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乡文化印象:游查济古村
歌曲:游查济▼
查济古村落位于皖南泾县西端,南连黄山区,北邻青阳县。它四面环山,山为佛教名山九华山脉,惟东较为平坦、开阔。有岑溪、许溪、石溪穿村而过。
村依河而建,两岸及巷陌皆用石板铺砌。路随水转,曲折迂回,绵延数里。正街以外,宅第散布,高低起伏,疏朗有致,是一派天然淳朴之田园景色。
据说古代的查济有一百零八座祠堂,一百零八座庙宇,一百零八座桥梁。现存有明代建筑80处,清代建筑109处。古村老式的民居鳞次栉比,黝黑的屋瓦,浅灰的马头墙连成一片。这里的大部分房子还住人。古宅的门框均为花岗石,屋内进深和开间都很大,屋内有“一”字形或“四”字形天井,窗又极少,多在高处,采光通风良好。
古宅的门坊、墙裙、柱础上、窗棂和门楣上,都有精美的雕饰。栩栩如生的人物、鸟兽,雅致的山水、花卉,富有文人气息。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徽式建筑中的“三雕”,那令人骄傲的飞檐木雕、柱础石雕与高大的门头砖雕。山墙造型丰富,有云形、弓状、阶梯式等,墙头呈翘首长空的马头状。
这些古代民居的外形全是青砖黑瓦,并非是古代查济人没有财力或不具审美意识,而是中国封建社会对色彩的使用有着极其严格的等级区分。平民百姓,纵使有万贯家私,也绝不允许在住宅上使甩各种金碧辉煌的彩画与装饰。
虽然住宅是统一的青砖黑瓦,但聪明的查济人巧妙布局,“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民居的分布格局巧妙地运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借景、对景等手法,形成“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的格局。
这里四周青山环抱,绿树成荫。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就制定出村落规划图,对查济全村的建设作了总体布局。村外有钟秀、平岭、巴山、石门四门;环绕村围有如松、青山、巴山三塔;村内有岑溪、石溪、许溪三条小溪穿村而过。其中主溪流许溪河两岸为商家、经济、文化中心,溪左岸为纪念查济人祖籍为山东济阳府,故名“济阳”,溪右岸以姓为地,为“查村”,两岸合为“查济”。
明朝三品官查绛曾有诗云:“武陵深处是谁家?隔河两岸共一查。渔郎不怕漏消息,相约明年看桃花”。
许溪河两岸上下十余里,房屋鳞次栉比,清一色的花岗岩石板路遍布全村的大小街道长巷。古诗云,“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既道出了查济的概况,也写出了查济当年的盛景。
走在查济古村的青石板小路上,穿梭在大大小小的古建筑中,感觉查济人很淳朴,厚实,没有很重的商业气,也没有铺天盖地的商铺。有的是小旅店,小饭铺,待客热情。也有一些文物店和宣纸店,昭示着这里的古代文明。
查济村虽历经百年风雨治桑,不复有往日风采,却仍存有红搂,天申、灵芝等15座桥和10余座祠堂、庙宇,其中规模较大的宝公祠、洪公柯、二甲祠中的镏金飞檐、雕梁画栋中不难想见查济村的昔日风貌。
“三水村中流,三塔拱四门,石桥跨河溪,两岸古建群”。悠远独特的建筑文化,钟灵旒秀的山水意境,蕴育了昔日的查济人民。站在明清古建筑群面前,情不自禁地激起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自豪感,赞叹祖先创建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勤劳与智慧。
淳朴的民风
此处为红楼桥,为查济主要街道。之所以名红楼桥,因旧时其桥头有一高楼,名红楼。而红楼之侧乃查济的主要宗祠之一洪公祠。
红楼桥大概是查济最高的桥了。绿藤萝缠绕在饱经风霜的石桥上,远望犹如大树横架溪上。此处是美院学生和画家们写生的好地方。
美院学生写生
村民编织表演
登上广源楼拍查济古村夕阳美景
纵观整个查济古村有以下特色:
历史悠久。《查氏宗谱》记载:“显于泾则自文熙公。公生于陈宣帝太建间,及唐武德间,特荐为池,南岩二州刺史。始于震山乡菥下,遂为宣南著姓。”迄今已近一千三百年,族茂人旺,人才辈出。
面积庞大。现查济为查姓正村,查姓村落绵延数十里。旧有诗云:“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环绕万户间。寺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中划为核心保护区的面积就达48.80公顷,建设控制地带有90.22公顷,是现存的中国最大的古村落。
布局奇特。查济古村落沿三溪而建,村落四周布有四门三塔。塔为风水塔,村门与宗谱记载的“东有丹山文笔插天,稀有菥荻平高若屏,南有由山之翠巘,北有柏岭之丹崖,四山环峙,若诚郭然”自然形势契合。
古建丰富。查济古村现存古建筑从元至清,且门类众多,有村门、宝塔、牌坊、庙宇、社坛、祠堂、古桥、民居、古井、惜纸炉等等,如同古建博物馆。查济古建多为精品,宝公祠、洪公祠、二甲祠、爱日堂、翔义堂、怀素堂、承美堂、红楼桥、德公厅屋为其中的代表,这些古建筑三雕精美,花砖乃地域独特建筑装饰材料。
查济古村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