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可能是相对论误导了科学家,导致人类物理科学停滞不前?
我觉得有这样的想法的人其实是不了解科学,更不了解科学家的特点。科学家其实是一个矛盾体,他们最喜欢搞得就是守旧和颠覆。著名的科学家大栗博司,就曾在他的科普书中提出过这样的观点:
科学家是激进的保守主义者。
那我们该如何去理解呢?科学没有权威,没有高峰
实际上,科学、哲学、宗教都是人类的世界观,他们没有高低贵贱,只是世界观不同。而世界观的不同是由于方法论的不同导致。你会发现,我们在讲述哲学历史时,尤其是西方哲学史,常常会这么说,西方哲学的第一座高峰从苏格拉底开始一直到亚里士多德达到了巅峰;第二座高峰就是黑格尔。
我们再来看看神学,就来基督教来说,我们常常看美剧时,字幕会有圣父圣子圣灵,这其实是基督教的三位一体理论,其中圣父就是上帝,是绝对的权威。
我们再来举个中国的例子,一说起中国的哲学家,我们就得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易经,道德经,还有失传的连山易,归葬易,反正最厉害的就是那段时间留下来的著作。
看完这三个例子,不知道你有什么想法。但是我们可以总结出这么一个观点,那就是对于哲学和宗教而言,高峰和权威都是高高在上的,要么在过去,要么在天上,你想够都够不到。(强调一下,我并不是要表达这有什么错误,仅仅可观描述事实而已。)
那我们再来看看科学,如果你要问科学家:科学的高峰在哪里?这个答案其实十分简单,科学的高峰就是现在!而且未来比现在更厉害。
那你要问科学有绝对的权威么?那个曾经的大学霸牛顿正被量子力学的一群老男孩和搞出相对论的爱因斯坦踩在了脚下,你以为这批人就是权威?
那你就错了,量子力学的老男孩和爱因斯坦就被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开创者踩在了脚下,那你以为这批开创者就可以屹立不倒?不好意思,他们未来的宿命会跟前面那些大神一模一样。
这其实就是科学与哲学、神学之间最大的不同,那就是不断地自我革新。每一代科学家都知道的比上一代要多。科学界并不存在绝对的权威,更不存在所谓的高峰。
那科学家是如何做的呢?
实际上,科学家只盯住一点,那就是理论和现实之间的拟合。说白了,就是谁的理论更准确,误差更小,能解释得更多,预测得更多。牛顿就开了个好头,他的理论用纸和笔计算,就能预测海王星的存在。
爱因斯坦也很厉害,他的理论预言了黑洞,引力波,还在精确度上完胜了牛顿。
但是,科学家和一般的民科不同。我们会发现这么一个现象,民科天天都在想着颠覆,恨不得牛顿,爱因斯坦,全错了。
但是科学家并不是这么做,他们遇到任何物理现象,都会用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理论去匹配,发现没有?他们不会上来就搞颠覆。这就是科学家的保守主义。
那什么时候要搞颠覆呢?只有在现有的理论解释新的物理现象时,误差大到已经无法接受的情况下,他们才会思考新的科学理论。19世纪末的两朵乌云就是这种情况,于是才催生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这就是科学家的激进,一旦他们发现误差大到无法接受,就会果断放弃旧的理论,全心全意去搞新理论。
科学的发展不是颠覆,而是兼容
客观地说,科学家是很喜欢BUG的,因为只要有了BUG就会有机会,只要有BUG,就有可能千古流芳。但是,我们会发现,两个理论的突飞猛进其实相隔很远,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这其实也体现了科学家的操守,他们虽然很想颠覆现有理论,但是由于现有理论太过精确,所以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他们不会轻举妄动。
所以,爱因斯坦的理论为什么还没有被颠覆?因为根本颠覆不了,因为那些被承认为主流的科学理论,在各自的尺度内都十分精确,爱因斯坦是把牛顿踩在了脚底下,但是爱因斯坦并没有废掉牛顿的理论,你会发现在初高中生的教材里还都是牛顿理论。所以,科学还有一个特质,那就是新的理论其实要兼容旧的理论,这是因为旧的理论已经和它所解释的尺度的物理现象拟合得十分准确。
之前美国NASA派去探索木星的朱诺号探测器,用的就是牛顿理论,几年的旅途下来,到达预定地点只比计算值差了1秒钟,这样的理论如何推翻和颠覆?
所以,天天想着推翻旧的理论反倒是一种对科学无知的体现。如果无法兼容旧的理论,只能说所谓的“新理论”根本没办法解释小尺度内的物理学现象,那还如何证明它是对的?
所以,我们来总结一下,科学的高峰其实永远是当下,未来总比当下更强。而科学的发展并不是颠覆,而是兼容,新的理论最起码的要求就是兼容旧的理论,因为旧的理论已经和它所适用的尺度的物理学现象拟合得非常好,所以新理论也需要同样具备这样的解释力。而科学家其实很喜欢BUG,只是如果不是到了旧理论误差极其大,大到不能用时,他们是不会轻易放弃旧理论去搞新理论的。
基于这些原因,我们至少可以得出,如果爱因斯坦错了,一旦科学家发现了,就会立马去找新理论,这是他们最乐呵干的事情。但是由于爱因斯坦的理论和现实拟合得如此只好,因此,他的理论大概率是不会有问题的,新的理论只能兼容它,而不能推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