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读】涉县胡峪村得名,或与这个历史事件有关

猜测涉县胡峪村名来历
涉县胡峪村名,据说缘于该村濒河依山,岭巨沟深,沿河地带平坦,原本湖沼,后成滩地(有水为湖,无水成胡),峪口隐然,生民福地(立邱、卸甲、石槽龙、杨家庄)。
由“湖峪”而“胡峪”,大地生态景观——《女娲补天》,占稻田一两千亩的事实,好象也能加以佐证。毕竟,由“湖”而“胡”,由水成田嘛!
然而,“胡峪”一名真的仅此由来吗?山雨认为,未必,因为,山西、河北至少有四个胡峪村(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淑村镇胡峪村、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河南店镇胡峪村、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李家庄乡胡峪村、山西省忻州市代县枣林镇胡峪村),难道都是由“湖”成“胡”,仅仅与当地地形地貌有关的吗?山雨认为,未必。
文友志强问:与北魏孝文帝迁都有关吗?怎么叫“胡”之“峪”(胡峪)?
山雨不敢肯定。只能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公元493年,北魏孝丈帝以南伐名义迁都洛阳。这是初次“试水”。公元494年十月,北魏孝文帝拜辞太庙,奉迁祖宗牌位,从平城出发,经邺城,于十一月下旬回到洛阳。这次算正式迁都。
邺和邺城在哪里?这是两个涉县人听来也十分亲切的地(城)名。
西汉汉高祖置邺县(前201),汉魏南北朝时期都设置有业县,而且治所一直在邺城。两汉三国时期的邺县含今临漳县南部和安阳县北半部。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东汉时,邺县曾扩大至今河北省磁县。北魏中期,邺县又扩大到今林州市。东魏天平初年(534),把荡(汤)阴、安阳划入邺县,治所在邺城(北周治所东迁)。这时的邺城两县都很大。北齐的设置与前朝相同,《北齐书·路去病传》曾有“邺、临漳、成安三县同治邺城”的记载。
由此看,北魏孝文帝从平城(大同)出发,过邺城到洛阳,必过忻州、晋中、涉县或(和)武安。正是在这一迁都路线上,四个“胡峪”村产生了。
那么,鲜卑族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算“胡人”吗?
中国古代,一些北方少数民族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大多长着大胡子,所以秦汉以后的中原一带的人们就将他们统称为“胡人”,这些所谓的“胡人”主要包括匈奴、鲜卑、氐、羌、吐蕃、突厥、蒙古国、契丹、女真等部落。在当时,称“胡人”,并没有任何贬义或藐视的意思,这里所说的“胡人”仅仅是指有别于中原地区的外邦异族。
联系四个“胡峪村”的地域(北方)和路线性特征,山雨大胆地作一个假设:这四个村名来由都与胡属北魏鲜卑人等内迁有关。他们不过是从晋北山地来太行山,东出南下,走峪口陉道的“胡人”之一支 ——古鲜卑族人,如此而已。
山雨  辛丑桂月朔九 于古沙安乐窝
作者简介:张海旺,河北神威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家事团队团队长,研究生学历(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法律硕士)。学术论文主要有《谢方樽人格论》。业余喜爱地方文化研究,精考据,善长联词赋,颇有古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