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院中文系78级入学四十周年”聚会录
第一部分
(几张江苏师院中文系78级同学的大合影。)
我们的大学。我们的大学校门。
老旧的大门,庄重的大门。
红红火火的1978年,我们欢笑着进入这个大门。
恍恍惚惚的1982年,我们挥着手告别这个大门。
看几张大合影照片吧。
第一张是1982年大学毕业时拍的。
1982年大学毕业了。在大草坪拍的毕业照。感觉所有人都站得笔直,很有精神。毕业了,走出校门,意味着独自开始走人生路了。
从此,自己是自己的学生,自己也是自己的老师。
这一百多个人,就在人生路上奔走了!走啊走了,各自遭遇终究会遭遇的一切。
走啊走,一直走到了2018年。时光真是太快了啊。
时光,它不由分说地,毫不留情地,非常决绝地,就流过去了。只有走过了时光,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快”,什么叫白驹过隙。人生虽是一条长河,但时光流过去真的很快很快。
这样的照片,是会让人唱起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这样的歌吧?
这样的照片,也就是“风花雪月的诗句里"的景象吧?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生活的点点滴滴。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也改变了一个个人。
2018年了,进入大学40周年,离大学毕业已经36周年了!
36年间,我们经历和改变了很多很多。 我们晴日里挥汗,风雨中微笑,每个人的经历都可以写一本书。这本书或复杂,或单纯。
是的,岁月改变了我们,但岁月又没有改变我们。
没有改变的东西很多,其中有一样,就是同学的情谊。
是的,我们看重同学的情谊。我们看重有仪式感的聚会。
毕业后,我们78级一百多位同学有聚会的好传统。
我们共有6次聚会,1988年、1992年、1998年、2002年、2008年、2012年,逢入学和毕业的整十周年,我们都要相聚,都聚得开心。
这得益于我们几位班长,陈守廉班长,查尔明班长,罗时进班长;得益于特别热情特别有义气的苏州同学。苏州同学以王家伦为首,他们早早地策划,早早地定场地,定活动方案,让大家吃好住好。
早些年聚会,苏州同学竟不要远道而来的同学交吃住费。家在苏州的同学却每人出钱,请外地同学。他们说,外地同学已经花了路费,就不要再交吃住的钱了。这好像很不合理,但他们坚持,每次都让外地同学感动。外地同学来苏州,总有一种特别的温暖和愉悦。
每次聚会,还有一些同学主动赞助经费,有些悄悄的行为大家并不知晓。他们是默默地奉献。
下面这张合影是2012年的。其实每次聚会都有合影,只是以前都是胶片拍的,后来才有方便的电子版。
2012年的这张合影,前排都是老师,后面四排是同学。同学57人,老师14人。
毕业时,全体同学应该是118人,这次来的不算多。
这张照片拍过后的6年,照片上就有两位同学去世了。
时光流转,聚散总依依。那么,趁着入学四十周年的契机,趁着2018夏日好时光,让我们再聚在一起吧。
今年,2018年7月6日-8日,我们又聚会了。下面这张合影就是聚会留念。这是7月7日在苏州大学法学院的平台上拍的,后面就是苏大的标志建筑钟楼,可惜被树遮住了。
本次报到的有61位同学,比上次还多几位同学,真好!
同学们拍照依然很精神,神采奕奕。离开母校36年,(自我感觉)归来依然如少年!
我们拍照的平台下面,就是大草坪,就是下图。
那天拍合影后,陈应同学抓拍了这张照片。他让我们猜这背影是谁?
当然很容易猜啦,是精气神十足的黄俊同学。7月8日早晨,黄俊同学和刘百生同学早起锻炼,六点多钟就去校园了。黄俊一路拍了不少照片,下面就是的。
文科楼后面的方塔。
我们才入学时的女生宿舍就在方塔后面。
文科楼。
似乎还是原来模样。
记得以前楼前种有合欢树,初夏时开粉色的花,会散发淡淡的香味。
现在却有好多木槿树,夏天也开粉红色的花。衬得老楼依然很美。
我们曾经的教室在三楼。男同学入学第一年的几个大宿舍在四楼。因为招生人数多,学校没有宿舍了,把文科楼四楼的教室改作了宿舍。
文科楼三楼和四楼都演绎过我们中文78级精彩的故事。
钟楼,最漂亮的楼。常去二楼的礼堂听讲座。
从前去图书馆,常要穿过钟楼。到大草坪上体育课,到大操场看电影,也要穿过这个楼。
数学楼,有特别的美感。
楼前的树三十多年前就很高大,现在更高大了。
1978年10月17日,从这儿进入大学。
以下是大门口拍的老照片。当时的同学都喜欢在这儿留影。
啊,啊,好稚气的样子!
乙班的苏州籍同学们在此留影。
甲班的邓凯权和顾克利同学在此留影。
以上为序吧。
第二部分
(聚会活动记录)
7月6日,我们前去苏州参加聚会。
记得2012年去苏州聚会时,我乘的是张宏昌同学开的车。当时车上有田作民、朱永明、刘百生和我,刚好一车五个人。车上一路聊得热烈,田作民和朱永明回忆1978年考大学的场景,用方言说得特别生动有趣。
田兄考大学时已经三十多岁了。去考试时,穿了大裤叉和拖鞋,一副落魄样子。周围人都不看好他能考上,结果他考了盐城郊区(后来的盐都县)文科第一名。而朱永民兄呢,复习时缺一本历史书,只好每天天黑去等一个学生放学,借历史书来复习……
现在,田兄谈笑的场景仍在眼前,而他却已经离开了我们。
现在,又坐车来苏州了。正是梅雨季节,路上雨忽大忽小。很顺利地,我们在中午时分,到达苏州东吴饭店 。
和我们一起到的,有陈守廉班长。到东吴饭店,已有同学在这儿迎候我们了。
报到处,有赵明、张正芳和胡振芳几位同学负责报到的有关事宜。
汤哲声同学来报到了。
陈守廉班长精神特好,笑容满面。
到达的同学来不及坐下,站着聊天。
最右边,罗时进班长用手机在拍照。
班主任倪均强老师早早来到东吴饭店,迎候同学。
真让人感到亲切!
刘步春、郭明蕴、张正芳、刘百生,四位同学在一起交谈。
肖鹏迎接陶若美大姐和她外孙女。
女孩看着肖同学,不知是叫爷爷还是叔叔好。
坐下来谈更安逸。
高万祥、郑亚楠和李元洪等同学开心地聊天。
高万祥和吴剑屏同学。
肖鹏和黄玉锦同学。
黄玉锦同学上次没有来聚会,这次来了,真好。
刘步春、周晓梅和黄玉锦三位同学。
刘步春同学刚办过七十寿宴,气色特好。
三个女生留个影。
东吴饭店,晚饭。席间菜肴丰盛。
倪老师和黄镇伟、周福民同学交谈。
郭明蕴等同学,与吴企明、吴邦域老师在一起。老师好慈祥啊!相见,其乐也融融。
7月6日,这天远来的同学报到住下,靠近苏州的同学有的第二天才来报到。
…………
7月7日,在苏州大学法学院举行了”入学四十周年纪念会“,也可以说是师生见面聊天会。
7月7日,苏大法学院。
客串主持人。
会场有怀旧风,有大幅的老照片展示。
同学济济一堂,颇有从前在大教室听课的感觉。
班主任倪均强老师讲话。
班主任吴邦域老师和廖大国老师讲话,现任文学院党委书记孙宁华讲话。
老师们在会场上。
老师们讲话后,同学给老师献花。
合影留念。
下面是同学们的精彩发言。
有激情,有幽默。
有回忆,有故事。
有议论,有抒情。
有准备,有即兴。
有回首,有展望。
有诗情,有画意。
有计划,有理想。
依然有梦在心中……
罗班长讲话。
老班长挥手致意,家伦兄欣慰起立,建平兄慷慨激昂。
78级同学的精彩发言,使得1978年时还是小学生的孙宁华书记乐了!
下面是会场上的同学们。虽然没有站起来讲话,但同样的热情洋溢,同样有一腔话语在心头。
上图左一的王由俊同学,本来身体欠佳,自己有事与聚会日期有冲突。但由俊同学想念老师和同学,提前安排好有关事宜,由家人陪同赶到苏州来聚会。为由俊同学点赞
上午的会议,笑声连连,气氛热烈祥和。
会议结束前,大家一起缅怀已经过世的同学,对他们表达深切的怀念。他们是:
刘天柱,王耀明,程光虎,董聿安,吴纪康,丁仁耀,顾克天,孙振东,王大正,邓中伦,田作民 。
他们虽然离去,但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和同学相处的点点滴滴,都仿佛在同学眼前。他们,依然活在同学心中。
主持人朗诵了一首诗表达大家的怀念,其中有这样的句子:
我们 曾是一条奔流的河川,
一些名字,像鱼出没在水波里……
而现在
是寂寞的夏天,
我们只能怀念
…………
“入学四十周年纪念会” 结束,师生在法学院平台上欢乐合影。
组合的合影很多,挑几张放在下面。
甲班的男同学们。
两个班的女同学们。
大学四年一直睡上下铺的兄弟。
…………
下午,倪老师带领大家,参观苏州新能源汽车安靠电源厂。大家乘坐的大巴就是安靠新能源汽车,亲身感受了汽车的好性能。
车上,倪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他以及公司如何科技创新。大家了解了倪老师的另一面,理解了倪老师何以能如今还坚守岗位不辍工作的缘由。大家为倪老师的精神而感佩,为倪老师的成就而赞叹。
参观工厂,大开眼界。同学一个个看得仔细,问得认真,了解了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生产情形,认识了新能源汽车的前景。
参观过后,大家又来到金鸡湖边,观赏湖边风景,拍照留念。又在湖边的咖啡厅里喝茶喝咖啡,享受好时光。
湖边风景,烟雨朦胧。
这个苏州新标志的大楼,有的外地同学还是第一次见。
金鸡湖烟波浩渺,景色不错。
大家纷纷留影。
可爱的“三杆老烟枪”。随意抓拍的场景,好有味道。不知是谁抓拍的。
下面是咖啡馆坐谈。
花生瓜子随意嗑。
咖啡、啤酒随意喝。
天南海北随意聊。
刷会儿手机也无妨。
…………
7日晚上,在东吴饭店,师生欢聚一堂,举行晚宴。
黄明明同学,因为前日有事未及抽身,等到事情办完,赶高铁来苏州,晚饭前到达,大家都为他鼓掌
。可惜当时没有留下照片。
晚宴隆重,菜品丰富。席间大家穿梭往来,气氛热烈。
可是,大家却光顾了敬酒吃菜,未有多少照片留下。
好不容易找到几张照片。
开席前欢欣等待。
酒酣后喜笑颜开。
上图两人,黄俊和罗时进,有传奇故事。
两人从不同的地方下乡在同一个公社。当时并不认识。后考大学在同一个考场。考到了同一大学,同一系,同一班,同一小组,同宿舍,还是同一张床的上下铺。这确实太难得了,两帅哥相遇也是缘分!
白天会议上没有发言的同学,酒酣之时,继续发言。他们是汤哲声,黄俊,王洪,马荣斌、刘百生等同学。
席间,同学还有才艺表演。郑亚楠大姐一曲京剧老旦唱段,气势如虹。张学英同学一曲京剧《梨花颂》,声惊四座。
学英同学唱歌时,同学忘了拍照,此处只好放一张“学英游园图”了。
还有张艾同学表演了诗朗诵《祝酒歌》,唤起大家更多喝酒的豪兴……
席间,大家纷纷向老师敬酒。这次,共请到了11位老师出席。
他们是:应启后、马巧新、翁寿元、孙琪、吴企明、陈一明、吴邦域、倪均强、姚鹤鸣、卞兆明、陆人豪。
同学和老师欢笑叙谈,虽然只是寥寥数语,却是言短情深。
老师不仅给我们知识,还给我们人生指引。给我们有形的知识,也给我们无形的东西,埋藏在我们心里,伴随我们行路……
刘步春同学写有《师魂》一篇,表达对何孔鲁老师的感激。其实,每个同学,谁心里没有一篇《师魂》呢!
(本次聚会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张修龄、刘步春和郑亚楠三位同学,去何孔鲁老师家,看望了何老师。高万祥、张修龄、王家伦三同学,去看望了朱子南老师。王家伦、张修龄两同学,看望了蔡希杰老师。他们代表大家对老师表达了问候。)
这天晚上,谢荣福同学负责接送老师。荣福同学辛苦了!
晚宴欢聚,无比畅快,短短两个多小时意犹未尽。
喝过酒后,同学们又在宾馆大厅和各个房间,自由组合,继续交流了。
但是,还有几位同学在大家席散后,仍在喝酒,一直喝到九点半服务员要关门了,才依依不舍离开。他们是某某,某某,某某等六七人,此处省略一百字。
第三部分
(天平山观景喝茶吃饭)
这一部分,主要记录大家游在天平山的情景。
曾经,查尔明班长和她先生都在木渎做过老师(上大学前)。因而查班为我们这次活动早早联系了当年木渎的学生,安排我们在天平山游玩。让我们在茶室免费喝茶,去农家乐吃特别新鲜的菜肴。
让我们感谢查班长的精心安排
查班和罗班,家伦兄,高万祥兄,还有其他同学都为聚会付出了许多。胡振芳同学为此次聚会收钱付钱,赵明同学汇总资料做了新的通讯录,感谢她们!
“会计”胡振芳同学。
天平山,一别三十六七年了!
风景这边独好。
相聚游玩似乎比平时游玩,更有趣味。
好宁静的所在!
相扶携走过。前面是章丽宁夫妇,后面是罗时进班长。
温暖的扶携。
在范仲淹塑像前留影。
三十多年前来天平山,似乎还没有这尊塑像。
留影。人人都是摄影师。
大姐指路,让我们去山坡的白云泉茶室。
到白云泉茶室了。树荫下小坐,喝茶聊天。
美丽的露台上,合影必须的。
三十六年前的旧照。三十六年后再来一张。
下面是让大家笑翻的一幕场景。
来游天平山的同学中,有几对夫妻,准备合影留念。
忽然间,罗班长从远处走来,不明就里,说要加入。大家笑了!
罗班明白之后,看到查班长在旁边,立即就去拉查班长进来。这是他起身去拉人,不是要退出。
查班长无奈,被强行拉入。大家一起,来一张合影。
图中有张正芳夫妇,章丽宁夫妇,程韶荣夫妇。
六对夫妻加两位班长。
“一线天” ,当年爬过,现在再去爬一爬。当年的苗条身材,如今保持得依然很好!
笑得多么开怀!
坐得多么端正!
茶室门口的石碑,上面的诗,琢磨一下,真是好。费新我左笔书法,录白居易诗《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
云本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
更添波浪向人间。
这诗似乎很符合我们同学现在的心境。
后来李元洪同学步诗韵,也写了一首诗,赞
姑苏初见白云泉,
揽月摘云若等闲。
云驻青丝挥不去,
回看桃李满人间。
“回看桃李满人间”,就是我们作为教师的写照。
在白云泉茶室小坐一阵,喝过茶了,也爬过 “一线天”了,便下山去到"农家乐"了。
下山路上,女同学又一阵猛拍。一般说来,男同学肯定没有女同学爱留影,男同学早早走下去了。女同学一路下山,觉得处处有美,处处要留影。
有一处石壁上写“叠翠”两字。就留影。
先是一人“叠翠”。后是三人“叠翠”。
三人“叠翠”。
再多“叠”些人吧。
又看到”青春鹦鹉“四个字,也不知是什么意思,既然有青春,必须留影啊。
六人组青春鹦鹉。
还有两人组,三人组,五人组,就不放照在此了。
再走片刻。有台阶参差,必须台阶留影啊。
萌萌哒。台阶轻快走,欢乐不散场……
好了,走下台阶,走出园林,去到农家乐吃饭。
吃过饭,我们的本次聚会就要圆满结束了!相会终会散场,相聚终要告一个段落。
用什么来结尾呢。先用这两张老图片吧!
四十年前的校徽和车票。邓凯权同学提供照片。
陈旧的车票,让我们坐上了人生之车,或紧或慢的前行。感恩岁月。
一个36年前的茶杯。毛昌宁同学提供照片。
是不是有了这个杯子,什么样的水和什么样的酒都能喝得下去了?!
感恩相遇。
再放上女同学四个时段的照片。
1988年校园留影。
2002年校园留影。
2012年东吴饭店门前留影。
2018年东吴饭店前留影。
最后录上宿浩良同学的一首诗。
江苏师院中文系78級同学会感怀
负笈姑苏著梦华,
白桦树映海棠花。
短檠作伴探琼玉,
仙侣同舟趁溆沙。
塔下依依长别味,
尊前款款复回家。
风尘书剑箫心在,
正待林泉看绮霞。
走过岁月,笑看绮霞。让我们继续愉快地走下去吧。把握好当下的幸福,保重好自己的身体,把每一天都当做全新的一天来过,快乐每一天!
江苏师院中文系1978级同学,青春不散场,中年不散场,老年更不散场。
期待下次再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