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关闭Maker Studios成立Disney Digital Network,是MCN模式的锅还是迪士尼的野心?
2014年,迪士尼以5亿美元买下了MCN内容制造商 Maker Studios,作为YouTube上最大内容制作商,Maker Studios被迪士尼寄予厚望,只可惜遍地开花的迪士尼在这里却摔了个跤。
Maker Studios成立于2009年,专门做YouTube上的短视频生意。在被收购之前,已经拥有近4亿的用户,拥有6万多个Youtube频道和创作者。同时作为网红助推器,并捧红了Youtube第一网红PewDiePie(订阅人数4300多万,累积点击率已经超过100亿次过,2016年收入1200万美元)作为最成功的MCN(Multi-Channel Network )厂商,被迪士尼收购之后的MakerStudios触达的全球互联网用户群将仅次于谷歌和Facebook。迪士尼甚至许诺如果在未来业绩达标的话,还会有额外4.5亿美元,事实证明,承诺总是太年轻,经不起市场变化。
Maker Studios的关闭,迪士尼已经给了我们足够反应的时间。从15年转入原迪士尼互动部门旗到16年的大规模裁员,再到今年2月对于Youtube频道的缩窄(从6万多个减少到300个左右)。直到近期,Maker Studios与其他部门合并成立Disney Digital Network。
新成立的Disney Digital Network将负责迪士尼旗下所有的数字内容,包括300多个社交渠道,6000多条的原创内容的运营管理。此前,数字内容的运营都彼此独立,除了Maker Studios的短视频外,迪士尼旗下的其他品牌也有运营,比如卢斯卡影业的星球大战网站,以及YouTube 上的 Star Wars 频道。 整合后的数字部门包括了Oh My Disney、Disney Style、Disney Family和Babble等品牌的运营,同时渠道上也包括Disney stories的各大社交账户。
至于MCN的模式,迪士尼不是入场的唯一一家(2013年,AwesomenessTV被梦工厂以3300万美元收购;随后Otter Media以2-3亿美元收购了Fullscreen,Bertelsmann以近2亿美元收购了StyleHaul。)但却是"水土最不服的一家"。说起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MCN的模式在美国主要商业模式还是广告驱动。但随着越来越霸道的Youtube与Google作为渠道方要抽取45%的广告分成,广告收入增加的速度根本比不上内容制作和营销成本增加的速度,MCN的盈利模式越来越差。
过去的MCN模式过分依赖Youtube的单一渠道,但随着越来越多社交网络开始作为数字媒体的窗口,过去渠道的依赖使得MCN的公司丧失了优势。毕竟,Facebook、Snapchat、Twitter、Amazon都加入了这场战局。
但除了MCN本身模式的诟病外,迪士尼以及Maker Studios本身也显得有点"不合时宜"。
迪士尼之所以收购Maker Studios,是认为它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平台,可以借助其利用Youtube的渠道发布更多触达年轻人的内容。这个策略在早期是合理的,但随着MCN越来越多,渠道越来越广,大而全的策略便不在有效。没有建立起品牌差异化优势的MCN就再也无法有效的触达目标用户。对于后期的MCN来说,不仅要有独特的内容生产者,还要有独特的品牌。(目前活的不错的AwesomenessTV就以其优质、安全的儿童相关内容作为品牌核心优势)
迪士尼本质上做的是一门 IP 的生意,优势在于内容生产。但疯狂收购的迪士尼在随后也布局了电视业务以及互联网渠道。希望能通过渠道转内容的方式重新赢回千禧一代的注意力。收购了Maker Studios之后,迪士尼也试图把它打造成下一个漫威,并制作《Ultimate Evil》在Youtube上播放,但播放量都在万次以下,视频的内容与渠道的调性不符是最终失败的原因。
迪士尼的确需要更多的好故事来俘获年轻一代,但讲故事也需要更新迭代。如何利用现有的渠道和更好的技术来讲故事,并不是通过买买买就能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