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婢汤方义考识金栋按:越婢汤出自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篇

河间金栋

河间市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

已关注
金栋按:越婢汤出自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篇,王焘《外台秘要·卷十六·肉极热方四首》一名“起脾汤”,宋本《伤寒论》27条有“桂枝二越婢一汤”,宋臣林亿等校正说:“越婢汤方,见仲景杂方中,《外台秘要》一云‘起脾汤’。”就是说,越婢汤即起脾汤。

婢,通脾,即通假字、假借字(音同或音近,二字可以互用,古人多用之。以现代而言,则是错别字),萧延平《太素·萧氏〈例言〉》说:“古文字多假借。”如《金匮玉函经·卷七·方药炮制》“桂枝二越婢一汤方第四”方后服药法有两写“越脾汤”者。起、越,形似传抄讹误,如《素问训解》之全元起,误为全元越者。

那么,越脾汤方名之义为何?

以发越脾气,通行津液,因“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见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成为主流。“然本方中并无治脾之药,其说不可从。越婢名义,详《伤寒论今释》。”(陆渊雷《金匮要略今释》)而陆氏《伤寒论今释》则说:“是汤所以谓之越婢者,以发越脾气,通行津液,《外台方》一名起脾汤,即此义也。”其说自相矛盾。然以方、证而言,既无“越脾、起脾”之方药,亦无“脾虚”之证候,如何而“越”?又如何而“起”?

实际上,越脾(婢)汤之具体药物组成,《金匮》《千金》《外台》三书记载不一。孙思邈《千金方·卷第七·汤液第二》越婢汤是《金匮》越婢汤加白术、附子(方后有随证加味,说“恶风者,加附子一枚炮;风水加术四两”,小字标注《古今录验》,乃后人传抄校正时纳入正方),主治“肉极热,风痹脚弱”等证;《外台》越婢汤是《金匮》越婢汤加附子,主治“肉极热”。

所谓“肉极热”,《千金方·卷第十五·肉极论第四》说:“论曰:凡肉极者主脾也。脾应肉,肉与脾合。若脾病,则肉变色。又曰:至阴遇病为肌痹,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体痒淫淫,如鼠走其身上,津液脱,腠理开,汗大泄,鼻端色黄,是其相也。……治肉极热,则身体津液脱,腠理开,汗大泄,厉风气下焦脚弱,越婢汤。”此则《外台》所以一名“起脾汤”之义,因肉极热与脾有关。肉为脾所主,肉极热乃湿邪蕴脾所致之湿热。湿热内蕴,迫津外泄,则津液虚脱,腠理开而汗大出,风邪乘机而入,风湿相搏,阻滞气血运行(痹、闭阻不通),出现下焦脚气病。

脚气病,宜越婢加术汤,如巢元方等《诸病源候论·卷十三·脚气病诸候》说:“凡脚气病,皆由感风毒所致……其状:自膝至脚有不仁,或若痹……若风盛,宜作越婢汤加术四两。”越婢加术汤,《金匮》治风水、里水之水气病患。

又,脾与痹通假,如《素问·阴阳别论》说:“二阳之病发心脾。”
森立之《素问考注》说:“案:《太素》作‘心痹’,宜从。盖脾亦痹字,古‘麻痹’‘痹闭’字,或借用‘脾’,与脾胃字其原不同,犹越脾汤,《外台》一云起脾汤。《外台》引《甲乙》‘大渊主脾逆’,《医心方》引《黄帝明堂经》作‘痹逆’之例。”
郭霭春主编《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说:“心脾:《太素》卷三《阴阳杂说》‘脾’作‘痹’。按作‘痹’是。‘脾’‘痹’声形易误,‘心痹’为病名,与各节文例合。”脾与痹,不是形体相似而误,是音同或音近而假借、通假。

越脾、越婢、起脾者,即越痹(闭)、宣痹(闭)、起痹(启闭)之义,以治肉极热之脾病、风痹脚弱与肌痹等证。

另,一说与越国之婢女有关,故名。如

山田正珍《伤寒论集成》《伤寒考》说:“以予观之,以其方本得于越国之婢,从而为名耳。岂有深理耶?白居易诗曰:‘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又有汉婢、燕婢语,并见唐人诗中。又按:《国语》曰:‘厉王得卫巫。’注曰‘卫巫,卫国之巫也。’可知越婢,即越国之裨也。余既著此说,后得《伤寒溯源集》读之,越婢之解暗符余说。然彼谓仲景尝以此方疗越人之婢故名,杜撰亦甚哉!”

网络上还有杜撰之越国之婢女治愈越王勾践之故事,而名越婢汤者,可参看。

而丹波元简《伤寒论辑义》并不认同上说,说:“方氏(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喻氏(喻昌《尚论篇》),以婢女之义为解,亦未太允。至钱氏(钱潢《伤寒溯源集》)云以此治越人之婢而得效,杜撰甚矣。”婢女之义,字书有说。如

刘熙《释名·释形体》说:“脾,裨也,在胃下,裨助胃气,主化谷也。”苏與曰:“《广雅》:‘脾,卑也。’”

许慎《说文·女部》说:“婢,女之卑者也。”

要之,所谓越婢(脾)汤、起脾汤者,即越痹(闭)、宣痹(闭)、起痹(启闭)之义,以治肉极热之脾病、风痹脚弱、肌痹与风水、里水等水气病证。

附:参考书目如下

2020-11-26 05:24:2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