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生产方式的导入步骤
一般情况下,Cell生产方式导入的步骤需要进行以下内容:
①收集产品和生产资料,进行Products-Quantity分析(柏拉图分析)。P/Q分析的目的,是对生产的多类产品进行分类,根据二八原理,找出生产产品的数最占大多数的几个种类,这类产品设置专用生产线以减少换线,充分发挥设备的最大产能,提高产出能力。其他的产品考虑设置通用生产线。
例如,图3.19是某工厂的产品种类和需求数量。产品1, 2虽然总共只有两个品种,但是却占据了大部分的顾客需求,因此未来设置成专用生产线。其他产品虽然品种众多,但数量不大,尽量采用通用线。
②工艺路径分析(产品分族矩阵)。将以上分析得到的众多数量少、品种多的产品,进行生产工艺路径分析,将大多数生产工艺路径相同的产品归为一类,设置具有不同生产工艺路径的Cell线形式。
如图3.20所示,将以上的数量较少的产品3~9进行工艺路径分析,发现3,5, 9工艺路径基本相同,可以设置成一类Cell线,4&7和6&8同样可以设里另外两种Cell线。
③了解产品制造流程(工程图)。根据产品原始的设计图或者通过样品试组或目前现状,了解产品细节的生产顺序,以简洁的方式把整个产品的细节加工工艺(具体到动作单元,见图3.21)完全汇聚在一份图纸上,为之后的工序工时测量及工位组合提供帮助。这里特别注意区别出各个动作单元的前后顺序,以免后续动作单元再组合时发生错误。
④测量各动作单元的时间(时间观测表)。如何进行工时的测量,速度评价及作业时间的宽放,这是工业工程(IE)的工作。
⑤整体生产节拍(Takt Time)设定。整体生产节拍的设定,直接关系到后续Cell线数量的多少及工站作业内容的多少。
这里只是特别说明,对于Cell生产方式来说,一般当节拍时间低于10秒时.
作业者的工作将变得重复性非常高,而且有很大的精神压力。相反,当节拍时间慢到超过120秒时,要素作业的数目将非常多,使得作业动作难以标准化。
Cell生产必须能够处理持续的需求,即使面对临时大量的需求,最好也要以稳定的节拍时间(根据长期的平均需求)来作业,可以用完成品的缓冲库存或者某些天加班来确保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每天变更节拍时间是没有效率的,它会搅乱作业的节奏而且会增加潜在的质量问题。
⑥瓶颈资源分析,确定Cell线的节拍及数量。周期时间是实际上Cell线每隔多久可完成一个产品。一般Cell生产线的周期时间都比整体节拍时间短,这样,可以去补偿因设备或物流系统的问题所造成的产量的损失。
但是,如果周期时间习惯性的远短于整体节拍时间的话,将会增加过量生产的机会,而且可能需要额外的作业者。更糟糕的是因此将隐藏制造上的问题,降低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的动机。因此Cell线的实际节拍必须维持紧张,以确保问题可以很快被发现,并让支持人员必须立即对应。
例如,根据客户需求,确定整体生产节拍为6.5",则根据目前产线实际情况,制订Cell线生产周期为6",以维持适度的紧张。
目前动作单元中时间最长的,即瓶颈资源是某测试设备,生产周期时间需要45",则为了满足6"产出一片的需求,需要45/6=8条Cell线,单条Cell的周期时间为45",'
如果某设备的生产周期又非常短(例如仅2秒),则适宜采用多个Cell共享一台设备的形式。
作业者人数=改善后的总作业时间/节拍时间,对于小数,若小于0.3则不加人而代以改善;若在0.3~0.5间仍不加,先改善一段时问再作评估;若大于0.5则可以先加1人,继续改善减少浪费,最终要减掉那个作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