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一样的独龙族
独龙族是56个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旧称“俅人”,居住在高黎贡山以西,但当利卡山以东,过去独龙人没有统一的族称,新中国成立后,根据独龙人民自己的特点和意愿,正式定名为独龙族。
近期根据分子人类学的检测,独龙族是中国境内和汉族血统最为接近的民族。
独龙族自古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条件恶劣,交通闭塞,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然保存着浓厚的原始公社制残余。经济以刀耕火种的粗放农业为主。
她们没有历史,没有文字,主要以刻木、结绳的方式记事和传递信息。独龙江沿岸是独龙族唯一的聚居地,现有约七千人。2014年以前我曾多次试图走进独龙江而未成。
2014年深秋我来到了贡山县独龙江公路终于部分通车了驾车驶入通往独龙江的道路,这天雨雪交加山路太难行了,车在泥泞不堪的路上颠簸行进。
透过车窗山谷中的独龙江好似翡翠镶嵌在苍松翠柏之中,秀美无比。独龙江是亚洲大河伊洛瓦底江的正源,正如他的名字一样,独龙江是一条特立独行的河流,这里保留的别样景致和独龙族神秘的文化都令人神往。
在高黎贡山深处的独龙族人很长时间都过着刀耕火种的日子,
解放前许多妇女都有纹面的习俗,至于纹面原因,大家都众说纷云,有的说是为了好看,有的说是为了死后与灵魂相认,有的说是为了不被人抢去为奴,有的说是为分辨男女。有的为了死后能带走生前的东西......但最普遍的说法是为了“驱邪避鬼”。在独龙族博物馆还保存着许多纹面妇女的照片。
在独龙乡工作的干部对独龙族百姓每每要从细微做起,干部们要将从种植作物到收获的技能手把手的教导才行。独龙族是一个直过民族,(从原始社会直接过度到社会主义社会),过去以打猎为生不懂种植,
一个村官给我讲述他的故事:居住江边的独龙村寨每年雨水太丰沛,地里长不了蔬菜村官们试种南瓜成功,即将种子分给农户教他们种植,南瓜长大瓜熟蒂落坠入江中,农户拿着瓜秧一脸沮丧请求村官赔偿,弄的村官哭笑不得。
在艰苦的边境线上,我见到这样一对独龙族夫妻,她们日日夜夜的坚守在边境线上,手握猎枪,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国境线的界碑旁守卫着,迎着朝阳将五星红旗升起,伴着落日将国旗落下叠放整齐,过往边界的人逐一登记,如若入境是中国人看一下证件,请进。不是中国人不准进。
看起来是这样的平庸无奇,但只要你深想他们的工作,是在为祖国守卫疆土,人在国土在!边民在哪,国家的边境线就在那里!我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他的有猎枪。”这些可歌可泣守卫边疆独龙族人,令人感动。
我在2015年国家美术馆展出的作品:《最后的马帮》、《大山深处的独龙人》等作品都取材于独龙江的实地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