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花一年的时间注视一个人,并且把他变成内心的一道虹吗

为什么我们

都爱苏东坡

苏东坡

有这样一个人,他是天生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践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者,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乐观旷达者,他深受人们喜爱与追捧,在2000年,他作为唯一的中国人,赫然列于法国《世纪报》评选出的12位“千年英雄”之一,他就是——苏东坡。

我曾无数次想象如何介绍苏东坡——这位我最喜欢的文人,比如“苏轼,子子瞻,号东坡居士”亦或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但我并不想要这样百度百科式的介绍,因为我坚信我们爱东坡,并将“苏东坡精神”奉为文化符号,以至于文学大师林语堂远居海外也始终惦念着为他著书立说,可见吸引我们的并不仅是他的文学造诣。

重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带给了我新的体验以及对苏东坡的新认知。

我们爱东坡,爱他淡然与旷达

公元1061年冬,26岁的苏轼赴陕西凤翔任判官,他的弟弟苏辙在离别数日后给他寄信,诗曰: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苏轼却回: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两诗一悲一喜间,东坡的淡然与旷达便可见一斑。

然而他并非从来都是我们所认知的这般完美模样。

他也曾年轻时恃才傲物,对技不如他者冷嘲热讽;他也曾在乌台诗案被抓捕时手足无措;他也不是视死如归的勇士,他曾在身陷囹圄时几度恐惧自己时日无多而给胞弟留下绝命诗“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世未了因。”;他也不那么坚强,十年为期,他依然常常在梦中思念亡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余华曾在《活着》韩文版自序中写道:“‘活着’在我们中国人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生活赋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与平庸。”

中国人的力量在于忍受,而苏东坡的魅力就在于他有着与命运和解的勇气和力量,在命运一次次赋予他与之才华不相匹配的苦难时,他却能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淡然处之。

他苦中作乐,将“吃”发挥到了极致。在岭南,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在黄州,他“洗净铛,少着水,柴火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别出心裁地创造了流传千古的美食东坡肉。他曾自比老饕,并毫不脸红地创作了《老饕赋》。他也因医生叮嘱他患红眼病是因为上火,并劝他不吃肉时说:“我想听你的话,但是我的嘴不答应,它说生病的是眼而不是嘴,不可以厚待眼而亏待嘴。”如此“歪理”竟出自如此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最终,令人啼笑皆非,可也正因如此,才让苏东坡这一形象在中国千年的文学史上别具一格且生动鲜活。

我们爱东坡,爱他浩然正气

提起杭州,你会想到什么,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人间美景;还是“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

苏东坡两次为官杭州,令人惊异的是,他到这座城市并未显示出他旷世诗人的模样,而是变成了一位彻彻底底的水利工程师。

西湖是百姓的生计,亦是杭州的命脉。

苏轼第一次来杭州做通判时,西湖已被葑草藻荇湮塞了十分之三,第二次来做知州时,已经被湮塞了一半,从形势上看,再过二十年,西湖便不复存在。

如果非要将西湖比作美女的话,诗人的职责是描写美女将死时的凄艳,而苏轼是个男人,他想要拯救她!

他上奏朝廷,筹集工款,制定方案:

第一:湖中湮塞之处已被围垦成田者,均废田还湖。

第二:深挖西湖湖底,规定中心部位不准养殖菱藕,以免湖底淤积。

第三:用挖出的大量葑泥筑一道跨湖长堤,堤中建造六座石桥使湖水流通,这就是“苏堤”。

第四:在西湖和运河之间建造堰闸,做到潮不入湖。

第五:征用千名民工疏浚运河,保证漕运通畅。

第六:把连通西湖和“六井”的输水竹管更换成石槽瓦筒结构,使其长久不坏。

……

这些事情每一件都足以兴师动众,而苏东坡却全数做到。人人皆知这位总指挥是苏东坡,可大家都忘了,这个苏东坡是那个以诗文惊世的苏东坡!

结语

我们常抱怨生活里都是苟且,没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但我们忽略了,使我们没有与命运和解的勇气和力量,没有苦中作乐的淡然与旷达,没有心忧天下的浩然正气与义无反顾。

我们都说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然而现实却往往不尽如人意。苏轼亦是如此,他憧憬“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可事实不过“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罪人所推骂”而已。

我们爱苏轼并非爱他才华横溢,文采斐然,功成名就;而是爱他超然物外,浩然正气,旷达乐观。他有着一个及其自由的灵魂,有着与命运和解的勇气与力量,有着身为官员已深入骨髓的浩然正气与坚韧不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