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西运河指南:最美街道、最窄房子、最宽古桥、最潮九小街
上一篇:阿姆斯特丹王宫-下:原来屋内装饰都有讲究,只是看懂的人不多
阿姆斯特丹的运河总长超过100公里,桥梁超过1500座,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称。算了,无论“北方的罗马”(17世纪阿姆斯特丹市政府曾自诩该城为北方的罗马)还是“北方威尼斯”都有借别人之名蹭热点的意思,无形中降低了自信,不如踏踏实实做独一无二的自己好了。阿城运河大部分建于17世纪荷兰的黄金时代,我找来一张1662年的阿城规划图。这张图上方指向西南,下方就是如今中央火车站北侧的IJ湾。红色区域是当时已建成的部分,正中便是水坝广场。南区1664年才正式开工,东区后来未完全执行规划,而是改为整片的植物园和动物园。
按照规划,城内的运河被修成一道道半环形,其中最内圈用阿城中世纪古城墙外的老护城河改建而成,因此叫辛格(Singel,有周长或城围的意思)。第二圈绅士运河(Herengracht)以当时管理城市的贵族绅士命名;第三圈取名皇帝运河(Keizersgracht),是向曾娶尼德兰女王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Maximilian I,1459-1519)致敬;第四圈亲王运河(Prinsengracht)以奥兰治亲王命名,也有人称之为王子运河,因为prince一词兼有亲王与王子之意,但是根据名称来历我更愿意使用亲王一词。图上看到最外圈锯齿形的是城郭扩建后的新城墙,计划修建26座堡垒并架上风车。城墙和堡垒现在是没有了,但运河还在,城墙内侧较窄的叫线路运河(Lijnbaansgracht),外侧较宽的叫辛格运河(Singelgracht)。又一个辛格?这是因为它已成为新的护城河。
我们走到皇帝运河的时候,发现桥栏杆上有个水鬼的雕像,让我想起一部恐怖片《阿姆斯特丹的水鬼》。
从这里向西,正好可以拍下西教堂的全景。
西教堂建于1620-1631年,由荷兰建筑和雕塑家亨德里克·德·凯泽(Hendrick de Keyser,1565-1621)设计。这个凯泽可不简单,阿姆斯特丹的西、南、北教堂,铸币塔和东印度公司大楼等都出自他手。西教堂最显眼的是高87米的钟楼,它是整个阿城最高的教堂钟楼。顶端参照马克西米连一世的皇冠而设计,最初为蓝色,1906年为纪念伦勃朗诞辰300周年曾改成金色,不过2006年又改了回来。
之所以能为纪念伦勃朗而改变颜色,是因为这里曾是这位大师的安葬地。伦勃朗的妻子先于他去世,葬在老教堂,但他的情人和唯一长大成人的儿子也先于他去世却都葬在了相对便宜的西教堂,所以他死后也葬在这里。不过由于他去世时穷困潦倒,根本没钱买墓地,因此埋葬的具体位置不得而知。按照当时西教堂的习俗,付不起墓地钱的穷人,其尸骨在教堂埋葬20年后一律被掘出销毁以便腾地,伦勃朗的尸骨估计也被如此对待,可怜一代宗师。如今教堂北墙上的伦勃朗纪念石牌是1909年才制作的。
教堂内的最大看点是主入口上方的管风琴,最早安装于1686年。
琴上有可以打开与闭合的门,门上的图案由荷兰黄金时代难得的同时通晓音乐、绘画、诗歌与戏剧的艺术家吉拉德·德·雷瑞斯(Gerard de Lairesse,1641-1711)绘制。上方的门开启时可以看到左边是大卫王在约柜前起舞,右边是示巴女王向所罗门王献礼。
闭合后的纯灰色画则是四位福音书作者和他们的标志物。
其实教堂钟楼是可以花8欧元登上去的,但我们觉得一是当时有点儿累二是票价偏高,况且我后面还计划了一个更好的免费登高俯瞰阿城的地方,因此就放弃登塔,改在附近闲逛了。教堂北边不远是安妮之家,就是写下《安妮日记》的那个小姑娘躲避纳粹搜捕的地方,想参观的话需要提前几个月预约。我们在西教堂南边找到了纪念安妮的一尊小雕像,可怜她在阁楼躲藏两年多,遗憾地在战争胜利前一年被捕并死在纳粹集中营。她在日记中曾记载每天伴着西教堂的钟声入睡,那段日子虽苦却竟是难得的幸福。
教堂正东的皇帝运河边上有个同性恋纪念碑。它建于1987年,是世界首个纪念被纳粹迫害致死的同性恋者的纪念碑。其实它更像个纪念广场,由三个粉色三角形组成,粉三角是纳粹集中营里逼迫同性恋者佩戴的羞辱标志。这里的三个角分别指向水坝广场的国家纪念碑、安妮之家、荷兰LGBT组织总部。其中指向安妮之家的三角形上刻着荷兰犹太同性恋诗人雅各·伊斯雷尔·德·汉(Jacob Israël de Haan,1881-1924)在《致年轻的渔夫》中的诗句:“对友谊的渴望永无止境。”
指向国家纪念碑的三角形呈阶梯状探进运河,也许是期望人们能像运河之水那样对他们温柔以待。
从这里沿皇帝运河向北走,有条横向的百合花运河(Leliegracht)将三条环形运河连接起来,吸引了很多人驻足拍照。
再向北,皇帝运河东岸123号有幢带头像的别致建筑。外墙上雕刻有六位罗马神头像,分别是戴桂冠的阿波罗、戴谷物的刻瑞斯、带翅盔的墨丘利、智慧女神弥涅尔瓦、戴葡萄的巴库斯和戴半月的狄安娜。
我们顺河徜徉,走到下一座桥时发现一家可爱的巧克力店,一查店名居然叫“好甜蜜”('t Goede Soet)。
这种裹着巧克力和果仁的棉花糖2.95欧一根,老婆嚷嚷着要吃,结果味道远没有看上去那般诱人。
初到阿姆斯特丹,每一条运河、每一个街角、每一家商店都能吸引我们的目光。你看这辆粉自行车多可爱呀。
这对红栏杆也很出挑。原谅我这个没见过世面的人吧。
几条环形运河在最北端被一条东西向的运河横向贯通,那就是曾被《誓言报》读者票选为阿姆斯特丹最美街道的酿酒者运河(Brouwersgracht)。据说以前河两岸曾聚集过许多啤酒厂,运河因此而得名。
岸边上,人们在鲜花的簇拥中一边品着酒一边欣赏阳光下的运河美景,享受午后的悠闲时光。
向东走到辛格运河,东岸的7号被称为阿姆斯特丹最窄的房子。不过这里只能算“之一”,因为荷兰旅游局官网给出了三处“最窄的房子”,我们之后会陆续找到。严格地说,这个7号可能都不应该被算作一处独立的房子,它更像一处违章建筑夹在左边的白楼和右边的红楼之间,但是历史赋予了它一个正式的门牌号,也造就了一处新的景点。
从南边的桥上看过来,文艺复兴风格的圆顶教堂、巴洛克式的民房建筑,以及五颜六色的船屋与游船,构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后面几天我们又过来转过,由此向南有座很宽的桥叫塔锁(Torensluis),其宽度达到42米,号称阿城运河上最宽的一座古桥。它建于1648年,也是阿城现存最古老的桥梁之一。起初这里真的有座塔,直到1829年才推倒。如今桥面上立了一尊雕像,纪念阿姆斯特丹出生的荷兰作家穆尔塔图利(Multatuli,1820-1887)。
再向南越过宽大的市政厅街,连续三条东西向的小街,每条小街被四道环形运河切割成三小段,总共形成九条又短又窄的街道,就是阿城的潮流聚集地、著名的“九小街”。
这里的每个橱窗都精美得像件艺术品,即便只是在街上走走逛逛,都是一种享受。
从街牌上可以看到,在标有每条街道名字的蓝牌下方还有一块标着“九小街”的小牌子。
这里有荷兰的知名品牌,如Scotch & Soda,而更多的是我们并不熟悉的当地潮牌。很快我俩便迷失在这一家家小店中。