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明:谁在反对招安?(《水浒璅语》之三十八)

公元1120年10月3日,正值重阳,梁山一百零八人在排定座位后的五个月后共庆佳节。在山寨里排行第77位的铁叫子乐和唱起宋江的新作《满江红》,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一句时,引起了梁山上头领的争议。

电视剧《水浒传》梁山好汉剧照

首先是武松跳起来:“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接着便有李逵睁圆怪眼,大叫一声:“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攧做粉碎。
宋江埋怨武松,便听鲁智深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这是梁山上第一次面临是否需要招安的问题,其中直接表明不愿招安的,只有上述三个人,并没有林冲,也没有阮氏三雄。
原文在此本来是不需要疑义的。但我在上中学的时候,一道语文题目的填空是,宋江在中秋提出招安一事,梁山上有三位好汉反对,请写出他们的名字。我按照原著作答,但答案上偏是:林冲、李逵和武松。
我拿出《水浒传》原著找老师理论,老师连看都不看,便笑道:“林冲被高俅迫害成那样,怎么可能希望招安?”
但不幸的是,林冲不反对招安偏巧是原著里的事实,无论我们依据的原著是何种版本。

昆曲《宝剑记》中林冲剧照

我们印象里的林冲反对招安,第一个依据是李先开的《宝剑记》中的形象,第二个依据就是“评《水浒》运动”中重新塑造的林冲和李逵等人的形象。
林冲是被迫害而“逼上梁山”的典型形象,而李逵则是坚定的“革命派”。1998年版央视电视剧《水浒传》也采纳了这个视角,把林冲塑造成苦大仇深的英雄人物,并设计林冲最后因高俅被宋江放下山而负气病逝,这是对原著中林冲形象的一种极大误会。
不过这种误会并不是现代读者专有的,即使以作者作《水浒》时的态度,《水浒传》里面的主人公误会林冲反对招安的也大有人在。呼延灼向关胜诈降时说,宋江“素有归顺之意,独奈众贼不从”,这不从的“众贼”里单独点名林冲、黄信等人。
呼延灼肯说、关胜肯信,一方面是因为林冲受高俅迫害的事情人尽皆知,说他是反对招安的自然有人相信,另一方面也是当天林冲、秦明攻打关胜甚为用力,不得不如此说。
然而他们不知道,或读者一直误会的是,林冲虽然身负血债,却一直希望能够自我实现。所谓“他年若得志,威震泰山东”,完全是“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变格。

黄永玉绘林冲

从意识和意念上,林冲和宋江一样,在落草之后依然有忠君情结——林冲自命“为人最朴忠”,宋江则改“聚义厅”为“忠义堂”,而这种“忠”的意识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使他们在梁山体制内不能得到满足,自然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跻身朝廷,为百姓做一些实事,为国家多分些患难。
改造社会不一定非要另立江山,通过招安,在体制内精华体制、改变体制也还算一种明智的选择。
中国古人有一种“中兴”的观念,一个朝廷延续几十年乃至一百余年以后,会出现很多问题,这时候一些有理想和能力的正直大臣,进入到朝廷之上,对朝政进行改革,将国家推向另一个盛世,就是所谓的“中兴”。
《诗经》上说,“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杜甫说:“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都是这种理想的延续。过去我们被“革命话语”占据主流,认为改造世界就是要推翻旧世界,只要进入体制就是投降主义,这是不懂历史的表现。

连环画《投降派宋江》

其实,非此即彼的话语除了挑动社会阶层对立,并不能真正解决社会问题。宋江的接受“招安”,《水浒》作者的态度也不失为一种理性的立场。所以林冲“识大体”,高俅被捉,他没有要杀,也没有羞辱自己的仇人,只是怒目而视,正是不想因一时之愤而影响到自己能够达则兼济天下的大计。
阮氏三雄是没有这个“大计”的,因为他们在最底层,受到的固然是最底层的苦难,但他们的视角也难免是底层的局限的视角,很容易被当时舆论,特别是一些比他们高明的舆论左右。
在乡间,书生的地位是高的,于是他们信服吴用。在水里拦何涛时,阮小五作歌道:“打鱼一世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阮小七作歌道:“老爷生长石碣村,禀性生来要杀人。先斩何涛巡检首,京师献与赵王君。”
有理由相信这两首歌都是出于同一人之手,且这人正是负责撞筹他们的吴用。阮小七对吴用表示:“若是有识我们的,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
所以吴用要他报答赵官家,他便肯把这首歌唱出来,所以也就不会去反对宋江的新作,但吴用要他反对招安时,他便去偷喝御酒,也绝没有心理负担。以吴用的意思,招安是要做的,但绝不能让朝廷轻视了去,这是一种态度。

杨柳青年画吴用

吴用原话讲:“这番必然招安不成;纵使招安,也看得俺们如草芥。等这厮引将大军来到,教他著些毒手,杀得他人亡马倒,梦里也怕,那时方受招安,才有些气度”。宋江把此举“坏了‘忠义’二字”,而林冲、关胜、徐宁则都来给吴用帮腔。
关胜与呼延灼一样,都是败兵之将,权且寄身梁山泊,很难说他们不以招安做官为念。至于徐宁,其本身并没有与朝廷间的深仇大恨,只是梁山泊需要他的金枪,诳他上山来的。
虽然朱仝也是被梁山逼来入伙,但其人却是私放过晁盖、雷横的,他的江湖地位完全取决于他在官方与江湖之间的黑色地位。加之他上山之时正在别人府中做侍候人的勾当,没一个出头之日,所以对梁山的体制并不十分排斥,所以对招安与否并不热心。
而徐宁与朱仝相比,至少是个对家室很上心的人。在梁山上,没有家室或不重视家室的人可以图自己的一辈子快活,但是重视家室的人必须考虑家人和后代的生存情况,自己一世造反不成,不能连累儿孙也被骂成贼子贼孙,永世不能抬头,所以招安对他们来讲也是最好的出路。

邮票《徐宁教使钩镰枪》

何况徐宁虽然不过是金枪班的教头,阶位不高。但在官场,官阶和官场地位并不成正比。
例如宋朝的御史,官阶很低,但是权威很重,竟然有多次弹劾丞相成功的例子。徐宁的官阶自然不高,所以住在黑角子门,而不能像高官一般将门漆成朱色,但是在天子驾幸龙符宫的时候,徐宁还需五更去伺候,可见他地位不低。
王太尉曾经出三万贯钱要买徐宁的甲,徐宁不曾舍得卖与他。固然这甲子是祖上传了四辈子的宝物,但三万贯在前而心不动,证明家中有一定积蓄,不担心拒绝王太尉而被报复,证明他地位稳固。
足见徐宁是有财有势的殷实之家,所以宋江在他入伙时便答应了:“见今宋江暂居水泊,专待朝廷招安,尽忠竭力报国,非敢贪财好杀,行不仁不义之事。万望观察怜此真情,一同替天行道。”
所以和众好汉相比,他最无奈落草,也最盼望招安,只是担心招安不能得到好价钱。

周一新绘大刀关胜

关胜将一万五千人带上梁山,在梁山武将中地位最高,自然也希望借招安的机会有升值的空间。林冲盼望招安是在梁山上忍受多年辛苦得来的结果,他当然不肯让自己的忍耐付之东流。
所以关胜、林冲与徐宁一样,都希望在招安之前增加自己的本钱。对于这部分人,宋江满足他们的心愿,两赢童贯、三败高俅,赚够了名声再去接受招安,对这些人有交待,对自己也不失为一种自抬身价的机会。
鲁智深和武松一个是和尚、一个是头陀,而且势单力孤,二龙山的势力也并没有附和他们的意见。何况二龙山众人里,曹正出身于禁军,对体制还保留一些幻想,自然希望有所作为。
施恩是管营公子出身的恶霸,孙二娘和张青不过是做人肉买卖的人,没有道德观念,只有利益价值,当然也不会太多反对。所以宋江对鲁智深和武松的劝说也只是点到为止。
鲁智深大概是做过二龙山头把交椅的缘故,跟宋江始终保持一段距离。宋江对鲁智深多称“吾师”,而不是“兄弟”,以示尊重。
但尊重有时和疏远同义,所以他不求能改变鲁智深什么,对武松则指出他“也是个晓事的人”,希望他能明白自己的苦心,但武松拒绝明白,宋江便也不勉强。

剪纸黑旋风李逵

宋江唯一希望争取的,便是李逵。因为李逵对“梁山好汉”这个名号认同度很高,当时韩伯龙就是因为自称“梁山好汉”而被李逵杀死的。
鲁智深、武松如果不接受招安,最多青灯古佛、了此一生,但是如果李逵不接受招安,他依然会打着“梁山好汉”的名号造反,至少是去打家劫舍。这样,宋江就会有把柄落在其他朝廷官员的手中,而他的招安大计也无疑会被李逵破坏。
所以宋江用两个办法让李逵老老实实听从自己的安排。
第一、东京赏花灯,毕竟热闹的事李逵总是愿意参与的。这便正好给他一个机会,让他见识东京的繁华,可以对他做官有物质上的刺激。
第二、寿张县坐衙,给他一个做官的机会,使他感受到做官的权力刺激。有了这两个刺激,李逵便有了招安做官的念头,至少是不反对招安了。而以李逵对宋江的忠诚程度,只要宋江不提反叛,李逵也绝不会再反。而宋江一旦被害死,李逵必反,这边有宋江最终毒杀李逵,与李逵同日赴死的最后一场戏。
除了这三个人之外,反对招安的还有一个李俊。但李俊并不是公开提出的,只是在攻打高俅时,他和张横一道杀了被俘的牛邦喜、刘梦龙。宋江是制止不住李俊的,毕竟李俊是从民间领袖做到梁山头领的。
李俊作为揭阳镇的领袖,有足够的政治才干,而不像鲁智深等人一样,上了山当了大王,还想着单打独斗。这样的人宋江能够统驭一时已是幸运,至于强迫他们招安,宋江自然不敢强求。
李俊与费保等人到海外游历,对于李俊和宋江而言都是最好的结果。唯独美中不足,宋江在招安以后,并没有替君王扫除政治上的奸臣内患,而是忙于平定辽国、方腊等外患或地方割据势力,这固然也是“忠义”的一层意思,但跟宋江、林冲们的理想却相去甚远。招安终于成了悲剧,梁山也成了被后世的缅怀之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