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喝过牛栏坑肉桂,那你听说过“牛栏坑大红袍”吗?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之前在武夷山,听到有人在拱趴。

“现在市面上你很难买到真的牛栏坑肉桂,因为要想通过拼配,做出那个味道(牛肉)真是太容易,不喝到尾水基本没人能喝出来。”

想来这好像也有道理。

能喝懂岩茶的人,的确不多。

一款岩茶只要风味别做太差,那么拿去冒充成“牛肉”。

估计百分之百的新手小白,也喝不出来端倪,相反是大赞其真香、好喝。

但是吧,这句略带吹牛成分的话,不能全信。

毕竟,若真能有这样的手艺,那简直是太赚了。

能将普通岩茶点化成“牛肉”的风味,简直是神技能,堪比点石成金。

然,但凡了解岩韵来源常识的茶客,都不会相信这番话。

诚如,凡鸟是变不成凤凰的。

大名鼎鼎的“牛肉”,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仿冒的。

不过,提到拼配冒充一说,倒是让麻花想起一个问题。

前阵子有茶友提问,牛栏坑有大红袍吗?还是只有牛肉?

这背后的故事,说来就长了。

《2》

牛栏坑到底有没有大红袍?

这个问题的前提,在于你怎么看待“大红袍”这个概念。

如果只是将大红袍,当成岩茶的统称。

那么,整条坑内产的茶,都可以叫做大红袍。

但如果要较真,牛栏坑内有没有大红袍这一品种的茶树?

答案无从得知。

因为,历史上真正的大红袍,早已经消失在茫茫茶海。

到底哪一树种才是大红袍,业内目前没有定论。

或者说,找不到最终定论。

景区里的母树大红袍,经现代手段测定后,并非属于同一品种。

很多宣传由母树剪枝扦插繁殖而来的树种,只能证明,它们与特定母树植株的亲缘关系。

不能证明,它们就是大红袍。

所以,要讨论牛栏坑到底有没有大红袍这个树种?

得先弄明白,“大红袍”这三个字隐藏的诸多含义。

抽丝剥茧,才能知道真相。

《3》

牛栏坑里只有肉桂吗?

当然不是。

除了肉桂之外,还有水仙、白鸡冠、以及不计其数的奇种等。

将时间线放远,肉桂这个品种在武夷山大面积推广的时间,并不长。

最主要的,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才陆续推广种植。

而在肉桂尚未大紫大红前,牛栏坑作为正岩核心山场,早前肯定是其它茶树品种的生长乐园。

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随着肉桂的走红,正岩山场内有一大片其它茶树品种,惨遭厄运。

它们陆续被砍掉,改种成经济效益更高的肉桂。

逐年累计下来,才形成今天的局面。

即,在牛栏坑内种植的茶树品种,绝大部分都是肉桂。

但,绝部分是≠整片牛栏坑都被肉桂承包了。

此前留下的其它品种,或者后续茶树自然繁殖出来的奇种等,仍有少部分保留。

甚至于,茶农们在买树苗时,也会有个别乌龙事件。

比如说,在一大片肉桂树苗里,掺杂了几株其它品种。

在幼苗阶段,分辨尚不明朗。

随着植株的发育长大,才能看出不同。

就像今天五一节前一天,我们在牛栏坑上,在某处路边看到有一株白鸡冠。

因新梢嫩叶呈玉白色,在一片绿油油的茶树里,鹤立鸡群,尤为显眼。

而快拐到武夷山胡歌家的牛栏坑茶地时,还在一旁发现了一株嫩叶发红的茶树。

可以肯定,它不是肉桂。不过这种嫩芽发红的树种,究竟是北斗、紫红袍、还是叫不出名字的奇种。

说实话,仅此孤例,还真的难以下结论!

《4》

牛栏坑内的奇种它们是怎么来的,市场上有卖吗?

奇种,也称为菜茶。

它是茶树有性繁殖的产物。

当茶树开花后,通过蜜蜂、昆虫等进行授粉。比如说,同时授入肉桂、水仙、铁罗汉等多个品种的花粉。

授粉后,再结出茶籽。

等到茶籽落地生根,便能长成一株全新的茶树。

这样的茶树,同时带有多个品种的基因,但又再是纯粹的肉桂、水仙等单一品种,难以分类。

于是,武夷山人就将这些有性繁殖(由茶籽繁殖)的茶树,统一叫做奇种。

漫步在武夷山各大山场,奇种比比皆是。

在牛栏坑内,也不例外。

但是,市面上极少见牛栏坑奇种的存在。

一者是,牛栏坑肉桂的光芒,太过闪耀,以至于让人忽略了,牛栏坑内还有少部分非肉桂的品种。

一者是,这些奇种的分布零散,不成规模。

很多时候,只是在茶地边,零星冒出那么一株、两株低矮的茶树。

不成规模,采摘不便。

遇上春茶季的采茶的忙碌期,很多坑主家里,压根就没档期,顾上自家茶地边上的零星奇种。

要么是,采下来混做。

要么是,放任不管。

极少数才是,做成单株。(同一棵茶树采下来的原料,加工出来的成品。)

不过,单株这一玩法,在武夷山并非主流。

尤其是个别低矮的灌木型树种,在春茶季时,就算将它们的青叶全薅下来,也做不出几两茶,商业化价值不高。

除了极个别玩家级的茶客特意定制,极少有茶农会这样做。

所以,流通到市面上的情况,自然是微乎其微。

《5》

牛栏坑山场的茶,有人会做拼配大红袍吗?

现在的武夷岩茶里,再提到“大红袍”,更多人会将其默认成是拼配茶。

那么,牛栏坑内,会有人做拼配大红袍吗?

这一问题,不能从直面去想。

而是得从商业逻辑上,进行倒推。

从经济价值上,牛栏坑肉桂,远比牛栏坑大红袍的商业价值大。

往直白了说,“牛肉”更能卖出价钱。

如果说,将牛栏坑内的珍贵“牛肉”茶青,通过和其它(正岩)山场、其它品种的岩茶进行拼配。

到最终,这样的茶是取名为正岩大红袍?还是取名为“牛肉”?还是就叫“牛栏坑大红袍”?

这背后涉及人性的拷问。

结合实际情况,标成“正岩大红袍”,是最规范、最有良心的做法。

然而,直接当做“牛肉”来卖,获得的利润更高。

在牛栏坑肉桂的巨大光环下,正岩大红袍这几个字,光芒远远不及,卖不上这么高的价。

至于是“牛栏坑大红袍”这一说法。

说实话,在岩茶圈内,很少听过这样的概念。

牛栏坑内的品种,绝大部分都是肉桂,这一点属于圈内常识。

这时候再推出“牛栏坑大红袍”,只需稍微打听,真相就很容易揭穿(没有那么多牛栏坑白鸡冠、水仙、奇种等,可供成规模拼配)。

如果说,在大量加入其它山场的岩茶后,再继续蹭“牛栏坑”的热度。这样的造假方式,很容易被人揭穿。

所谓的“牛栏坑大红袍”,真品少。

而习惯造假的人,也不敢贸然动用这个概念。

两者相加,决定市面上基本看不到,牛栏坑大红袍的水花!

《6》

牛栏坑的范围,不大。

在三坑两涧内,牛栏坑的占地面积,远不如倒水坑、慧苑坑。

据天心村的一手消息,牛栏坑整条坑内,一年能产出的“牛肉”,不过是1500斤左右。

而市面上标着“牛肉”名义的岩茶,泛滥成灾,满大街都是,保守估计也有几万吨。

名气大,产量少,风味出色。决定了牛栏坑肉桂的魅力与身价,只增不减。

不过,在利字当前,难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部分人在卖“牛肉”时,习惯于玩这样的把戏。

即,往大红袍内加入几根“牛肉”干茶后,就敢大胆取名为“牛栏坑肉桂”!

等到你在喝茶时,喝到的根本不是牛肉的醇厚、绵柔、岩骨突显、内质丰沛的特征。

而彻头彻底的,就是一泡冒牌“牛肉”!

行文至此,稍做总结。

市面上敢光明正大,打着“牛栏坑大红袍”名义的茶,极少见。

名为“牛栏坑肉桂”,实际“牛肉”占比极少的拼配茶,多得很!

个中套路,在买茶时还得多认清!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