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佛心
开元寺/古院一角
1
最近一直关注着蒋坤元先生的“去看佛”,这几天的文中记录了他携妻儿去杭州天竺寺烧香,描述了之前和现在对佛心领悟的变化,他说,念佛是心灵的追求。让我这个在佛心之外,红尘之内的人有所感触。
家附近的开元寺,是我喜欢去散步的地方。寺庙总是那么的干净,有虔诚的信徒义务帮忙护理。寺院的树木花草,也是这一片最茂盛,最润眼的景色。其中有一个老院子是我最爱去的地方,因为那里装饰的很古朴,路是古代青砖铺成的,夏天会长满青苔。花草用细竹围城篱笆,旁边有蓄水的石槽,夏天雨后,看着石槽的清水,感叹古人巧妙而艺术的应用大自然所给予的万物。
檀香弥漫之中,抬头看见建筑古朴一角,无论是在阳光晨露中还是在落日余晖之下,总有种独在天地间思考的境地。
对于佛,我的是随心而感的,从未有过刻意的去膜拜,但却被这种气氛所吸引。小时候,认为佛与自己太远,只把它看作一种形式。而现在,逐渐有了敬畏之心。不是因佛而佛心,而是感觉当自己随心而走,渴望随心去对待万物之时,惊奇的发现,自己是贴近它的。
不懂佛的我,只是想说说自己的心。
身在苦难的人容易信佛,因为寄托它来解救众生。黑暗中有人需要远方的等来指引,同样当苦难无可避免,当我们的心不足以强大到承受悲哀,我们需要有种精神慰藉,让我们更有勇气去面对未来。这时,佛心是中安慰,一种鼓励。
经历过艰辛与奋斗成功之后的人,由心而发去选择佛心,而非红尘纷扰。这种领悟,更可敬。因为,人们极其容易沉迷于现实的灯红酒绿。而能在得意之时存有佛心,是尘世智者。
2
去散步的时候,偶尔上一炷香,刚开始的时候,心总是飘忽不定的,会想到自己的步骤姿势是否正确,别人会不会看我... 后来,逐渐的随心而为,心里只想着想说的话,是对佛,更是对自己。
我不懂如何虔诚,因此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思考。
有一次,看到一中年女子在那里虔诚的叩拜,之后,从包里拿出一张纸币,没有直接投入功德箱,而是先用手拿着在向上在佛像面前晃了一圈,好像是说;佛祖,请您看到我的虔诚,我的功德。
一个人,雪天晚上等末班车,期间,经过一两轿车。等了将近半个小时,公交还未到。他心急如焚,家里妻儿还等着他,况且这么冷。就在此刻,中途过去的那轿车又回来了,是对夫妇,妻子告诉他,当他们快到家的时候,丈夫突然想到,那天末班车提前了,因为刚才注意到了他,所以他们不顾风雪回来帮助他。这个人万分感谢,想留下他们的姓名和电话,今后登门拜谢或者付费用。夫妇拒绝说,我们之前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是一位好心人帮助了我们。我们只希望当你看到别人有困难时,也能伸出双手。
3
佛说,有缘才能遇见。很多人每天拜佛,但终于迷茫之中。
曾经读到一个典故,有一天弘忍大师命众弟子在墙上写偈语,希望能找到第六代传人。最热门的继任人是大师兄神秀,骄傲地在墙上写到: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自以为必得衣钵真传。厨房里一个带发修行的小火夫看到外面这么热闹,也去凑一下,但他是文盲,就问傍边的小和尚,小和尚把大师兄的作品念给他听。小火夫听了直摇头,大师兄未得真髓啊,对小和尚说,我念你帮我写。于是写下流传千古的: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弘忍大师过来检查,惊叹此人悟性之高,一问之下,才知道是一带发修行的小火夫所作,于是命人通知小火夫半夜来见。此火夫,就是后来的六祖慧能。
慧能虽然凭四句偈语得到了衣钵真传,但始终讲求一个悟字,不要只靠看一些文字或经书经典来领悟禅,要靠自己来悟。
4
佛说,有因有果,总会到来。这让人们有凡事有所收敛,不做害人之事。唯恐半夜心惊,难以沉眠,也愿意多做善事,以求心安。
曾国藩之“慎独”中提到,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要小心管理自己的心,意即自省。当我们成年之后,几乎没有人会经常给自己以警示,因为都知道那很讨人烦,因此,我们需要有种敬畏或者是信仰的东西来约束自己。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无法无天,最终吞下自酿的苦果。为所欲为之时,就是自己毁灭之日。
有敬畏,才是对生命的尊重。佛不是在眼前,而是在人心。不是佛眼观众生善恶而施祸福,而是心安与否得平生,心安便是幸福。
5
佛说,不可说,一说既是错。
未曾虔诚拜首,不敢妄说佛语,只说了自己的心。
开元寺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