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作文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陆生作:误会法,让作文更精彩

作文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文/陆生作

写这个题目,是因为看了三篇文章:

一是王崧舟的《放弃一切》,其中有一句“我对每一堂课都没有期待”,我很喜欢。

二是夏家发的《习作教学如何牧养小学生的语用意识——以<自我介绍>习作教学设计创意为例》,强调了语言意识的共性层面,有道理!但我不喜欢“牧养”这个词,让我想到“代天子牧民”。教学以人为本,老师和学生都是人,一样的,不存在“牧”的关系。

三是尚杰的《确定性的丧失——20世纪新启蒙运动》,这是谈哲学的,我没看懂多少,但读过之后,还是有一点感觉的。

然后,我想到了“作文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我把这三篇文章归拢在“指导学生写作”上,它们给我一个指向:授之以渔。

怎么“渔”,是确定的,如开车踩油门、刹车,是确定的。一网撒下去,捞上来什么,是不确定的。

一横,一撇,一捺,是个“大”字,它怎么写,是确定的。至于“大”字运用在哪里,是不确定的,可能性很多。

一个学生从不认识字,到会写字,组词,造句,写作文,这是一个循序渐进地训练过程,需要有确定的一套。所以,不用过分担心习作的“千篇一律”。这是语言运用共性层面。这是一种训练。这是一种对语言规则的运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同的巧妇,想要“炊”,前提得有“米”,“米”可以是一样的,但“炊”出什么来,可以不一样,或是粥,或是白饭,或是蛋炒饭,或磨成米粉做成其他,可能性很多。

学生学了“确定的”之后,再去表达自己的个性。

汉字就那么多,这是确定的,都是可以学会的。把汉字组织起来写作文,无限可能,写都写不完,这是不确定的。

又想到一个笑话:

一男孩睡前爸爸总是会给他讲故事。

爸爸: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青蛙……

男孩:爸爸,我想听一个科幻的故事。

爸爸:好吧!在遥远的星际,有一只青蛙……

男孩:爸爸,我今年十岁了,我可不可以听些刺激的故事?

爸爸:好吧,不过不准告诉妈妈哦!从前,有一只不穿衣服的青蛙……

对这位爸爸来说,“有一只青蛙”是确定的,但“很久很久以前”“在遥远的星际”“不穿衣服”这是不确定的。不确定,意味着个性、可能性、多选择。

写作文需要不确定,但前提是确定——它是基础,“我对每一堂课都没有期待”,但学生往往会带给“我”惊喜。

写作文,既然是教学,教确定的,学确定的,学好之后,去创作,再谈不确定。一样事物的发展融合,多是从确定到不确定,很少凭空而来吧?

本文个人不成熟的观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