加黄芪助正气以益卫,肉桂温血脉而和营,且各药得温养之力,则补性愈足,见效愈多。”

十全大补丸

方解

本方由十味药组成,功能大补气血,故以“十全大补”名之。

党参补气,熟地黄补血,气血双补,共为君药;

白术补气健脾,助党参益气补脾,当归养血和营,助熟地黄补益阴血,共为臣药;

茯苓健脾和中,白芍养血和营,川芎活血行气,黄芪助正气,固卫益气之功更强,肉桂温血脉,行气和营之功更盛,共为佐药;

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

诸药合用,共奏温补气血之功。本方配伍特点为,在诸益气养血药中配伍辛热之肉桂,寓温阳于补养之中,以收阳生阴长之功。

类别

十全大补丸属于补虚药,凡能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改善脏腑功能、增强体质以提高抗病能力、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就称为“补虚药”,亦称“滋补药”或“补益药”。根据药物的药性和临床应用的不同,补虚药分为补气、补血、补阳、补阴四类。

补气药主攻补气以增强脏腑机能活动,主治气虚诸证;

补血药主攻养血,兼能滋阴,主治血虚、阴血亏虚等证;

补阳药主攻温补人体之阳气,主治阳虚诸证;

补阴药主攻滋阴补液,兼能润燥,主治阴液亏虚诸证。

十全大补丸对于气血不足、脾虚、肺虚、肾虚、阳虚之类的病症,都能够取得不错的疗效,是祖国医学治疗男女诸虚不足的经典名方。

化学成分

1、多糖

最为多见,如:党参、白术、茯苓、黄芪、肉桂、熟地黄、当归和甘草均含多糖,占全方药味的8/10,当然多糖性质和结构不尽相同。

2、挥发油

白术(主要为苍术酮)、川芎(主要为藁本内酯)、当归(香荆芥酚、藁本内酯等)、肉桂(主要为桂皮醛),占全方药味的4/10。

3、苷类

如芍药苷、黄酮苷、环烯醚萜苷等,10味药中有3味含苷类。

4、其他

有生物碱,如:川芎嗪;有机酸,如:阿魏酸、三萜酸、甘草酸等。

药理作用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该药具有增强免疫,改善及促进造血功能,抗放射损伤,抗肿瘤,抗衰老,调节中枢神经活动,提高机体适应性,增强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以及促进蛋白质RNA、DNA的生物合成,促进机体代谢,滋补强壮等药理作用。

剂型及用法用量

1、丸剂

大蜜丸,每丸重9g;浓缩丸,每8丸相当于原药材3g。

丸剂,口服。大蜜丸1丸/次,水蜜丸6g/次,2~3次/日;浓缩丸,8~10丸/次,3次/日。

2、其他剂型

除丸剂外,还有口服液、颗粒剂、片剂、膏剂、糖浆剂、胶囊剂、酒剂等,其用法用量根据剂型不同有相应改动。

现代应用

临床研究报道,十全大补丸在各个科室中均有应用。后世医家逐渐使本方的应用范围扩大到内、外、妇、儿各科的多种疾病属气血两虚证候者。

1、血液科

可纠正手术后低蛋白血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

2、消化科

可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下垂、胆石症等;

3、内分泌科

用于治疗席汉氏综合征等;

4、皮肤科

顽固性荨麻疹、疮疡久不溃破或溃后脓液清稀日久不愈等;

5、肿瘤科

临床研究均表明,十全大补汤在抑制恶性肿瘤的增殖及转移、增强机体免疫力、减轻放疗和化疗副作用、增强抗癌药物的疗效、提高患者的QOL、延长生存期等方面有较好疗效,现代常用于抗癌辅助治疗及防治放(化)疗不良反应等;

6、其他

也可应用于骨疽、瘘管、梅尼埃综合征。

应用鉴别

1、与八珍丸的鉴别

两药同属气血双补剂,均有补气养血之功,主治虚劳、眩晕、月经不调等气血两虚证者。

但从二者的药物组成看,八珍丸由补气之四君子合养血之四物组成,为治疗气血两虚的基本方,统治一切气血两虚的病证;而十全大补丸较八珍丸增加了黄芪、肉桂两味药物,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肉桂温补命门、填培真元,对气血两虚较重或兼有虚寒之象者较八珍丸有更好的治疗作用,另外对体虚自汗、疮疡不溃或溃后久不收口者亦可用十全大补丸治疗。

2、与人参养荣丸的鉴别

两药同属气血双补剂,均有补养气血之功,主治虚劳等气血两虚证者。

但从二者的药物组成看,人参养荣丸为十全大补丸去行血之川芎,加宁心安神之远志、五味子,理气健脾之陈皮组成,且改用党参为人参,使温阳益气、健脾之力更强,因此,前者较后者益气健脾之功更强,更有宁心安神之效,对气血两虚而心神不安者更为适宜。

注意事项

主要适用于气血两虚的人群服用。孕妇及身体壮实不虚者忌服。

①忌不易消化食物。

②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③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④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审稿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朱莎、叶颖霞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0)

相关推荐

  • 中医膏方——人参养荣膏——阴阳解析

    人参养荣膏--阴阳解析 处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人参30.白术(土炒)30.茯苓10.甘草(蜜灸)30.当归30.熟地黄10.白芍(麸炒)90.黄芪(蜜灸)30.陈皮30.远志(炒)1 ...

  • 中医膏方——十全大补膏——阴阳解析

    十全大补膏--阴阳解析 处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党参60,白术90,茯苓90,甘草30,当归90,川芎60,白芍(酒炒)90,熟地黄120,黄芪120,肉桂30.白蜜150. 制作: ...

  • 【气血双补的8种中成药,对症用药,记得收...

    【气血双补的8种中成药,对症用药,记得收...

  • 立冬,拉尼娜带着寒冬来了!三个温阳驱寒方送给您,暖身暖心,伴您健健康康过冬天!

    万物收藏,冬之伊始,不知不觉间,秋日缓缓退场,冬天即将拉开序幕,明天就是立冬了!   立冬,意味着秋天正式结束,冬天到来.路旁的银杏树已经掉光了叶子,风里的寒意越来越重,相信不少小伙伴都已经翻出了棉大 ...

  • 千古大补气血名方——十全大补丸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陈花 导语 据<中国医学通史>记载,北宋重视文官,尤其重视对医学著作的整理研究,专门组织人员校勘.编写方书,于是就有了我国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成 ...

  • 罗大伦老师力荐:清代大补气血名方,玉灵膏

    您有这样的经历吗:蹲在地上两分钟,然后猛地站起来,眼前瞬间变黑一下?如果有,您可能看看下面的内容. (以下内容言出中医博士罗大伦) 在古代医家的医案书里面,我最早看的是清朝王孟英的医案,然后才是叶天士 ...

  • 金元名医李东垣:气血双补的千古名方,仅2味药,大补气血和虚劳

    古代金元四大家有个叫李东垣的,他开创了补土派,土就是脾胃.中医虽然没有分科,但术业有专攻,李东垣特别擅长治疗各种脾胃疾病,认为脾胃一伤,百病由生,十分强调脾胃对人身的重要作用.李东垣对脾胃的重视程度在 ...

  • 大补气血的千古名方

    中成药,乌鸡白凤丸既适合大补女人的血气不足,也适合大补男人的血气不足,虽然名字叫做'乌鸡白凤丸',但绝对不是专门给女人们吃的, 当归作为药食同源的补血中药,可以用在药膳中.用15克当归和一只老母鸡同炖 ...

  • 气血双补的千古名方,仅2味药,大补气血和虚劳

    古代金元四大家有个叫李东垣的,他开创了补土派,土就是脾胃.中医虽然没有分科,但术业有专攻,李东垣特别擅长治疗各种脾胃疾病,认为脾胃一伤,百病由生,十分强调脾胃对人身的重要作用.李东垣对脾胃的重视程度在 ...

  • 冬天补身怎么补?中医分享1个大补气血的食疗名方,在家就能做

    自剥好龙眼, 盛竹筒式瓷碗内, 每肉一两, 入白洋糖一钱,素体多火者, 再入西洋参片, 如糖之数. 虫二按 龙眼肉一两,西洋参一钱,即比例为10:1.说白了就是两个东西一起蒸. 之所以叫做代参膏,是因 ...

  • 这十大祖传名方,补气血,补肾,祛寒湿、失眠~

    祖国医学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能够流传下来的方子,基本都安全.方便.有效,毕竟大浪淘沙,亿万人亲身实践证明效果才能留存.今天为您整理了十大千年名方,补气血.补肾.止咳.祛寒湿.失眠.落枕--所有方子都详 ...

  • 多数人都需要的食疗方!大补气血

    气血不足的四个方面 头发:如果肝血充分,头发就会有充足的营养供给.肾的精气是人体的根本,头发的生长.健康状态的维系也与肾有关. 如果头发变白是肝血肾气衰落的表现,有睡眠不足.腰膝无力.耳鸣,则可能是因 ...

  • 清代大补气血的“产妇救命方”

    小编导读 自古以来,女性分娩胎儿成为母亲的过程都面临着诸多风险,在医疗技术欠发达的古代,女性生产更是有"过鬼门关"一说.而为了应对生产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古代的医生们也探索了很多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