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期,官府民间都可以采铜矿铸钱币,钱多了也会惹麻烦?
河北省邯郸市博物馆收藏的中央储备银行纸币(民国)。(王建安 摄影)
邯郸市博物馆收藏的咸丰重宝(清代)。(王建安 摄影)
河北省银行1934年发行的壹圆纸币。(王建安 摄影)
河北省临漳县文保所收藏的常平五铢(北齐)。(王建安 摄影)
河北省临漳县文保所收藏的五行大布(北周)。(王建安 摄影)
中国人民银行1948年发行的壹百圆纸币。(王建安 摄影)
曾有网友在本人一篇谈论三国赵子龙的文章后面留言,提醒本人要多看《三国演义》,说是看《三国演义》能多学点历史知识。据《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1979年修订重排本)解释:“演,根据一件事理推广、发挥:演说、演义。”一般都认为,演义是作者根据史实按照一定逻辑性假设出来的事件。日常生活中,还有少数读者将《封神榜》、《西游记》一类的神魔小说当作信史。其实,不但不能将演义、神魔一类的小说看作历史,许多传播很广的影视剧也不能当作历史来看,只能说它们是古典小说、影视文化。看小说、影视剧倒是可以消磨时光,如果当成历史来看,有可能你就被这些所谓的历史文化拐到沟里了。
扯远了,今天我们来谈一点货币发行权与帝王年号的相关历史内容。货币,俗称钱。今天的世界,离开货币,或者说没有钱,简直寸步难行。货币也有货币的规矩——货币制度。一国的货币制度至少要明确一个最关键的问题:货币由谁发行?有网友说了,这个问题很简单,人民币上印着“中国人民银行”字样,货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大家都清楚,货币的印制、铸造和发行权属于国家,现在一般都规定除了中央银行谁都不能发行货币。你说“一般”,听你的意思还有“二般”的特殊情况呀!这个还真有“二般”的情况,中国历史上曾经允许官民自由铸造铜钱,也就是说,私人也可以印钱(铸铜钱),有网友笑了,你去看看《三国演义》学点历史吧!
在中国货币史上,自由铸币作为西汉前期货币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文献中记载它始于汉高祖时期。自由铸币,指国家放弃了对货币铸造的垄断权,只对货币的形制做出规定,私人依照规定可以自由铸造货币。西汉初期,沿用秦朝的“半两”铜钱,政府为了增加财富、发展经济,不但允许私人经营盐铁、矿产、湖泊、森林等资源,而且还允许私人铸造铜钱。试想,大家都去采铜矿、铸铜钱了,还有人想搞农业生产吗?社会上的钱太多了,导致物价飞涨,经济几近崩溃。
公元前118年,西汉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采纳桑弘羊的建议,废除一切旧钱,将货币的铸造和发行权收归中央政府,下令铸造五铢钱。五铢钱继承了秦半两钱的形制,圆形方孔,钱文五铢,重如其文,标准重量为4克。在此后的2000多年中,铸币权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的重要法宝,并一直影响到近代。
开疆拓土、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不仅推行朝廷(帝王)垄断铸币权制度,而且还是首创以“年号”纪年的帝王。年号,亦称元号,它是历史纪年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年号都带有期盼吉祥的寓意。公元前140年,汉武帝登基的翌年,始定年号为“建元”。自此,不但中国历朝一直沿用着年号,而且影响到东亚的朝鲜、越南、日本等也使用了年号。特别是日本,日本的年号基本上都来自于中国的古籍,而且像中国年号一样,日本年号也都包含着美好的寓意。
在汉武帝之前,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帝王没有年号,“建元”(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35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年号。说到“年号”,就离不开货币史上的“年号钱”,年号钱就是以封建帝王年号作为钱文的钱币,包括两字年号钱、年号加铢类钱、年号加宝类钱、年号加国号钱等等。年号钱因铸有年号,标明了铸造时间,也为考古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年号钱要比年号的出现晚很多年,直到公元338年,十六国时期的成汉国昭文帝李寿建元“汉兴”后,铸造了钱文为汉兴的钱币,中国货币史上才出现了最早的年号钱(有说中国正式铸造年号钱的时代应是唐肃宗乾元年间铸造“乾元重宝”铜钱)。此后,新政权建立,有了国号、年号,都要以之为文铸造年号钱。但是,也有特殊情况,“二般”的帝王们出于政治、经济的考虑,在铸铜钱时不以年号为文,而是以粮食仓库、道教五行为文铸造铜钱。比如,北齐文宣帝铸造的“常平五铢”铜钱,北周武帝铸造的“五行大布”铜钱。
公元550年,权臣高欢之子高洋取代东魏建立政权,国号齐,年号天保,建都邺城(今河南省安阳市、河北省临漳县一带),史称文宣帝。北齐初期以东魏永安五铢钱为主,文宣帝高洋铸造新钱,取名“常平五铢”。常平仓是西汉时期耿寿昌创立的一项粮食储备制度,高洋借用当时囤积粮食的仓库“常平仓”之名,为自己铸造的钱币取“常平”,希望和常平仓一样有调节平稳市场之意。
北齐朝历经六位皇帝,于577年被北周灭亡。北周(557年—581年),又称后周、宇文周。北周武帝宇文邕,建德三年(公元574年)铸造“五行大布”铜钱。北周时期,连年战乱使百姓流离失所,许多人为了躲避兵灾而投身寺院,佛教势力控制的和尚就有三百万之众。北周武帝宇文邕为打压佛教发展,希望利用道教五行克制佛教势力,于是“五行大布”铜钱面世。
从秦朝铸造“半两”铜钱开始,到西汉五铢钱,铜钱主要以重量为名(重如其文)。一直到唐朝初期,“圆形方孔,钱文五铢,重如其文”的五铢铜钱流行了739年。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下诏铸造“开元通宝”铜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读“开通元宝”),大小仿西汉“五铢”钱,称作一文,亦称一钱。从公元621年开始,此后的历代钱币均称“通宝” 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
宋代以后,使用帝王的年号作为钱文逐渐成为常制。北宋是我国古代盛行年号钱的时代,当时还出现了皇帝亲自书写钱文的年号钱,铸工精良,钱文书体丰富。北宋9位皇帝,使用了35个年号,铸造了27种年号钱。从此年号钱成为中国历代流通货币的主流,一直使用到20世纪初。自战国时期秦惠文王二年(公元前338年)铸造“秦半两”开始,至20世纪民国初期金属货币退出历史舞台,这种方孔圆钱货币流通了长达2000多年,这在世界货币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