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战太奇特!俩战士竟化身顽童,巧用泥鳅战术,耍得美军团团转

1951年3月17日,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已经进行一个多月了,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朝鲜吾野平北山一带激战正酣。

志愿军第四十军一一八师三五四团首长决定派二营四连夺取美军阵地后就地坚守,掩护主力部队转移。

以七班副班长于廷起为首的战斗小组进展最为迅速,他们一顿猛冲猛打,竟然连续从美军手中夺取了三个山头。

不幸的是,于廷起在在激烈的战斗中受了重伤,昏迷不醒,被卫生员从战场抬下去了。

此后,又有几名战士壮烈牺牲,整个战斗小组只剩下曾南生(湖南长沙人)和李克先(辽宁沈阳人)两名战士了。

美军很快就要进行大举反扑了,而七班阵地上不但没有重武器,弹药也不多了。更何况曾南生只有18岁、李克先只有21岁,两人入伍时间都不长,形势对于他俩来说极其不利。

接下来的仗怎么打,他们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只能随机应变。

经过商量后,他们只能退守最后一个山头,收集阵地上散落的枪支弹药,准备迎接敌人的反扑。

没过多久,美军果然杀过来了,他们先用炮火对三个山头一顿猛轰,炸得到处面目全非,才让步兵发起冲击。

李、曾二人看到大约一个排的美军从他们的山头两侧摸了过来,决定不要轻易暴露目标,等敌人凑近了再打。

由于整个山头上到处是弹坑,再加上炮轰过后硝烟和尘土仍飘散在阵地上,以至于两名志愿军战士隐藏在弹坑里,美军却很难发现他们,还以为阵地上已经没有志愿军了。

有那么几次,曾南生准备举枪射击,都被李克先制止住了。因为李克先发现美军可能产生了阵地上没人的错觉,表现得非常大意又懒散。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两名年轻的战士竟然真的一次又一次克制住了一跃而起对敌人开枪的冲动,就那么静静地趴在弹坑里,眼看着一个个美军快走到跟前,又吹着口哨转身走开。

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曾南生和李克先又好气又好笑——一个排长模样的美军军官以为占领了这个“空无一人”的山头,竟命令士兵们都围坐在一起,听他训话,大概是要重新构筑防御工事之类。

李克生一看,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杀敌机会啊!他通过眼神和手势与曾南生沟通好,两人抱着冲锋枪、揣好手榴弹,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无声无息地接近了敌群。

二人首先送给敌人的“见面礼”是五颗手榴弹。可想而知,敌人围成一圈,那五颗手榴弹扔在正中央,真是一点杀伤力都没浪费,把那个排的美军炸得当场死伤大半。阵地上顿时响起一片令人毛骨悚然的惨叫声!

紧接着,李克生和曾南生一跃而起,手持冲锋枪,把早已经压满弹匣的子弹全部射向那些没被炸翻的敌人。

就在二人追杀敌人时,山上的美军炮兵见山头上枪声不断,误以为是志愿军部队正在反击,竟然对着山头开炮猛轰,还出动飞机投弹、扫射。

炮声一响声,李、曾二人就机警地隐蔽在弹坑中,美滋滋地欣赏这出美军自相残杀的好戏。

没过多久,美军的炮火和飞机就把他们自己的一个排和正准备到山头上支援的另外二十多名敌人全部消灭了。而李克先和曾南生却非常幸运,只是分别受了点皮肉伤。

轰击停止后,美军又派出两个排来攻占山头。曾、李二人知道装死战术不能再用了,就利用地形复杂、人少目标小的特点,采取“移形换影”的办法,跟敌人打起了游击。

他俩就像稻田里的两条泥鳅,忽尔朝东,忽尔向西,这边打上几枪,那边甩一个手榴弹。

有时二人各打各的,分头牵制敌人;有时又隐蔽在一起,商量一下攻击路线的打法。

这两个年轻的战士似乎找到了童年时跟小伙伴捉迷藏的乐趣,竟化身为两个顽童,把你死我活的战场当成了戏耍敌人的游乐场,却取得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奇效。

美军被两名志愿军灵活多变的“泥鳅战术”耍得团团转,完全搞不清楚这个山头上到底有多少志愿军,只好漫无目的地胡乱放上几枪。

曾、李二人就这样游走阵地,与敌人周旋了将近三个小时,直到他们打光了自己带来的弹药,又打光了从阵地上捡拾的弹药,才“恋恋不舍”地准备转移。

不凑巧的是,李克先就在这时腿部中弹后,无法再行走。

曾南生立即给他简单处理了一下伤口,准备背着他马上转移。可他个头太小,实在背不动大个子李克先。

李克先一看,敌人全都往这边扑过来了,为了不连累战友,他坚决不肯让曾南生再背。

曾南生的态度也很坚决,誓死不肯抛下队友。李克先竟以惊人的毅力,推开曾南生,拖着重伤的腿爬向正冲过来的敌人,最后用身上仅有的一颗手榴弹与数名美军同归于尽了。

掩护大部队转移的任务已完成,曾南生最终回到了所在的部队。

当首长得知李、曾二人凭借灵活多变的“泥鳅战术”,竟与一个连的敌人周旋了五个多小时、歼敌数十名时,不禁为之感动落泪,称赞此战太奇特,堪称是机动灵活、以少胜多的经典之战。

李克先烈士和曾南生均被荣记特等功,并荣获“二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1952年10月8日,曾南生在朝鲜长丰郡项洞里战斗中壮烈牺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