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胆管结石“不开刀”解决,ERCP一次诊断取石
近日,50岁的王叔(化姓)因反复上腹痛2年多,在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ERCP(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揪出了B超、CT未能发现的胆总管结石,并利用球囊扩张取石,内镜下一次性完成诊断和治疗。
该院消化内科张卫民主任介绍,ERCP是治疗胆总管结石首选的方法,也用以治疗胆管炎、胆石症,以及胰腺癌等肿瘤引起的胆道狭窄,大部分胆胰疾病患者能通过ERCP实现微创治疗,术后恢复快,一般3-5天能够出院。
张卫民指导科室医生开展ERCP。
内镜下发现“隐形”结石
王叔总感觉腹痛,在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检查胆红素轻度升高,B超发现胆囊有几个小结石。他的病因在于胆囊结石吗?
凭着以往的临床经验,接诊的张卫民主任认为问题没有这么简单,予进一步完善检查。CT、MR同样只发现胆囊小结石,但患者胆红素、转氨酶增高,提示胆汁排泄障碍、肝功能受影响,推测存在胆总管结石不完全梗阻,建议行ERCP(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果然,当十二指肠镜进镜至十二指肠中段的胆管(乳头)开口,进入胆总管时,发现胆总管下段有大量金黄色泥沙样结石,受结石反复刺激局部炎症,十二指肠开口处已经有狭窄,明确诊断为“胆总管结石并胆总管扩张”。即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胆总管球囊扩张,网篮及球囊取石术,完整取出胆总管结石。
胆管中段结石,行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图左为X线照片,图右为内镜照片。
内镜下取石(金黄色、类似板栗样的,即为胆管结石)。
术后,王叔腹痛症状消失,胆红素很快恢复正常,于3天后顺利出院。
腹痛黄疸警惕胆管结石
为什么影像检查不能发现王叔的胆总管结石?张卫民主任解析道,临床上有部分阴性结石,在B超、CT不显影,还有一些细小的、泥沙样结石,或靠近胆管末端开口的结石,容易被肠腔肠壁干扰,在影像上也不容易被发现。“这类病人实际不少,需要医生结合病人症状、化验结果、影像检查等综合判断,是否存在胆总管结石可能。”
根据人体生理,胆汁经过胆管开口(即十二指肠乳头)排泄到十二指肠,帮助消化食物。如果这个位置因为结石等原因堵住了,胆汁排出受限,将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严重者还会导致急性胰腺炎;当胆汁逆流进入血液,还会引起黄疸等全身毒性症状。
因此,当患者存在反复上腹痛的症状,血液检查胆红素增高,特别是直接胆红素升高,甚至已经出现黄疸,大部分提示胆汁排泄通道堵住,排除溶血、肝损害等其他原因,需要及时行ERCP。
经过50多年的发展,ERCP已成为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势,一般术后3-5天能够出院。
“小的切开,大的扩张”
张卫民主任介绍,ERCP是针对胆、胰疾病的消化内镜微创诊疗方式。十二指肠镜是开展ERCP的工具,外观上与胃镜相似,但胃镜是往前面看的,而十二指肠是看侧面的,乳头开口正好在十二指肠镜视野的正中间。因此,做ERCP时,插镜相当于“盲插”,而且十二指肠镜的操作空间小、操作环境复杂,因而对内镜医师的要求非常高。ERCP技术也被誉为内镜技术“皇冠上的明珠”。
患者在全麻下,经口送入十二指肠镜到达胆总管开口(即十二指肠乳头),在X线引导下完成肝胆管系统/胰管的造影,明确胆管、胰管梗阻等具体病变并开展相应的治疗,包括肝外胆管结石、胰管结石,急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胆瘘以及胆管癌、胰头癌等各种原因造成的胆胰管狭窄、梗阻性黄疸等。
ERCP操作示意图。
“超过90%的胆总管结石可以采用ERCP成功取石,总的治疗理念是‘小的切开,大的扩张’。” 张卫民主任说,以前不论结石大小,都是切开取石,现在大家意识到胆总管下段的胆胰括约肌是有功能的,例如防止胆汁返流,对于较大的结石,采取小切口加球囊扩开,在最小创伤下完成取石,病人也能保留部分胆胰括约肌的功能。
为减少胆管结石复发,术中要反复确认,结石是否清理干净。例如王叔的泥沙样结石,同时采用了球囊扩张,用取石篮自上而下反复拖曳,一点点引出小石头,术后再次造影确认效果,并留置引流管,最大限度避免结石残留。
另一方面,病人术后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也很重要。张卫民主任指出,国人的胆结石以混合型(胆红素、胆固醇都有)和胆固醇结石比较多,需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包括饮食要控制量,均衡饮食;积极锻炼身体,每周保证150分钟以上的运动时间,且关键在于坚持。
胆管支架解除胆道梗阻
据了解,胆胰疾病基本都在ERCP的适应症范围,包括胆总管结石,反复胆管炎、胆石症、肝吸虫等引起的胆管狭窄,以及胰腺癌、胰头癌等引起的胆管、胰管梗阻。今年8月,张卫民主任团队就救治了一名胆管癌导致胆管恶性梗阻的高龄患者。
83岁的李大爷(化姓)因黄疸1周伴皮肤瘙痒办理了住院,CT、MR显示胆管癌引起的胆管完全梗阻,由于胆汁基本排不出来,总胆红素超过380 μmol/L(正常 3.4-17.1μmol/L),转氨酶很高,且严重贫血、黄疸,身体状况很差。
经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并慎重讨论决定,张卫民主任团队为老人施行ERCP。进镜至十二指肠降段见胆管活动性出血,位于胆管末端的巨大肿瘤导致胆管开口移位、变形,多次插管未能成功,即行十二指肠乳头开窗术,成功进入胆管,经胆管球囊扩张置入覆膜胆管支架。术后李大爷的皮肤及巩膜黄染很快退去,胆红素降至正常。
内镜下看到,肿瘤导致十二指肠乳头明显增大变形,行乳头开窗后成功置入胆管支架。
张卫民主任表示,开窗术是ERCP难度较高的技术。胆管周围血管多,很容易引起大出血、穿孔,对于该例“低头型”胆管开口的患者,在胆管末端和开口距离最近的地方(肿瘤顶端)插管成功,正中切口放置胆管支架,成功解决了肿瘤引起的胆管梗阻问题。虽然不能治疗肿瘤,但能够解除症状,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置入胆管支架后患者胆红素快速下降至正常。
专家简介
张卫民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脾胃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临床医学博士后。师承著名消化病专家周殿元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原全军消化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等。
医疗擅长:消化系统急危重症的诊治;擅长消化内镜微创技术进行胆总管取石、胆总管支架置入解除胆管梗阻、消化道巨大息肉切除等。承担多项国家及省市科研课题,第一作者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及多项军队科技进步奖。
【记者】江玲
【通讯员】彭逢美 朱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